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网站|欧美福利小视频|国产亚洲一区二区在线|wwwproncom|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一线天视频

東北師范大學 創新構建“五項策略” 探索考古教學新模式

來源:中國教育報 時間:2022-04-13  閱讀:次   |
42.9K

  考古工作是一項重要的文化事業,也是一項具有重大社會政治意義的工作。不斷推進教學改革發展、培養更多優秀的考古人才,是事關我國考古事業后繼有人、蓬勃發展的“國之大者”。近年來,東北師范大學不斷傳承“強師報國,求實創造”的東師精神,踐行“尊重的教育、創造的教育”理念,堅持立德樹人,創新構建了“五項策略”考古教學新模式,深化考古人才培育內涵發展,持續提升考古教育教學質量,效果顯著。

  深挖育人內涵,在審時度勢的研判中找準改革方位

  100年來,我國幾代考古人篳路藍縷、不懈努力,取得了一系列重大考古發現,展現了中華文明起源、發展脈絡、燦爛成就和對世界文明的重大貢獻,為更好地認識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發揮了重要作用。

  考古工作具有很強的專業性,提取歷史文化遺產蘊含的豐富信息、永續保存文脈基因,科學技術是關鍵,專業人才是前提。如何培養適應考古事業發展、承擔激揚文化自信重任的新時代考古人已經成為擺在高校面前的一道難題。

  近年來,國內高校歷史教學中不乏將考古成果作為學術資源納入歷史教學的嘗試和探索,然而實踐效果并不十分理想,歷史專業大學生整體上對于考古的參與熱情和參與程度不高。一些學校對于考古學與歷史學的關系認識不足,未能充分認識到考古學是歷史學科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小學教育階段考古基礎教育缺失,學生考古學基礎知識匱乏,對考古學相關知識和中國古代文化遺產認知程度不高。同時,考古學科涉及墓葬挖掘、珍貴文物等具有神秘色彩和經濟價值的內容,某些獵奇導向扭曲考古學科定位,一定程度上也影響了考古學材料對于歷史研究具有重要學術價值的認知,弱化了考古揭示的古代文化遺產之于歷史文化傳承和提高民族文化自信的重要作用。這些方面都成為當前制約大學考古學科建設的關鍵因素。

  作為全國中小學教師國培單位和國家“雙一流”學科建設高校、首批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大學,東北師范大學立足師范類院校特點,解放思想、搶抓機遇、攻堅克難、勇毅前行,持續推動考古課程的改革創新,成功構建了“五項策略”考古教學新模式,在“時”與“勢”的研判中走出特色育人之路。

  厚植育人優勢,在躬耕不輟的實踐中激活創新動能

  國家高度重視文物保護利用、考古和歷史研究工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考古文物事業也迎來了重大的發展機遇。

  東北師范大學秉持“信念堅實、學識扎實、為人樸實、作風踏實”的工作作風搶抓機遇,不斷摸索總結,廣泛研討、科學規劃,逐步明晰了一流考古人才培育的目標及實現路徑,創新提出了“五項策略”考古教學新模式。

  策略一:夯基壘臺,筑牢本科教學根基。學校以強化歷史專業課程建設為抓手,持續做精做優本科學生考古教學。

  課堂教學是主要的教育形式。歷史專業學生是考古人才培養的主體,學校開設了考古學專業課程,“考古學概論”課程在內容設置上有別于面向考古學專業學生開設的概論類課程,注重考古學發現和研究成果在構建歷史過程中發揮的作用和取得的新認識的講解。同時,針對師范類院校歷史專業學生的特點,學校在考古課程教學講解過程中還融入了中學歷史教材內容的解讀。

  為增強教學的實效性,學校對歷史專業本科生開設了文物考察實踐課程,在全國范圍內選取重要的考古遺址和博物館進行實踐考察,進而增強歷史專業本科生對文化遺產的直觀認識。

  策略二:固本培元,提升研究生培養質效。學校聚焦卓越的研究生教育品牌建設,在“歷史學教育碩士論文選題”和“文物與博物館專業碩士培養”上下功夫,在歷史文物相關專業研究生教學上優化資源配置,全面增強研究生教學和培養能力建設。

  學校強化歷史學教育碩士論文選題引導,積極鼓勵和指導學生撰寫考古資料解讀類或鄉土文化遺產類論文,推動公費師范生在畢業后回到生源地就職,回校攻讀教育碩士階段選取中學歷史教材中涉及的考古資料進行解讀的題目或者編寫鄉土文化遺產類校本教材的題目。

  在文物與博物館專業碩士培養上,學校進一步擴大歷史專業本科生的招收力度,使學生畢業后能夠充實到中小學歷史教學隊伍之中。通過這種培養模式培養出的中小學歷史教師既具有扎實的歷史專業知識,又具有考古文博專業知識,能夠在中小學歷史教學過程中有效傳播和普及考古學相關知識。

  策略三:學研相濟,深化創新平臺建設。學校以“重要考古發現進校園講座”和“推送考古學術交流動態”為載體,在學術交流和教育研究創設創新平臺上,突出人才戰略地位,發揮院系主體作用,增強學科科學研究的內生動力。

