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网站|欧美福利小视频|国产亚洲一区二区在线|wwwproncom|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一线天视频

廣州番禺職業技術學院 多方協同 打造智能建造技術專業團隊

來源:中國教育報 時間:2022-04-20  閱讀:次   |
42.9K

  建設背景

  建筑業作為國民經濟支柱產業和重要引擎,支撐著中國經濟社會的健康發展,但是當前建筑業的發展水平,還無法滿足我國國民經濟與社會高質量發展的戰略需求。《關于推動智能建造與建筑工業化協同發展的指導意見》文件已明確提出“圍繞建筑業高質量發展總體目標,以大力發展建筑工業化為載體,以數字化、智能化升級為動力,創新突破相關核心技術,加大智能建造在工程建設各環節應用……實現建筑業轉型升級和持續健康發展”。

  一方面,隨著傳統建筑業態優化升級和建造方式創新,對智能設計、智能裝備與施工、智能運維與管理等專業領域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的市場需求與日俱增,迫切需要智能建造領域人力資源的高質量供給。另一方面,高質量發展已成為新時代高等職業教育內涵建設的根本要求,建設結構合理、專兼結合的高水平教師教學創新團隊是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關鍵要素。廣州番禺職業技術學院聚焦建筑業轉型升級的難點問題,持續優化土建類專業結構,立項國家智能建造技術專業教師教學創新團隊,通過校企深度融合組建團隊協作共同體,多維賦能形成利益共同體,深化教師、教材、教法“三教”改革,從而實現團隊的可持續發展。

  主要做法與成效

  (一)師德為先,引培并舉,提升教師五大核心能力

  按照“四有”好老師、“四個引路人”的標準,構建“時間觀念嚴師威、魯班精神立師德、安全意識樹師范、綠色理念導師風”師德師風長效機制,提高教師的師德踐行能力和綜合育人能力。制定《教師能力發展路徑及能力標準》《教師能力提升測評方案》《教師行業融入度激勵辦法》《高層次技能型兼職教師管理辦法》《柔性引進教師管理辦法》《教師教學創新團隊績效分配制度》等,推動校企師資雙向流動,培育名師名匠,促進“能說會做”的“雙師型”教師成長。通過開展專項培訓,提升教師模塊化教學設計實施、課程標準開發、教學評價、團隊協作和信息技術應用等“五大能力”,支持團隊教師圍繞“智能化施工、新型建筑構件研發、建筑信息模型(BIM)、數字建造”等下企業實踐,提升教師的實踐指導、技術創新和自主發展能力。

  團隊立項建設以來,柔性引進俄羅斯自然科學院院士一人、引進智能建造領域博士3人;組織全體教師參加全國職業院校教師教學創新團隊研修班、全國教師教學能力“落實《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精神,全面提升教育質量”專題培訓、智慧工地系統培訓、新學期新視野2022建筑類專業院校教師開學第一課培訓等;組織兩位青年教師下企業脫產鍛煉半年;立項“全國高校思政課名師工作室”一個(全國高職僅5個);兩人獲評省級優秀創新創業導師、優秀指導教練,3人擔任廣東省高職建筑識圖、中職建筑CAD、建筑智能化安裝與調試等賽項的裁判長、專家工作;“中國速度、綠色節能——裝配式混凝土結構工程計量與計價”獲廣東省職業院校技能大賽教學能力比賽二等獎;培養出校級教學名師、師德先進個人兩人;圍繞智能建造技術相關領域主持技術服務項目9項,合同金額158.2萬元;面向社會開展職業培訓1225人次。形成由院士、全國模范教師、全國優秀教育工作者、全國技術能手、廣東省“特支計劃”教學名師等領銜的專兼結合、結構合理的高水平復合型教師教學創新團隊。

  (二)多方協同,資源共享,賦能團隊協作共同體建設

  圍繞發揮粵港澳大灣區建筑龍頭企業的集聚作用和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學校的引領作用,完善協同工作機制,牽頭組建“智能建造產業聯盟”和“智能建造產業學院”,學校聚焦建筑節能與綠色建造新技術,協同優質行業協會、世界500強企業、985高校創建國家示范性職教集團、應用技術協同創新中心等國家平臺。基于平臺,學校間通過共建專業(標準、資源)共享成果,協同開展中高、高本一體化培養;行業企業學校共同開展建筑節能新材料、裝配式施工、BIM、智能建造技術的研發和培訓,解決企業技術難題,賦能企業技術進步;行業企業匯聚技術人員和能工巧匠、真實項目等各種資源和文化,賦能現代學徒制、訂單培養等人才培養全過程,在交互賦能中逐漸形成利益共同體,合作動力大幅提升。

  專業加入國家職業教育教師教學創新團隊——土木建筑(二)協作共同體,積極參與團隊協作共同體各項工作;與緊密合作企業(廣州珠江建設發展有限公司)共建校級產業學院——珠江綠色建筑產業學院,探索專業共建、人才共育、技術共研、方案共定、資源共享、成果共轉的“六共”協同機制,設立了企業獎學金,現已聯合開展訂單培養(招生30名);聯合共同體內成員單位——廣州大學、廣東建設職業技術學院、浙江建設職業技術學院、湖北城市建設職業技術學院、廣州珠江建設發展有限公司等5家單位共同申報廣東省“特支計劃”教學名師“揭榜制”項目;緊密合作企業廣州珠江建設發展有限公司被評為廣東省第二批建設培育產教融合型企業。

