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网站|欧美福利小视频|国产亚洲一区二区在线|wwwproncom|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一线天视频

依托名校“擁抱光谷” 深化產教融合 ——文華學院應用型人才培養巡禮

來源:中國教育報 時間:2022-04-29  閱讀:次   |
42.9K

  文華學院堅持以學生為中心,將創新創業教育充分融入個性化教育,通過引導學生挖掘自身潛能,發揮自身優勢,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創業精神,先后獲評湖北省大學生創業示范基地、湖北省眾創空間、國家眾創空間資質。在長期的辦學中,從地方急迫需要和長遠需求出發,文華學院形成了“兩個依托”,即依托華中科技大學和中國光谷,協同促進應用型人才培養。

  “依托”華中科技大學,“帶土移植、去土留根”,科研協同促進學科專業建設

  2021年4月,在華中科技大學原校長周濟院士的關心下,文華學院董事長吳文剛博士投資近2000萬元,依托華中科技大學原附屬校辦企業武漢華中數控股份有限公司,歷經大半年建設的智能制造工程實訓創新中心終于投入使用。該中心的建成為學校培養創新型、復合型、高技能型人才創建了良好的實踐環境,為迎接教育部門本科教學工作合格評估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

  “我在現場的深切感受是學校對學生的心聲都有回應,建成了這么漂亮的教學和實訓中心,是我心目中理想的實訓中心。”2019級學生郭振宇分享參觀感受的時候,喜悅之情溢于言表。

  文華學院智能制造工程實訓創新中心依托華中數控,以“智能制造為引領、強化實訓激潛能、個性發展重創新”的理念,對接武漢光谷高端裝備制造業,重塑課程邊界和知識體系,構建“課內+課外”、強實踐、重技能的機械類應用型大學人才培養的教學模式,培養學生的大國工匠精神,為裝備制造業培養創新型、復合型、高技能應用型人才,建設國內一流產學研合作協同育人智能制造工程實訓創新中心。

  文華學院脫胎于華中科技大學,和華中科技大學共享優質教育資源。2003年,華中科技大學文華學院成立以來,時任黨委副書記的知名教育學家劉獻君教授擔任副董事長,后擔任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張勇傳教授先后擔任校長、名譽校長。華中科技大學三分之一的國家教學名師及一大批優秀退休教師和干部都在文華學院任教、任職。

  在辦學過程中,文華學院的辦學思想、學科建設、人才培養等都經歷了由華中科技大學“帶土移植”到“去土留根”的成長,凸顯個性化教育辦學特色并實踐多樣性創新人才培養模式。2007年,學校提出專業結構為“優勢工科加新型文科”,隨后集中推動基礎建設,三年投入3億元,1億元用于添置教學設備和實訓設備,2億元用于建設實驗室、圖書館、基礎設施,為后期學科專業建設打下牢固基礎。

  在2008年版人才培養方案中,文華學院就開始實施分類培養,設置提高模塊、技能模塊、專業方向模塊,將個性化教育落實到培養方案之中。2014年,學校提出了“教學服務型”發展定位,明確了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目標與方向。2015年至2018年,學校投入1000萬元實施“特色學科專業建設高峰計劃”,重點支持建設數字化3D設計及制造、大數據與數據挖掘應用技術、互聯網金融、新媒體新聞與品牌傳播等特色專業。2005年至2021年,經過多次研討和特色學科專業建設,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已經形成共識,滲透到學校的培養過程中。

  截至2021年,文華學院共有通信工程1個國家一流本科建設點,通信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土木工程、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和新聞學7個省級一流本科建設點,專業建設成效顯著。

  2021年5月,《廣州日報》發布應用大學排行榜,文華學院連續5年居湖北民辦本科高校(含獨立學院)之首,應用型人才培養成效顯著。

  “依托”中國光谷,加強與區域產業經濟有機結合

  “這是一款德國寶馬i系純電動汽車,它的水冷電機殼,就用到了我們公司研發的鑄造粘接技術。”武漢華興同創公司負責人曹沖自豪地說。為德國寶馬汽車提供技術工藝的,是文華學院的一個學生團隊工作室孵化的企業,這所以個性化教育為辦學特色的高校在創業大學生身上打下了深刻的烙印,他們立志研發新技術,解決了消失模鑄造行業的重大問題。

