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网站|欧美福利小视频|国产亚洲一区二区在线|wwwproncom|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一线天视频

福建師范大學體育科學學院 以黨建引領服務體育助殘

來源:中國教育報 時間:2022-04-21  閱讀:次   |
42.9K

  新時代對高校黨建引領服務體育助殘提出了新要求、新挑戰,也給高校帶來了發展新機遇。福建師范大學體育科學學院福建省殘疾人體育研究指導中心黨支部以落實新時代黨建總要求和新時代黨的組織路線為主題,著力“把黨支部建在科研創新團隊上”,將黨建工作與業務工作深度融合,以黨建引領服務體育助殘,在激活體育助殘活力中檢驗提升黨建水平,進一步凸顯了黨建優勢與作用,形成了高校體育助殘志愿服務黨建特色品牌。

  聚焦中心

  提升黨建“雙創”水平

  黨支部堅持圍繞中心抓黨建、抓好黨建促中心,對標新時代高校黨支部黨建“雙創”工作“七個有力”的要求,以增強黨支部的凝聚力、向心力、戰斗力、號召力、創造力“五力”為著力點,筑牢黨支部戰斗堡壘,不斷提升黨建示范創建和質量創優水平。

  抓好政治建設,增強黨支部凝聚力。黨支部把強化政治建設作為首要任務,落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不斷提高黨支部成員的政治理論水平,著力提升黨支部成員的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從思想上強化黨支部成員的政治共識,不斷增強凝聚力。

  抓好制度建設,增強黨支部向心力。黨支部嚴格落實“三會一課”、組織生活會、民主評議黨員等制度,嚴肅認真開好組織生活會;組織前往古田會議舊址等紅色教育基地深入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黨史學習教育、主題黨日等活動。深入開展“我為師生辦實事”等活動,不斷增強黨支部成員的歸屬感和幸福感,提升黨支部向心力。

  抓好組織建設,增強黨支部戰斗力。利用“互聯網+”、新媒體等新技術、新方式不斷拓寬基層黨建工作路徑。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積極開展網絡學習研討、“云端”組織生活,打破時空限制,不僅增強了黨支部工作的時效性,也增強了黨支部工作的戰斗力。

  抓好作風建設,增強黨支部號召力。通過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抓好黨風建設,用優良的黨風帶動師德師風建設,引導教師黨員爭做“四有”好老師,進一步增強黨支部號召力。

  抓好融合建設,增強黨支部創造力。充分發揮黨建工作樣板支部示范引領和戰斗堡壘作用,融合匯聚知名專家,打造一流專業團隊。充分發揮教師黨員專業優勢,把殘障人士大型賽事、日常健身指導等志愿服務深度融入黨建工作,構建“服務賽事”“校地協作”“服務社區”三大黨建工作新格局,凝練“研究—實踐—服務—反饋”“四位一體”的品牌發展戰略。

  把握優勢

  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

  黨支部教師黨員積極發揮先鋒模范作用,立足專家指導、專業引領兩個基點,把握百年學府的人才、學科、專業、資源等優勢,不斷深化黨建引領體育助殘志愿服務工作。

  一是立足專家指導,促進形成發展新機制。黨支部聘請亞洲適應體育學會副主席、福建師范大學體育科學學院原院長梅雪雄教授等知名專家長期擔任黨支部建設指導教師。通過專家指導,強化頂層設計,幫助黨支部領導的體育助殘志愿服務團隊形成發展新機制。

  健全了規范有效的服務模式。選拔適應體育方向優秀博碩士生作為骨干,將殘疾人體育發展需求與學院體育教學、運動心理以及運動康復工程實驗室理論研究成果相結合,形成“研究—服務—實踐—反饋”“四位一體”的專業服務模式。

  形成了高效全面的保障機制。計劃精細化:服務項目嚴格按計劃推進,活動流程均記錄在案,活動結束后第一時間反饋總結。招募項目化:以項目化形式招募志愿者,形成“以老帶新”可循環培養模式。培訓專業化:邀請特校一線教師、有關專家定期為志愿者提供通識培訓與技能培訓,確保服務能力穩步提高。

  建立了多元一體的激勵機制。依據貢獻度選拔團隊核心成員,為志愿者提供參與學術會議、外出學習培訓等支持。志愿服務時長與學生綜合測評掛鉤,并可定期參與校院兩級“十佳”志愿者、志愿服務月之星、星級志愿者等評選。

  二是立足專業引領,著力打造融合創新模式。第一,社會大課堂與校園小課堂相融合。黨支部團隊發揮專業優勢,在全國首創“特殊人群體育服務與管理”的體育本科平臺課程,將殘疾人體育服務理論與助殘實踐相結合。志愿者將課堂學習內容在特教學校、社區助殘及殘疾人體育競賽中進行實操,促進專業學習校園小課堂與助殘服務社會大課堂相融合。2021年,黨支部團隊舉辦“新時代高校體育學科建設暨適應體育發展”國際論壇,進一步拓展了志愿者的專業視野。

  第二,體育鍛煉與康復醫療相融合。黨支部團隊打造“其樂融榕”殘疾老年人健身課堂項目,通過設計有氧健身操、經絡拍打操、居家健身服務課程及醫療健康監測,提升殘疾中老年人健康水平。近8年來,黨支部團隊招募志愿者4200人次,每周定期為殘障人士提供“一對一”健身教學,開展健身教學活動320余場、大型融合活動30余場,幫助6451人次殘疾人參與體育鍛煉。該服務項目兩次獲得中國青年志愿服務項目大賽銀獎。黨支部團隊創編5套輪椅健身徒手組合操,獲全國首屆殘疾人康復體育服務大賽一等獎。2020年,團隊受中殘聯委托創編殘疾人康復體育系列宣教片。