  (三)實施“三融”,引入“四新”,構建對接職業標準的課程體系

  發揮新技術研發與應用優勢,將“產業發展需求融入專業建設、職業崗位標準融入人才培養方案、產業先進技術融入教學內容”,動態調整專業結構布局、專業教學標準及課程教學內容,從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向高素質復合型、創新型技術技能人才轉變,主動適應建筑產業發展的新需求。

  按照專業核心崗位能力要求,創新智能建造“多崗適應、專崗精通、課證融合”課程體系;將智能建造“四新”(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新設備)技術納入課程標準和教學內容,有機融入BIM技術、人工智能技術、云計算技術、大數據技術、3D打印技術、新型防水材料與塑料管應用等新技術,并將建筑信息模型(BIM)、裝配式構件制作與安裝、建筑工程識圖、工程造價數字化應用“1+X”證書內容融入課程教學,促進書證融通。參與全國《裝配式混凝土預制構件質量檢驗職業技能等級標準》制定和教育部門第四批“1+X智慧安防系統實施與運維”職業技能等級標準修訂工作。

  (四)思政融入,專兼結合,創新團隊協作的模塊化教學模式

  面向應屆高中畢業生和退役軍人、下崗職工、新型產業工人等不同生源類型,從智能建造崗位需求出發,根據崗位工作程序和工作規范,解構一項典型工作為“公共基礎模塊”+“專業模塊”+“X證書模塊”等,做到內容精密組織、有效銜接、標準化、系統化。發揮校企雙主體育人功能,形成模塊化課程教學設計與實施方案,將優秀中國建筑傳統文化、魯班工匠精神、勞模精神、綠色發展、安全第一、智慧管理等思政內容有機融入,創新“專業按崗位組課、學生按需求選課、教師按專長授課”校企雙元教師分工合作共同教授一門課的模塊化教學模式,探索行動導向式教學、項目式教學、情境式教學、工作過程導向教學等新教法,實現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

  立項教育部門課題“智能建造技術專業群團隊協作的模塊化教學模式和方法研究”;部分課程試點模塊化教學改革,形成一個省級課堂革命典型案例——“基于‘崗課賽證融合,教學做一體’的課堂教學實踐——以《裝配式結構工程計量與計價》模塊為例”;獲得一個全國職業院校信息化建設與應用成果案例(信息化實訓教學)——“虛擬仿真實訓助力‘智能建造’——以廣州番禺職業技術學院建筑工程虛擬仿真實訓中心為例”;主持申報“十四五”職業教育國家規劃教材4部;主持“建筑工程技術專業群產教融合實踐基地”“智能建造虛擬仿真實訓基地”兩項教學條件建設取得省級以上成果,為模塊化教學模式改革創造必要的條件;指導項目“永澤消防——雙向奔赴的智慧火災救援系統”“基于Niagara技術的云邊協同智慧城市管控平臺”分獲第七屆中國國際“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廣東省賽職教賽道、產業賽道決賽金獎;主持成果“基于交互賦能多維平臺的高職土建類專業人才培養創新與實踐”獲廣東省教育教學成果獎一等獎;主持成果“《廣東省排水管道非開挖修復更新工程預算定額(2019)》的編制”獲廣東省非開挖技術協會科技進步二等獎,參與成果“智慧水務數字化平臺研究與應用”獲廣東省計算機學會科學技術獎二等獎;出版專著一部,授權發明專利、實用新型專利、軟件著作權各一項。

  展望未來

  智能建造技術專業是2021版《專業目錄》中的新增專業,屬于新興復合型專業,其高質量發展需要借助BIM、裝配式建筑施工、施工機器人應用、智能檢測與監測、智慧工地信息化管理以及增強現實/虛擬現實、大數據分析、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技術。廣州番禺職業技術學院智能建造技術專業團隊前期在BIM技術、智能檢測與監測技術等方面已積累一定經驗,但在施工機器人應用技術、智慧工地信息化管理技術等方面仍較薄弱(目前國內市場運用方面仍處于摸索階段),需要依托現有國家建筑節能與綠色建造應用技術協同創新中心、省級綠色建造與工程檢測技術研究中心、智能建筑與檢測工程技術開發中心等高端平臺,進一步吸引計算機網絡技術、電氣智能化、光電信息與科學工程、建筑材料等領域成員加盟,團隊攻關完成科技研發和企業真實項目,掌握智能建造領域建筑新材料、新技術、新工藝、新方法等,同步提升專業師生的工程實踐和創新能力,以科研反哺教學,帶動教育教學質量的有效提升,凝練模式輻射推廣,貢獻番職智慧。

  (周暉 葉雯 盧士華 賀張毅)


  (正文結束)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