  文華學院坐落在“中國光谷”腹地,光谷是全國乃至全球知名的大型光纖光纜研制基地、光器件研發生產基地和激光產業基地。

  “我校發展要打開格局,‘擁抱光谷’,深度融合,力爭讓文華學院成為與中國光谷‘緊緊擁抱’的大學。”2018年,文華學院一行十余人赴武漢東湖高新區管委會調研推進區域合作與社會服務時,校長劉獻君發出了號召。在這次調研中,東湖高新技術開發區相關部門領導對學校在學生培養、科研平臺、技術開發、社區服務等多個方面的對接合作提出了建設性指導意見,極大地開闊了學校的發展思路。

  2018年12月,文華學院舉辦“擁抱光谷·深化產教融合”高端論壇。應學校董事長吳文剛和校長劉獻君的邀請,“光谷”首倡者黃德修,武漢東湖新技術開發區管委會的領導,中國光谷的知名企業家和高管,武漢知名教授、學者等出席了大會。本次會議確立了學校深度融入光谷產業經濟發展的途徑與方式。

  隨后,文華學院出臺了系列文件和措施,不斷建立完善與學校發展相適應的、可持續的科研支持政策體系和運行機制,吸引和激勵更多教師積極主動投入科研,鼓勵師生開展應用研究和技術創新,瞄準方向,組建科技創新團隊集體攻關,獲得系列科研成果和多次省級表彰,成效顯著。

  文華學院信息學部結合學科基地建設等工作,積極努力“擁抱光谷”爭取百萬級科研項目,2019年6月,學部李穎智博士簽訂了“基于工業大數據的虛擬仿真培訓系統”橫向科研項目,項目合同經費達120萬元,實現了學部百萬級大項目的突破。

  2019年7月,文華學院專門召開“擁抱光谷、爭取大項目”的暑期工作研討會。會上,學校進一步提出6項新舉措,主動、熱情“擁抱光谷”:1.建立光谷研究院;2.成立光谷基礎教育培訓中心;3.成立文華光谷服務團,前期已經成立了4支服務隊;4.做好項目對接;5.為光谷大量培養人才;6.將光谷精神融入文華精神。

  “特別解渴,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文華學院副校長鄧剛說,文華學院“擁抱光谷、爭取大項目”正好把握了“高校科技轉化為生產力”的良好機遇。

  依靠“兩個依托”,轉動運營上高地,創新創業掘寶藏

  2021年4月,文華學院培育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武漢魯濱遜科技有限公司收到了武漢市科技部門和東湖高新區科創部門頒發的40萬元獎勵,公司的幾位青年創業者興奮不已。2022年,文華學院培育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已獲科技管理部門獎勵近400萬元。

  學校“依托”華中科技大學促進學科專業建設,“依托”中國光谷加強與區域產業經濟有機結合,最終推動了創新創業教育。長期以來,學校高度重視創新創業工作,投資400萬元建設了3500平方米的眾創空間,成立了創新創業教育中心。學校黨委書記鄭暢和常務副校長劉太林擔任中心主任,統領和頂層設計全校創新創業教育工作,副校長鄧剛擔任基地主任并分管全校創新創業教育和企業孵化工作,相關部門共同參與。

  截至目前,文華創業基地已經累計孵化100多家企業,涵蓋智能制造、軟件研發、建筑設計、文化傳媒等多個領域,其中包括15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10余家高新技術梯隊企業,成規模成效益20多家,擁有400多項知識產權,基地企業累計獲得政府部門獎勵700余萬元,培育出多位創新創業典型人物,搭建了產學研政合作的橋梁。基地企業武漢盛元鑫博軟件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公安電子物證勘查分析與反詐預警系統,服務于山東省公安系統,為全省公安系統電信詐騙串并破案和打擊電信詐騙作出重要貢獻。

  為規范化、標準化和企業化運作眾創空間,文華學院于2018年10月注冊成立武漢文華眾創空間管理有限公司,并安排專職干部擔任公司負責人,配備專職管理人員。2020年3月24日,2020年國家備案眾創空間名單公示,文華學院眾創空間榜上有名。2021年底,2021年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認定湖北省名單公示,文華學院的10家企業獲批。文華學院孵化企業全力融入光谷發展,“擁抱光谷”、建設光谷,積極參與光谷光芯屏端網產業建設,已經走在湖北省高校方陣的前列。

  湖北省大學生創業示范基地評審專家、武漢理工大學創業學院首任院長趙北平教授對文華學院的創業工作給予高度評價,認為文華學院創業孵化質量高,值得大力推廣和借鑒。文華學院把創新創業教育融入學校人才培養全過程,關注高校共性和行業特性,并在兩者相“加”中形成自己的辦學個性。

  (程煉 廖劍鋒 彭曉艷)


  (正文結束)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