  學校通過舉辦考古發現進校園講座等活動,不斷開拓師生的眼界和視野。陸續開展了“十大考古發現進校園”等學術活動,由一線考古發掘者向大學生介紹新的重要考古發現,提高大學生學習考古的熱情,成為學校落實考古教育的有效形式。學校還成功舉辦了“考古與歷史——對話與融合”系列講座,邀請了西北大學王建新教授、北京大學齊東方教授、北京大學羅新教授、哥倫比亞大學李峰教授、四川大學霍巍教授等國內著名考古學者及專家到校為師生舉辦講座。不僅如此,學校還開通了線上學術交流活動,先后邀請了四川大學彭華教授、吉林大學吳寶良教授等為廣大師生開展考古學、古文字的專門講座。與此同時,學校積極組織教師對外開展學術訪問交流活動,考古系教師先后到日本長崎縣文化財研究中心、龍谷大學、奈良國立博物館等進行了學術訪問。

  學校積極擴展學術空間,向學生推送考古學及與考古相關學科的學術交流動態,推薦并鼓勵學生參加考古學會議及相關學科會議、夏令營等活動,擴展了學生對動物考古、植物考古、人骨考古、公共考古、新興技術考古、新石器考古、夏商周考古、古代城市考古、水下考古、絲綢之路考古、建筑考古、教育考古、數字考古等方面的認識,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

  策略四:服務社會,在實踐中育人。學校考古專業教師帶領考古文博專業研究生組建科研團隊,承擔文化部門、考古部門委托的科研項目,開展社會服務的同時,為研究生創造實踐教學第二課堂。考古專業教師近年來先后帶領研究生對吉林省9000多處不可移動文物進行全面核查,走訪吉林省49個市縣調研鄉村博物館建設,現場勘察吉林省第八批“國保”保護范圍。承擔吉林省多個市縣博物館、檔案館陳列展覽設計,撰寫遺址保護規劃。配合基本建設,帶領學生發掘東照地遺址、黃家窩堡遺址。一系列形式多樣的實踐性科研項目的開展,多角度培養鍛煉了研究生學以致用的能力,將實踐育人落到實處。

  策略五:融會貫通,發展公共考古教育。學校多方面搭建考古宣傳普及和實踐平臺,通過東北師范大學自然博物館、東北民族民俗館省校共建的兩個博物館和東北師范大學文物陳列室開展了一系列公眾考古教育活動,除了為校內本科生和研究生提供講解志愿者崗位和實習崗位以外,還面向中小學生開展了系列科普活動和研學活動,吸引更多學生加入考古學研究成果利用和文化遺產傳承行列,持續拓展了考古人才培育的寬度和廣度。與此同時,通過公共考古教育形式,讓文物說話、讓歷史說話,進一步發揮了文物資源以史育人、以文化人,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優勢作用。

  學校“五項策略”考古教學模式改革是一次立足師范類院校自身特點的探索,實現了考古人才培育從中小學到本科生、研究生,從社會到學校的立體構思。近年來,著力培育一流考古人才、繁榮考古事業發展已成為學校多個部門共同努力的目標。

  擴大育人效應,在胼手胝足的奮進中扛起使命擔當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時間從來不會辜負奮斗者的付出。

  教學改革精準落地,學科建設成效喜人。東北師范大學通過改革突破考古教學瓶頸,通過改革破解考古學科發展困境,激發了育人活力,一批批考古教學和科研人才走出校門,讓考古事業后繼有人、人才輩出。

  學校考古人才培養和專業學位點授予上成績喜人,先后取得了考古學學術型碩士和文物與博物館專業碩士兩個學位授權點,同時借力優勢學科,掛靠在中國古代史招收夏商周考古與歷史方向博士研究生,為國家培養了一批批優秀的考古及文博方向的人才。

  學校面向社會服務。將學術研究與社會服務相結合,以考古學的學術研究為基礎,助力區域文物考古事業發展,為吉林省的文化遺產保護、利用與傳承作出了重要貢獻。一是發揮文化傳承創新作用,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承擔吉林省不可移動文物資源保護管理核查工作,為實現吉林省不可移動文物資源的動態管理提供基礎;二是發揮智庫作用,為政策法規和戰略規劃制定建言獻策,承擔吉林省多個市縣博物館、檔案館的陳列展覽設計以及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工作,助力地方文化遺產展示利用,發揮文化遺產、博物館在經濟、社會、文化、教育中的作用;三是制定學科與學術發展規劃,服務學術共同體,在吉林省文物考古事業發展規劃上,承擔吉林省文化和旅游部門“吉林省文物事業發展‘十四五’規劃”的撰寫和“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考古工作‘十四五’規劃”的撰寫,規劃出吉林省未來五年文物考古工作的目標、任務和重大項目;四是舉辦重要會議論壇,為促進東北高校文物與博物館專業碩士培養模式的優化,組織召開了“東北高校文博專碩培養研討會”,吉林大學、遼寧大學、遼寧師范大學、黑龍江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等10余家單位參會。

  學校還在考古學術交流方面不斷拓展,不但促進了學校考古及相關學科的發展,而且點燃了師生考古教與學的熱情,為培育更多有理想、有境界、有品格、有才華的考古高端人才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同時,學校考古學科建設還為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播、擴大國際影響、增進文明互鑒、建設中國氣派的考古學作出了有益嘗試和積極貢獻。

  在歷史長河中,中華民族形成了偉大的民族精神和優秀傳統文化,這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長盛不衰的文化基因,也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精神力量。東北師范大學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神圣使命,以攻堅克難的毅力和勇氣詮釋著對國家的忠誠與熱愛,全校上下團結一心、凝心聚力創新考古教學新模式,取得了顯著的育人效果。下一步,學校將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不斷推進教學改革,培養更多優秀的考古人才,助力新時代考古事業高質量發展,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趙振成 張禮艷 劉芮方 張致誠)


  (正文結束)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