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网站|欧美福利小视频|国产亚洲一区二区在线|wwwproncom|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一线天视频

楊明義:水墨繪鄉愁

來源:中國教育報 時間:2022-04-23  閱讀:次   |
42.9K

《江南晨霧》 紙本水墨 楊明義1982年作

  “楊明義是一個善于運用水墨造成江南水鄉情調的畫家,他少用皴擦,多用渲染。畫面的空靈把人帶入詩的境界。”美術評論家黃苗子這樣評價畫家楊明義。沈從文、吳作人、葉淺予、黃永玉、袁運甫、吳冠中等一眾大家也都頗欣賞這位晚輩的“水鄉系列”。由中國美術館、中共蘇州市委宣傳部、昆山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能見大義——楊明義藝術與文獻展”4月17日至27日在中國美術館展出。本版刊發著名雕塑家、中國美術館館長吳為山為畫展所作序言,帶領讀者一同走進這位藝術家創造的水墨世界。

  ——編者

  20世紀80年代初,隨著改革開放的東方風來,美術創作在社會的發展和時代的浪潮中力求創新。在中國畫方面,將富有裝飾意趣的造型與西方現代派的抽象、變形相結合,產生了形式新穎、頗具時代氣象的彩墨畫,成為多元紛呈中的特征之一。其時,楊明義先生以明快清新、極富江南情韻的風格為畫壇所矚目。

  藝術家的風格是藝術家生命的印記、情感的軌跡、審美的定式、能力的表征,是藝術家本質的外化。盡管生活變遷,但這種本質總是以其初心不改而泛出底色。

  楊明義先生出生于蘇州。這里水流潺潺,拱橋彎月,杏花春雨,湖山相望……數千年建城史讓這片土地古韻流芳。尤其在畫壇,吳門丹青,代有巨擘,他們用詩性筆墨繪就的水鄉天堂滋養著這里世世代代的從藝者。楊明義早年就讀于蘇州工藝美專,曾心摹手追韓滉、李公麟之牛馬,沉醉于王叔明之山水,在《八十七神仙卷》和永樂宮壁畫的線韻中神會飄逸之美……而這些,都為他水印版畫的創作積累了造型與色彩的經驗。20世紀六七十年代,楊明義的版畫以姑蘇女子和水鄉風景為題材歌頌勞動。江南姑娘的俏美,從身段到服飾,從姿態到表情,在他生動的描繪下沐浴著水鄉春天的惠風,成為社會主義城鄉新貌的寫照。70年代末80年代初,楊明義又將水印版畫的表現自覺地與水墨結合,既有版畫造型的肯定,也有水墨的靈動朦朧,在內容上則重視情節性、故事性。如1978年創作的彩墨畫《水鄉節日》,以真切豐富的生活場景,體現出在藝術追求上所受到的現實主義創作思潮影響。爾后,隨著美術界關于“內容與形式”的大討論,畫壇逐漸重視藝術形式語言的表現。楊明義于一片煙水空蒙的江南韻色中尋覓米友仁的云山意境。從《蘭江雨》(1982年)、《水鄉晨霧》(1985年)等作品中,可以看到他在水墨語言審美上的自我覺醒。

  出國,是20世紀80年代國內許多藝術家的夢想。隨著“二戰”后世界藝術中心由歐洲向美國的轉移,國內眾多藝術家都將目光投向了美國。楊明義作為一位藝術的追夢者,內心也始終藏著看“世界”的夢想。1987年,楊明義遠涉重洋,赴美游學。他浸淫于全新的文化語境中,開始追求藝術語言的“世界性”。經友人引介,楊明義在紐約結識了旅居美國多年的同鄉王己千(1907—2003)。王己千先生為明代名臣、大文學家王鏊(1450—1524)的第十四代嫡孫,吳湖帆先生親炙弟子,是著名的收藏家、鑒定家和書畫家,筆墨既有深厚之傳統底蘊,亦借鑒西方現代藝術之技法,自出機杼,別開新風。1998年,我在美訪學期間曾拜訪王先生。王先生的抽象水墨和收藏之奇石,是構成其審美與創作的重要部分。楊明義赴美后,曾借住王先生家中一年有余。一邊是形形色色、日新月異的現代藝術潮流,一邊是民族文化和鄉思鄉愁,寄寓環境產生的文化駁雜性,在某種程度上反而促使楊明義開始深入反思自身從形式入手所尋求的“世界性”藝術語言。是啊,離開內涵的形式,何以有歷史?何以有文化?何以有生命?

  1999年,楊明義回到契闊十載的故鄉。此時的蘇州,正走在改革開放的前列,工業園區的現代文明與歷史悠久的傳統文化交相輝映。現代的速度、現代的理念,構成了歸國后楊明義眼中或有形或無形的流線,塊面與星星點點,也醞釀出他再度描繪姑蘇新貌的激情與豪邁。于是,他創作了《今日蘇州人間天堂》《橋之鄉》《蔚藍色的夜》等表現時代新象的作品,并在其中實踐自己的藝術創作新方法、新理念,用氤氳朗潤的藝術語言,縱情暢敘著游子的心聲:月是故鄉明。

  而今,楊明義住在北京城郊的畫室中。年近八旬的他,徜徉于多年收藏的青銅器、陶俑、佛像及近現代字畫中,與古人通息,與前賢對語。這些藏品造型所呈現的楚韻漢風、唐意宋神,時時激蕩著他的心魂。而他珍藏的與諸多當代藝術家交往時留下的畫像、書信,也常令他百端交集,感慨不已,每每憶及與眾師友的交游情誼,總是娓娓道來……

  楊明義告訴我,在中國美術館舉辦個人展覽是他多年的夙愿。我聽后提議,還應該連同所收藏的字畫、書信、圖片等資料一起展示。因為這些都是一位藝術家完整人生旅途的有機組成部分。歷史的遺珍、藝術的創造、同道的友誼,才玉成了完美的人生詩篇。

  尤其令人感動且彌足珍貴的,是楊明義先生將珍藏多年的趙無極、王己千、沈從文各一件作品無償捐贈給中國美術館。此情深深,此意綿綿,這些飽含生命記憶和真情真意的書畫作品匯入國家美術收藏的洪流,必定惠及當下,傳至后代,潤物無聲。其大義之舉,足見拳拳赤子之心。

  月明心靜,此情長矣……(吳為山)


  (正文結束)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