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网站|欧美福利小视频|国产亚洲一区二区在线|wwwproncom|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一线天视频

衡陽師范學院電子信息類專業 構建“三驅動一協同”育人體系

來源:中國教育報 時間:2022-04-13  閱讀:次   |
42.9K

  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以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為特征。面對新時代、新經濟和新要求,衡陽師范學院緊扣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聚焦家國情懷深厚、理論基礎扎實、科學素養厚實、創新能力突出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扎實推進教育教學改革,構建了“三驅動一協同”(推進課程改革、加強平臺建設和強化“雙創”引領“三驅動”,深化校企協同)育人體系,大力培養適應新經濟發展的電子信息類專業應用型“新工科”人才,全面提升學生的職業素養和綜合能力。

  推進課程改革

  加速傳統工科專業提質升級

  衡陽師范學院基于OBE理念,以產業需求為導向,對接新的職業和行業標準、崗位要求,以加強課程的專業性、時代性與社會適應性,聯合企業、行業、學校多方協同、多學科交叉融合對課程內容進行升級,構建了專業教學與國家職業資格標準相融通的模塊化課程體系,課程彼此聯系、相互滲透、共享開放,順應產業發展新需求。首先,遵循“學科導向向專業導向轉變,知識輸入向能力輸出轉變”的應用型課程改革理念;其次,根據能力要素對學生知識、能力和素質等的要求,確定對應的支撐知識點;再其次,打破課程之間的界限,將教學內容進行優化整合,由相關聯的能力要素對應的知識點及知識應用組成模塊,構成整個模塊化課程體系,同時以崗位對接為目標,及時增加新知識、新技能、新工藝等教學內容。通過“課程合作”將學校育人與企業的崗前入職培訓有機結合,學校學習與職業標準、就業深度融合。

  大力實施“多層次、遞進式、全程化”的項目驅動式教學。專業核心課程和專業方向課程實行真實案例教學覆蓋50%,專業拓展課程與專業技能課程實行項目教學覆蓋50%。積極探索綜合性課程、多視角解決問題課程、交叉學科研討類課程,以學科前沿、產業和技術的發展推動教學內容更新,把內容陳舊、輕松易過的“水課”變成有深度、有難度、有挑戰度的“金課”。目前學校電子信息類專業獲批了“單片機應用技術及實驗”等省級一流、精品課程9門,校級優質課程12門;新增與前沿技術對接的信息科技類課程6門,增加實踐類課程15門;獲批省級優秀教學團隊3支,教師參加省級以上教學競賽獲得獎勵12次,獲得省級課程思政課程類項目4項,省級教學改革項目課程內容類24項。

  加強平臺建設

  促進實習實訓產學研結合

  衡陽師范學院充分利用各類資源,積極探索新工科人才的新模式和新機制,強化電子信息類專業人才實踐能力和創新創業素質訓練,加強教學和科研平臺建設,科教結合,促進科研資源轉化為教學資源、案例資源轉化為教育資源,積極為培養新工科人才擴寬新路徑。目前學科專業平臺充足:擁有碩士點和省重點學科、省級專業、省級虛擬仿真實驗中心和省級重點實驗室等省級教學科研平臺30個,光電特色突出。學校實習實訓場地充足、各類設施齊備,實驗室全部對外開放,均有專業導師給予指導。充足的實驗場地和先進的儀器設備能夠充分地保證學生實踐創新訓練和能力開拓的需求。2021年新增了5個產學研合作基地和實踐教學基地。通過資源共享,合力打造高校和企業深層次產學合作科研平臺,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為生產力;為學生提供學習、見習、實習平臺,為應用型人才的培養提供有力支撐。

  強化“雙創”引領

  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

  結合現有的省級平臺特色和優勢,聯合中興通訊、北方光電等企業專家、電子信息和光學學會行業專家團隊不斷修訂完善人才培養方案,推動專業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密切結合,探索符合工程教育規律和“雙創”引領的培養新模式,并貫穿于“三個課堂”全過程。第一課堂包括電子工藝實訓、專業實習、畢業設計等實踐性教學環節;第二課堂包括學生社團、電子工程師職業資格認證、學科競賽與科技活動等環節;第三課堂包括社會實踐、頂崗實習等環節。同時把“企業主流工作崗位需求”作為人才培養方案的“邏輯起點”,構建了符合應用型本科教育特點的人才培養方案,形成了符合行業需求的理論課程體系、專業課程體系和創新創業教學體系。

  建立了穩定的創新創業教育體系。學校成立了創新創業學院,積極聘請知名科學家、創業成功者、企業家等相關行業優秀人才擔任創新創業指導教師。依托“互聯網+”創新學院,在IT、CT兩個方向分別組建創新實驗室以及應用軟件平臺設計、電子作品設計、IUV設計與實施項目小組,開展系列創新創業項目立項和競賽活動。把企業引入校園,在校內建立ICT創新創業“孵化器”,聘請企業人才擔任導師,指導學生創新創業實踐,讓學生“真刀真槍”在具體項目中得到鍛煉。2018年以來,聘請相關行業優秀專家和企業家來校作學術和創新創業報告(講座)共58人次。通過校企合作機制,雙方共建了省級創新創業教育平臺8個、校企合作人才培養實踐教學基地19個。

