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网站|欧美福利小视频|国产亚洲一区二区在线|wwwproncom|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一线天视频

蘭香四溢育新人 ——浙江省慈溪市乾明學!疤m品育人”校園文化建設剪影

來源:中國教育報 時間:2022-04-21  閱讀:次   |
42.9K

  蘭,花之君子者也。從古至今,不乏文人墨客在以蘭花自喻的同時,以“大谷空無人,芝蘭花自香”歌頌蘭花高潔傲岸的君子品格。而在21世紀教育現代化不斷推進的今天,有“中國新樣態學校聯盟實驗學校”“寧波市學生行為規范示范學校”之稱的浙江省慈溪市乾明學校,從2011年開始,以蘭花的品格為切入點,用“蘭品育人”的中心思想,進行校園文化建設,力求打造一個充滿蘭花君子之風的別樣校園。

  蘭品淬煉人品

  乾明學校的“蘭品育人”校園文化建設,首先大力倡導并傳播蘭花的高貴品質,以蘭品淬煉人品。學校集中整理了中國文化史上與蘭花有關的詩文字畫、蘭花與文人墨客的趣事典故以及與蘭花品德相關的禮儀禮節資料,編輯形成校本教材《蘭花的栽培與鑒賞》《蘭潤童心》等,讓學生在充分體會中國蘭文化博大精深、底蘊深厚的同時,著重了解蘭花高潔傲岸、唯美淡雅的寶貴品質,從而見賢思齊。

  為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增強學生的信心,學校積極參加德育課題比賽,并取得了優異成績,“校園‘以蘭育人’策略”“基于蘭文化的‘美潤教育’模型研究”獲寧波市德育課題評比二等獎。并在教書育人的過程中,依托蘭品,積極挖掘學生身上的正能量和真善美的良性品格,期望學生形成陽光穩定的健全人格。利用蘭花堅貞不屈的品性,引導學生形成頑強自持、守正自律的品質;以蘭花“蘭生幽谷無人識,客種東軒遺我香”的品格,引導學生向謙遜守禮、溫潤如玉的方向發展;借鑒蘭花“尋得幽蘭報知己,一枝聊贈夢瀟湘”的德行,鼓勵學生培養純潔的友誼,養成團結友愛的良好品德;以蘭花的高潔優雅、不惹纖塵的天性,告誡學生要堅持潔身自好、遠離污穢的重要原則。

  “蘭品育人”的校園文化建設,正是堅守了以上四大精神原則,才成為乾明學校首要、核心的文化建設內容。

  蘭香熏陶學風

  為了達到蘭品淬煉人品的最終目的,乾明學校積極營造充滿蘭元素的校園環境,以蘭香環繞學生,以蘭香熏陶學風,在充分了解并傳播蘭花君子之風、高貴品性的同時,讓蘭元素滲入到校園的每一寸土地。

  首先是在;盏脑O計上,融入了蘭花元素,讓學生戴上校徽的同時,感受屈原“紉秋蘭以為佩”的上古之風。“質樸如蘭、執著如蘭”的校訓,號召學生不斷進取。然后以“蘭蘭”“慧慧”等校園吉祥物的趣味形式,在學生中間傳播蘭花之高潔、高雅的品格。在校園的走廊和樓道中,展示以知蘭、賞蘭為主題的圖片和文字,制作板報和宣傳窗來弘揚蘭花的品德和精神。而在校園正中的“以蘭育雅”主題石,以及校園各個角落的蘭元素文化石,更是時刻向學生昭示著蘭花的品質,激勵著學生向蘭花看齊。乾明學校更創造性地開辟出一條文化長廊來展示學生的蘭文化學習作品,然后結合班級實際情況,用蘭元素為班級命名,并將其延伸至學校的辦公室和食堂。而學校廣播站和校園文化刊物的設立,更是令學校和師生置身于蘭文化中。

  以上種種充滿蘭元素的文化建設,都是為了達到“以蘭言志、以蘭正氣、以蘭雅行、以蘭怡情”的校園文化目標,幫助學生養成“堅韌執著、相融共長”的學風,從而打造“至純至正、自信自強”的校風。

  蘭性培養人格

  文化建設的豐富性離不開實踐,乾明學校鼓勵全校師生親自實踐蘭花種植和護理。學校利用地處長溪嶺北麓、長溪水庫旁的地理優勢和群山環繞、陽光山雨充足的自然環境,投資140余萬元建設了一塊5畝有余的蘭花種植實踐基地。由學生組建的“蘭花草”小組織,圍繞校園蘭文化及學校綜合實踐基地各個區塊進行一系列的志愿活動,包括廣播宣傳、主持攝影、接待來賓以及組稿攝影等。在校外,組織學生參觀學校附近的蘭花種植基地、上街義賣分盆蘭花、為校蘭苑添置緊缺品種蘭花等活動來更好地踐行蘭花的種植和護理等工作。

  學校還設立了一年一度的校園文化節“蘭花節”,使校內外的實踐活動更加豐富。為期一個月的“蘭花節”,通過“以蘭會友”的活動,邀請養蘭專家選送珍藏蘭花,開拓學生眼界的同時,豐富學生蘭花種植的知識。“親子種蘭”的活動,使低年級的學生和家長共同種植并養育一株蘭花直至畢業,培養了學生的責任心。“畫蘭攝蘭”的活動,使學生在記錄蘭花生長過程的同時,提升了繪畫能力。“寫蘭誦蘭”活動帶領學生收集一切關于蘭花的詩文,積累知識的同時,讓學生更加體會蘭花的精神和品質。

  圍繞蘭文化進行的人品、學風、人格的建設和培養,以精心設計的、學校和家庭并重的“蘭雅”卡為評價手段。在學校由教師根據學生行為習慣、學習成績、競賽獲獎等表現,頒發不同等級的校園“蘭雅”卡,在家由家長每周對“蘭馨、蘭慧、蘭雅、蘭香、蘭幽、蘭芳”等方面進行打分,期末兩卡合一評選出“蘭花少年”。

  乾明學校正是通過這種全面的文化建設和健全的評價制度,在全國的校園文化建設中脫穎而出,成功之處值得借鑒。

  (李少軍)


  (正文結束)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