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閱讀,涵養浩然之氣 ——來自首屆全民閱讀大會的報道
4月,書香伴花香而來。4月23日至25日,由中央宣傳部(國家新聞出版署)、北京市委、北京市政府指導,中宣部出版局、北京市委宣傳部主辦的首屆全民閱讀大會在北京舉行。
大會以“閱讀新時代奮進新征程”為主題,分為論壇、展覽展示、新聞發布、主題活動四大板塊,通過新時代主題閱讀推廣、青少年閱讀、銀齡閱讀、鄉村閱讀推進、全民閱讀研究、“閱讀+”等分論壇,以及第六屆“大眾喜愛的閱讀新媒體號”推薦結果發布、“閱讀新時代”主題征文啟動、全民購書節等精彩活動,研討閱讀話題,分享閱讀感悟,展示閱讀推進的成果,向全社會發出全民閱讀的倡議。
讓更多人走進書籍這個時空容器
中國人民歷來就有“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傳統,中華民族從來就是一個熱愛學習、勤奮讀書的民族,“耕讀傳家、詩書濟世”的理念,傳承著生生不息的精神力量。首屆全民閱讀大會組委會發出《全民閱讀倡議書》,倡議每個人都參與閱讀,每一天都堅持閱讀,社會各方面都推動閱讀。
在全民閱讀倡議書簽名活動中,各行各業的代表積極響應,紛紛發來視頻表達對書籍的看法、對閱讀的熱愛,號召“大家一起讀書吧”。
作家、國際安徒生獎獲得者曹文軒說:“讀書是一種生活方式,不僅能豐富和壯大我們的經驗,更能涵養我們的心性,引領我們走向前方。”
演員吳京說:“一本好書,承載的不僅是人類文明、時代智慧,更讓我們豐富心靈、開拓眼界。”
曾經的外賣小哥、《中國詩詞大會》第三季總冠軍雷海為,現在是江蘇宿遷一家國學培訓機構的老師,他說:“多讀書,總是對自己有好處的。想當初,我就是因為十幾年如一日地利用碎片化的時間去閱讀,才有機會參加《中國詩詞大會》并且獲得了冠軍,所以,對于閱讀的意義我是深有體會的。”
為什么讀?讀什么?怎么讀?全民閱讀大會從形式到內容都或隱或現地在試圖回答這“閱讀三問”。
在全民閱讀活動館“讀好書”板塊,映入眼簾的是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著作、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圖書獎獲獎圖書、中國出版政府獎圖書獎獲獎圖書、中華優秀出版物獎獲獎圖書、“中國好書”年榜圖書、中宣部出版局“書映百年偉業——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好書薦讀”活動圖書、中宣部出版局“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好書薦讀活動圖書、第30屆全國圖書交易博覽會少兒閱讀節“獻禮百年——紅色主題兒童圖書展”百種圖書、2021年向全國老年人推薦優秀出版物活動推薦圖書……此外,來自全國各地出版單位自薦的1400余種優秀圖書也在現場進行了展示。
在為期三天的全民閱讀大會上,眾多文化名家與讀者分享了自己的閱讀感悟。談及閱讀對自己人生的深刻影響時,茅盾文學獎獲得者、著名作家梁曉聲說:“讀書的目的不在于取得多大的成就,而在于,當你被生活打回原形、陷入泥潭時,給你一種內在的力量。”
為青春打開一個遼闊的精神世界
國際兒童讀物聯盟主席張明舟的閱讀之旅是從一本名叫《小種子旅行記》的彩色圖畫書開始的。在以“祖國,未來與我”為主題的青少年閱讀論壇上,他講述了由一本童書引領的圓夢之旅:就是這本《小種子旅行記》引發了他對多彩世界的向往,讀書帶他走出小山村,考上理想學府,圓了當外交官的夢想,站到了推動兒童閱讀的世界舞臺上。他以一本神奇的童話書指引人生方向的親身經歷,告訴孩子們閱讀是可以為夢想插上翅膀的。
“圖書是飛行的世界”——這是2014年國際安徒生獎得主羅杰·米羅在論壇上與青少年讀者分享的題目。在這位熱愛中國文化的巴西著名插畫家、作家的世界里,圖書是極具浪漫色彩的存在,他說自己就是通過閱讀在不同文化間“飛翔”的。
以主題征文帶動精品閱讀,以主題閱讀檢驗出版成果。4月25日,由中國新聞出版傳媒集團有限公司、廣西出版傳媒集團有限公司共同主辦,《中國出版》雜志社承辦的“閱讀新時代”主題征文活動在全民閱讀大會啟動。征文活動旨在引導青少年讀者通過閱讀經典厚植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的情感,樹立遠大理想,立志擔當民族復興大任,助力全社會形成愛讀書、讀好書、善讀書的良好風尚。
青少年閱讀是全民閱讀的重要組成部分,推動青少年閱讀是全民閱讀工作的重要一環。啟動儀式之后,主辦方還邀請出版社社長、媒體總編輯、學校校長圍繞主題閱讀與青少年成長進行對談,探討如何更好地傳播知識、啟迪智慧,用閱讀引領青少年健康成長。
探索一條“元宇宙的新閱讀之路”
閱讀是一門科學。在全民閱讀深入推進的過程中,需要對閱讀進行更加專業的研究。在全民閱讀研究分論壇上,全國政協常委、副秘書長朱永新提出,需要研究互聯網時代閱讀的新特點,研究互聯網移民與原住民的閱讀習慣和閱讀空間。在“閱讀新時代”主題征文活動開幕式上,他以“數字化時代的新閱讀”為題作了主旨演講。
“當我們在抱怨年青一代沉溺網絡、迷戀手機的時候,我們是否想過,如何讓他們在網絡上更好地生存與發展?”以此為起點,朱永新對閱讀教育展開了思考。他說,隨著人類閱讀實踐的不斷深入,閱讀載體與閱讀方式的不斷變化,人的大腦仍然會不斷進化。正像文字和閱讀對我們很久以前的前輩進行大腦的重新“裝置”一樣,我們正在見證著數碼世界對下一代新生兒大腦的重塑。由此,他提出,我們不應該一味批評下一代沉溺在電腦和互聯網之中,而應為了這一次大腦的“重塑”,減輕過程中的陣痛,提高“重塑”中的品質。
在這樣的背景之下,兩代人如何共同面對網絡閱讀問題,就顯得特別重要。朱永新指出,在信息時代,文明的閱讀觀和閱讀方法也需要做出相應的變化與調整。事實證明,網絡閱讀和紙質閱讀是并行不悖、相輔相成的。兩代人之間的張力,關鍵在于處理好傳承與創新的關系。他強調,這需要專業的閱讀研究,要努力讓年青一代既能夠通過傳統閱讀汲取更多養分,又能夠通過數字閱讀掌握和創造更多屬于他們這一代人的精彩。
“在卷帙浩繁的書卷中,智慧光芒穿透歷史,思想價值跨越時空,那些燦若星辰的名篇佳作,溫潤著我們的心靈、陶冶著我們的情操、啟迪著我們的智慧……讓我們行動起來,每一天都堅持閱讀,每個人都參與閱讀,社會各方面都推動閱讀,掀起全民閱讀的熱潮!”在倡議書的誦讀聲中,首屆全民閱讀大會結束了,然而,以樹立崇高理想、涵養浩然之氣為旨歸的全民閱讀將永不落幕。
(正文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