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濰坊市瀚聲學校: 食育課程助學生健體增智
山東省濰坊市瀚聲學校近日組織學生開展了獨具特色的烹飪實踐和志愿幫廚活動。學生通過辨識食材、參與美食制作、輪流到餐廳幫助餐廳師傅勞作,全程參與食育教師一天的工作,感受勞動的艱辛與創造。
作為一所十二年一貫制學校,2017年以來,瀚聲學校以食養德,把食育課程作為助力學生生命健康成長的重要課程,通過研究、考察、分析及多方論證,構建了“一六三一”食育課程體系,即一個目標、六大主題、三條路徑、一種評價,形成學校食育課程的基本框架。
一個目標即讓每一名學生擁有健康身體和生活智慧。健康是促進人全面發展的基本前提,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條件,是國家富強、民族振興的重要標志。兒童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營養與健康是保證他們正常生長發育和成熟的物質基礎。
六大主題課程即農耕體驗、膳食禮儀、健康飲食、飲食文化、烹飪實踐、志愿幫廚。農耕體驗課程內容包括農時節氣、農具使用、作物習性、耕種技能、土壤改良、農業科技等;膳食禮儀課程內容包括餐前禮儀、餐具禮儀、就餐禮儀等;健康飲食課程內容涵蓋食品安全、膳食營養、用餐習慣等;飲食文化課程內容包括飲食故事、地域食俗、節日食俗、茶酒文化、中西文化差異等;烹飪實踐課程內容包括食材辨識與加工、美食制作與體驗、工具使用與維護、衛生清理與保潔等;志愿幫廚課程是學生輪流到餐廳幫助餐廳工作人員工作,從早到晚,全程參與食育教師一天的工作。六大主題貫穿小初高三個學段,但各有側重。
“三”即課程實施的三條路徑:理論認知、實踐操作、情感體驗。理論認知:每個年級都開有食育課程理論認知課,通過開設六大理論認知課,所有學生都對課程內容的價值意義、實踐方法、注意事項等認知到位。實踐操作:以學期為單位整體規劃,所有學生分批次輪流開展食育課程六個主題的實踐體驗,在實踐中鍛煉生活能力。情感體驗:引導學生通過認知、實踐課中學習總結與感悟分享,結合自我反思與評價走向自我教育,實現情感態度的提升。
“一”即課程的一種評價:制定標準,設計工具,學生通過自己達標、寫食育周記等,做到自定量規、自我評價、自我提升。注重過程性評價和增值性評價,每天每餐的飲食都成為課程體驗,天天實現“自我達標”。一次一自評、一日一記錄、一周一反思、一學期一總結,真正走向自我教育。
學生知道了食物的來之不易,尊重勞動者,能夠自我管理飲食,食物浪費現象基本消失。食育課程實施后較實施前學生剩飯剩菜減少80%以上,品德得到升華。
此外,學校還注重食育與生物、科學、地理、英語等學科有效融合,學生在熟知膳食營養、健康知識、氣候節氣等基礎上,了解了中西方飲食文化的差異,“智”的境界得到提升,再加上合理的膳食與適量的運動,學生體質也得到明顯增強。
如今,瀚聲學校所有師生都自覺踐行飲食禮儀,用餐時輕聲輕語自覺排隊;每個班級都能精美設計種植基地,“美”感顯著增強;每個學期學生都要學習不同的烹飪技能,畢業生都能獨立完成八菜一湯和四種面食的做法,不僅廚藝在身,勞動技能也得到提升。
(作者李寶森系山東省濰坊市瀚聲學校校長)
(正文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