  深化校企協同

  培養學生工程實踐能力

  衡陽師范學院構建了校企協同育人的人才培養機制,形成了“混編雙師型”教師團隊。中興通訊、北方光電等委派高級技術人員與行政管理人員到校開展專業課程和職業素質訓練課程教學。與“3年校內+1年校企”聯合培養的“3+1”模式類似,作為體現培養模式改革創新的關鍵內容,實踐與創新教學也采用“3+1”模式,即基礎實踐、專業實踐、工程實踐+資格認證。基礎實踐、專業實踐在前3年內于校內實驗室、實習實訓基地完成,工程實踐的大部分內容結合學生特點、校企合作需求等在第四年校企聯合培養階段實施,主要是參加工程實訓、產學研合作項目或導師科研項目,據此提交項目總結報告,撰寫畢業設計,發表學術論文。

  自2011年起,分別與深圳樂航和北方光電聯合共建“智能新技術實驗室”和“智能控制實驗室”。共建實驗室開展了一系列校企合作或橫向項目研究,如空中飛鼠系列產品、掃地機器人、閥門自整定控制器、燕京啤酒營銷信息系統、LED多電平混合調制器等,既鍛煉了教師,又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與實踐能力,也為企業發展及社會經濟建設作出了積極貢獻。

  “三驅動一協同”

  育人體系成效喜人

  通過“三驅動一協同”育人體系的探索和實踐,落實了各項教育教學改革舉措,提升了電子信息類專業的人才培養質量。

  學生實踐應用能力強,競賽成績突出。近5年,學生獲得國家發明專利3項、實用新型專利26項、軟件著作權18項,獲國家、省級“挑戰杯”大學生課外科技創新大賽、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和機器人大賽等獎勵76項。發表科研論文65篇。學生在電子設計大賽、大學生數學競賽等省級以上學科競賽中獲獎106項,學生積極申報研究性學習和創新性實驗計劃項目,獲批國家項目8項、省級項目29項。2020年學生獲第六屆中國大學生“互聯網+”工程實踐創新大賽3個二等獎、兩個三等獎;2021年學生參加“建行杯”第七屆湖南省“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獲得初創組省級一等獎并被直接推薦至國賽。

  學生綜合素質全面,考研升學率高。有87人被電子科技大學等高校錄取為碩士研究生;近10年升學率為31%,大部分被“雙一流”高校錄取,受到研招單位和用人單位的青睞。電子信息類專業日益成為熱門專業,高招分數連創新高。深圳大學國家高層次人才計劃獲得者雷柏英教授、湖南省青年芙蓉學者凌曉輝教授等一大批杰出校友都是考研受益者。湖南省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中國科協“英才計劃”導師、湖南省“芙蓉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劉艷平說:“在衡師物電學院的本科求學是我人生中一段難忘的經歷,學院學子踏實嚴謹的學習習慣和物電學院教師嚴肅認真的教學態度一直熏陶著我,使我掌握了扎實的專業知識。在母校的求學經歷對我來說是一筆寶貴的財富。”

  電子信息類本科生就業質量高,畢業生社會聲譽好。根據就業調研,近3年電子信息類專業初次就業率均在90%以上,為ICT等行業輸送了大批優秀人才,涌現出深圳市潤德博創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得勝等杰出代表。用人單位對畢業生實踐動手能力、創新能力等各項能力給予了高度評價,許多學生在世界500強等知名企業就業。湖南超川電子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王文坤說:“衡陽師范學院畢業生進入我單位后,工作態度踏實,積極向上、勤學好問,表現出了較高的職業素養和綜合素質,現在都能獨當一面,工程實踐能力強。”

  “三驅動一協同”的探索和實踐,促進了專業建設和師資隊伍建設。教學成果“基于校企合作的地方本科院校電子信息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創新與實踐”獲湖南省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2018年和2020年電子信息新工科兩個項目均獲批為國家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在全國地方院校中名列前茅;教師發表教研論文50余篇;電子信息獲批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已形成新一代電子信息技術、光電信息工程和網絡空間安全等多個穩定的研究方向;2021年網絡空間安全獲批一級學科碩士學位點,2022年2月,又新增“網絡空間安全”本科專業,成為湖南省目前僅有的具有“網絡空間安全”本碩一體化培養資格的單位。教師團隊與地方行業企業合作的橫向聯合項目18項,服務地方經濟產學研成效顯著。近5年來電子信息類教師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聯合基金重點支持項目等國家課題24項、省部級項目40余項,累計進校經費1500余萬元;以第一完成人獲得湖南省科技獎勵4項;參與獲得教育部門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科學技術)二等獎1項、湖南省技術發明獎一等獎1項;以第一/共同第一作者在《NatureNanotechnology》等學術刊物上發表SCI/EI論文100多篇,出版專著4部、教材15部;以第一發明人獲得美國發明專利授權1項、中國發明專利授權40余項,其中部分成果已得到應用轉化,產生了較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張登玉 唐世清)


  (正文結束)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