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交通職業技術學院軌道交通學院課程思政教育教學改革探析
“三步遞進” 知識傳授與價值引領交相輝映 ——浙江交通職業技術學院軌道交通學院課程思政教育教學改革探析
■繪制“雙高”建設新畫卷•浙江篇
行源于心,力源于志。點亮青年學生心中的理想信念,用信仰的力量引領學生在成長成才的過程中執著攀登、收獲精彩,是教育人共同奮斗的目標。
浙江交通職業技術學院軌道交通學院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引領,以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精神為遵循,深刻把握思想政治工作規律、教書育人規律、學生成長規律,按照“關鍵在教師,重點在教學,難點在融入,成效在學生”的課程思政育人總體思路,立足學校綜合交通辦學定位,著力打造以“三全育人、四位一體、五育并舉、六大行動”為特色的大學生思政教育體系,重點打造“以建設軌道交通類專業課程的思政資源庫為點、以抓好課堂教學為線、以構建全方位專業課程體系為面的策略路徑”,創設“育德育才,筑夢軌道”課程思政品牌,形成“成果可借鑒、經驗可推廣”的課程思政改革新模式。
“軌道交通車輛電氣控制”是學院聚力課程思政品牌建設的優秀成果之一,該課程為城市軌道車輛應用技術專業的核心課程、首批國家課程思政示范課程、浙江省精品在線開放課程。該課程圍繞軌道交通行業發展新業態,以培養智慧城軌背景下的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為育人目標,通過打造一支團隊、搭建一個平臺、實施一套模式,三步遞進式將價值塑造、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緊密融合,實現課程思政建設目標。
打造一支“德技雙馨”的結構化課程團隊
以黨支部建設統領全局,以專業發展凝聚人心,兩者同頻共振。課程聘請浙江省思想政治理論課名師工作室王曉漪教授為思政指導教師,杭州地鐵客運二公司車輛保障部部長郭正海高級工程師為企業導師,組建了一支專業互補、優勢疊加的教學團隊。建立課程思政集體教研制度,依托人民網、“學習強國”等平臺實施線上線下相結合的課程思政培訓機制,提升教師德育能力。思政名師王曉漪教授在集體教研中說:“課程思政以專業課程為載體,以隱性教育的方式滲透到教學過程中,應當追求‘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效果,硬性植入會適得其反。”通過深入一線地鐵企業調研,挖掘智慧城軌行業背景下崗位所蘊含的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等思政要素。通過日常黨支部活動、民主生活會、主題黨日等活動提升教師自我素養與課程思政意識。
搭建一個立體化、多元化的課程思政資源平臺
基于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及課程體系的特點,團隊深入挖掘城軌行業崗位新需求,剖析車輛檢修工及駕駛崗位職業素養,提煉課程思政育人要素,整合行業發展動態、企業真實案例、系列主題視頻、思政討論專題、實訓標準規范、行業新技術案例等,形成多元化思政資源庫。自2015年起,該課程周期性迭代更新資源庫,在中國大學MOOC及浙江省高等學校在線開放課程共享平臺上均運行多期,積累了大量微課、測驗題、企業案例及主題討論等線上資源,為思政教育提供了保障。近5年校內受益學生超千人,社會學習者包括地鐵員工、新入職教師等兩萬多人。
實施一套“內外聯動、虛實互動”的課程思政建設模式
課程團隊提出并實踐“內外聯動、虛實互動”的課程思政建設模式,形成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以課程思政與專業教學有機融合的課堂教學為內部戰場,以課外技能訓練和各級技能競賽為外部渠道,課內外聯動,檢驗效果并總結反思;立足虛擬與實體相結合的軌道交通國家生產性實訓基地,將看不到、摸不著的價值信念潤物細無聲地融入專業技能培養。教學中創新“三入四式”課程思政融入范式,即:時空層面上,依托線上學習空間與線下課堂教學生態從課前導入、課中融入、課后潤入三個維度進行思政融入;融合方式上,采用系列主題式、專題討論式、習慣養成式、畫龍點睛式四種潤入方式,將愛國情、強國志、報國行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在牽引電氣系統控制及故障診斷技能訓練中,團隊教師張濤副教授總結了“五步排查法”,強調規范操作,習慣養成式磨煉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并引入全國勞動模范張素麗事跡深化勞模精神的內涵。課后,學生張湘感言:“只有一絲不茍、嚴守規范,才能確保車輛檢修的工作質量。精檢細修是為每一名乘客的生命負責,也是我們今后從事車輛檢修工作的職責。”
創新的“三步遞進”課程思政實施模式,節節發力、節節作為、節節精彩,引領學校課程思政工作煥發出勃勃生機。
學生的知識、技能、素質目標達成度顯著提升,約60人次通過課程學習在省級及全國職業技能大賽中多次獲獎;畢業生專業技能與職業素養獲得企業認可,傅凱波、許凌峰等多人獲地鐵企業優秀員工等榮譽稱號。課程團隊思政教學意識明顯提高,入選首批浙江省職業教育教師教學創新團隊,獲得全國職業院校教學技能比賽國家三等獎1項、浙江省一等獎1項、浙江省二等獎1項,潛移默化中錘煉了師生的心志及品行。
(付杰 白繼平 陳林)
(正文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