  第三,體育課程與智力障礙學生發展相融合。近8年來,黨支部團隊與福州市開智學校合作,為智力障礙學生設計體育課程,累計開展教學500余次、特奧融合學校活動10余場,幫助5000人次智力障礙學生參與體育鍛煉、養成鍛煉習慣。首次將中重度智力障礙人群機能活動訓練計劃引入中國內地,在廈門特校實施。該服務項目獲得第五屆中國青年志愿服務項目大賽金獎。2015年起,黨支部團隊受邀擔任特奧融合學校計劃指導團隊,為8個省指導特奧融合學校活動40余場,服務1萬余名智力障礙者。

  創新機制

  推進黨建與業務深度融合

  黨支部積極創新黨建工作機制,持續推進黨建與業務工作“雙融合、雙促進”。經過長期的實踐和探索,形成了“服務賽事、校地協作、服務社區”三大黨建工作新機制,有力地引領服務體育助殘事業發展。

  一是構建“服務賽事”黨建工作新機制。近5年,黨支部團隊承辦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特奧融合組比賽、國際特殊奧林匹克運動會東亞區融合籃球賽、全國第七屆特殊奧林匹克運動會聾人足球比賽等國家賽事5場,得到中殘聯和賽事技術負責人的高度贊譽。通過服務相關殘疾人賽事,促進了殘疾人體育參與和社會融合,同時提高了志愿服務水平。

  二是構建“校地協作”黨建工作新機制。黨支部團隊與中殘聯、福建省殘聯長期合作,形成“校地協作”的工作格局。黨支部團隊受中殘聯、福建省殘聯委托,舉辦殘疾人社會體育指導員培訓50余場;受邀擔任“大愛新福建,建功新時代”社區太極拳教學工作。2020年,與8所高校簽訂合作協議,幫助其培育助殘志愿服務隊伍;受省殘聯邀請,編制智力障礙人士與殘疾人群居家健身指導手冊,在福建省推廣。

  三是構建“服務社區”黨建工作新機制。服務隊將志愿服務和服務社區深度融合,先后與福州市第二福利院等6家助殘單位簽訂了長期合作協議,確定福州市省直東湖大院與福州市開智學校為團隊長期助殘服務點,指導連江谷雨公益志愿服務中心志愿者掌握殘疾人康復健身技能,該公益組織長期立足社區開展服務。服務隊還協助寧德市肢殘人協會獲評省級福樂健身示范點,該示范點將康復、就業、創業融為一體。

  打造平臺

  支撐黨建特色品牌建設

  黨支部積極打造以“特色體育課堂、體育助殘社會實踐基地、體育助殘資源庫、體育助殘技術指導”四大體育助殘示范平臺為支撐的高校體育助殘志愿服務黨建品牌,進一步豐富支部黨建“雙創”工作內容。

  一是打造特色體育思政課堂示范平臺。在體育專業本科生中開設“特殊需要人群體育服務與管理”選修課,被評為校級實踐類“金課”,已制作成慕課并向其他高校開放;開設“體育志愿服務”選修課,幫助大學生掌握賽事服務和社區體育服務方法;開設全校病殘弱學生“調適性體育課程”,被評為精品課程,全國部分高校選用;受中殘聯委托編寫《大學生體育助殘志愿服務》,并在全省高校巡講,將在部分高校試點開設選修課,為殘疾人提供高質量體育服務。

  二是打造體育助殘實踐基地示范平臺。從被中殘聯評為“中國特奧活動基地”開始,近年來,黨支部團隊在學校融合體育、社區融合體育以及運動康復等領域分別確立了較為穩定的實踐基地,如福建省特殊教育幼兒園的適應體育研究基地、福建省特殊教育改革試點校和融合學校試點校計劃實踐基地、福建省運動康復實訓基地等。2020年,福建師范大學入選福建省“高校助殘志愿服務基地”。

  三是打造體育助殘資源庫示范平臺。在殘疾人社區康復健身、居家康復健身方面已形成科學有效、影響力大、輻射范圍廣的體育活動項目資源庫。黨支部兩次受中殘聯委托,開發殘疾人社區康復和居家康復健身套路,已在中殘聯網站發布并向全國推廣。殘疾人居家康復健身資源庫開發獲得福建省社會科學普及出版資助項目立項;開發不同地域、不同殘疾程度和殘疾類型的特奧融合學校計劃活動內容資源庫,服務全國200多所簽約的特奧融合學校;設計中重度智力障礙和多重障礙學生機能活動訓練資源庫并投放部分特校試運行,得到特教學校的普遍歡迎。

  四是打造體育助殘技術指導示范平臺。2017年起,黨支部團隊被國際特奧東亞區任命為中國特奧融合學校技術團隊,已指導全國200多所普校和特校開展融合體育活動。2011年起,承擔福建省殘疾人社會體育指導員培訓工作,至今開展培訓數十場,培訓數千名殘疾人社會體育指導員。2017年,黨支部團隊成員被中國殘聯聘為全國殘疾人社會體育指導員培訓師,長期為全國及各地市培訓、指導體育助殘活動。2021年,與中殘聯合作在全國部分高校試點開設“大學生體育助殘志愿服務”選修課,提供課程開設的技術指導和支持。

  志愿服務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是廣大志愿者奉獻愛心的重要渠道。近年來,黨支部已開展志愿服務累計時長達34.86萬小時,幫扶殘障人士逾1.1萬人次。黨支部入選第三批全國黨建工作樣板支部,獲評福建省高校先進基層黨組織;集體獲國家獎項6個、省級獎項13個、市級獎項2個;黨支部成員獲省級獎項2人次。

  (陳振禎)


  (正文結束)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