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寧學院 強化行管課程思政 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濟寧學院儒商學院“行政管理學”教學團隊,圍繞“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一根本問題,將專業課程與思政教育緊密融合,充分發揮課程思政的育人功能,以滿足培養應用型專業人才的現實需求。
確定四位一體教學目標
“行政管理學”以行政機關對國家事務、社會公共事務和機關內部事務的行政管理活動為主要研究對象,是行政管理學專業本科學生必修的專業核心課程之一,也是濟寧學院首批建設的重點課程。
教學團隊發揮課堂教學“主渠道”作用,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確定以學生為中心,堅持價值引領、知識探究、能力建設、人格養成“四位一體”的教育理念,緊密結合我國現代化建設的實際,努力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行政管理的規律,突出內容為王、理論魅力、問題導向、現實維度的課程特色。
教學中重點關注四方面,一是認知領域,了解行政管理學發展過程,掌握行政管理學的基本概念、基礎理論,培養學生扎實的專業理論知識,形成完整的知識理論體系。二是能力領域,用理論的視角、開放的視野關注和理解社會現實,培養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采用參與式課堂教學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創新能力。三是情感領域,培養學生厚重的人文素養、求是求真的學術追求。四是學科領域,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力、言之有度,講好中國故事,厚植學生的行業素養和家國情懷。
通過課堂內外系統訓練和問題導向教學,使學生理解行政管理學的學科本質,更好地理解政府部門的行政管理過程,積極主動投身于社會實踐,厚植家國情懷,加深對學科知識體系的理解,為以后進一步學習專業課打下堅實基礎。
設計“三階四化”教學內容
專業課程是課程思政建設的基本載體。要深入梳理專業課教學內容,結合不同課程特點、思維方法和價值理念,深入挖掘課程思政元素,有機融入課程教學,達到潤物無聲的育人效果。
教學團隊認真梳理此前幾輪課程教學活動,發現存在諸如教學方法單一、課堂靜默期較長,以教師為主導的傳統教學模式單向輸出,不利于培養學生拓展思考和主動學習的能力,由于缺乏實踐體驗導致學生學習興趣不高,無法平衡知識積累與能力提升、理論學習和實踐體驗、自我價值體現與內心情懷實現等問題。
針對痛點難點,教學團隊開展“三階四化”的教學內容改革:按照課前預習重在提出問題、課堂教學重在參與互動、課后作業重在拓展反思過程的三階段設計教學過程,努力實現教學過程互動參與化、游戲趣味化、沉浸體驗化、課程思政化。
在具體教學內容組織上,一是根據行政管理學的發展階段和過程,將15章內容有效整合,層層遞進、環環相扣,形成系統的知識點網絡。二是繪制思維導圖,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助力學生學習記憶。三是分階段設定教學目標、漸進式教學設計,從興趣喚醒到激發自主探索、知識體系構建,再到能力培養。
學生結合自身感受,如父母開辦企業網上辦稅、享受稅收優惠,家庭設立公司一次辦好、一證準營,自己報考升學通過網上平臺,簡化煩瑣環節、壓縮辦結時限等實例,切實感受到政府部門深化“放管服”,在更大范圍、更深層次,以更有力的舉措推進職能轉變,推行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提高行政效率。
豐富的教學內容,使學生認識到行政管理與現實生活息息相關,大家都可以通過自身的不懈努力,為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為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力量。
完善點面結合教學方式
教學團隊采用關鍵知識點與學科體系有機結合、理論教學與案例分析有機結合的教學模式,推進現代信息技術在行政管理學課程思政教學中的應用,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通過翻轉課堂教學模式讓學生成為課堂主體,完善知識轉化過程,結合現實問題,全面系統梳理知識點,達到更好的教育效果。如在“政府部門績效管理與行政監督”部分,組織學生分別飾演行政機關工作人員、服務單位工作人員、受益群眾等角色,從不同角度模擬決策、執行、過程管理、效益效果和可持續影響以及績效評價等全過程,學生認真地辯論、質疑、打分、評價。在參與和思考中,學生進一步認識行政管理規律,加深專業理論知識的學習,同時將國家、社會、人民的價值要求相融,增強學生對黨的創新理論的政治認同、思想認同和情感認同。
教學團隊全面應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利用雨課堂、騰訊課堂等方式加強與學生的溝通和交流,傾聽學生對于教學效果的反饋,調動學生課前預習的積極性和學習主動性。在師生互動交流中,發動學生收集資料、模擬微課,通過團體合作、共同研究、分組設計、制作課件等,使學生更專注地學習,深入思考問題;教師組織討論課堂上的重點和難點,解決和總結關鍵知識點,引導學生了解國情黨情民情,堅定“四個自信”。
教學團隊還建立課程思政集體備課、頭腦風暴、定期教研等制度。進一步強化育人意識,找準育人角度,提升育人能力,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
行政管理學的教學改革取得顯著效果。問卷調查顯示,學生對課程總體滿意度、對教學方法認可度、課堂參與意愿均有大幅度提升。
下一步,教學團隊將繼續以“用專業課程之體,鑄思想政治教育之魂”為目標,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歷史使命,將課程思政貫穿到人才培養全過程,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服務于學校“應用型、地方性、開放式、國際化”的辦學定位。
(霍雨慧)
(正文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