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网站|欧美福利小视频|国产亚洲一区二区在线|wwwproncom|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一线天视频

烏海職業技術學院創新構建數據驅動的智慧教學綜合系統

來源:中國教育報 時間:2022-05-10  閱讀:次   |
42.9K

  “一中心兩閉環三系統” 賦能高質量教學 ——烏海職業技術學院創新構建數據驅動的智慧教學綜合系統

  “以教育現代化支撐國家現代化”是近年來我國教育供給側改革的一項重要內容,國家多次鼓勵各行各業運用互聯網技術和信息化手段加快推進現代化建設。

  烏海職業技術學院作為內蒙古自治區烏海市僅有的高等職業院校,緊緊抓住國家“互聯網+職業教育”、大數據等重大發展戰略,因勢而謀、應勢而動,將教育信息化作為人才培養創新的新引擎。學校直面現階段教育教學中存在的短板,從2016年開始,以“職業院校數字校園建設實驗校”建設為契機,創新構建數據驅動的“一中心兩閉環三系統”智慧教學綜合系統,從內容和體系、方法和技術、服務和管理方面進行改革,實現高質量教學。

  應局

  直面現階段教育教學短板

  問題是教學改革的邏輯起點,學校直面現階段存在的生源多樣化對差異化教學和個性化學習的教學需求、課堂教學活力不足、教師信息化應用能力不足、教學資源分散和重復建設、教與學全過程數據采集和效果分析難的問題,精心梳理問題清單,找準解決問題的支點和突破口,開啟數據驅動的智慧教學綜合系統探索與實踐。

  破局

  構建“一中心兩閉環三系統”智慧教學綜合系統破解難題

  ——滿足多樣化生源對差異化教學和個性化學習的需求

  學校網絡教學平臺積累了大量的動畫、視頻、案例庫、行業標準及技術文件、網絡資料索引等學習資源,移動端提供了便捷的獲取方式,把課堂與學習空間相連,拓展了教與學的空間;學校建設教學素材資源庫,涵蓋機電、礦業、化工、電力、建筑、管理、教育、醫學八大專業門類,提供了大量音視頻、動畫、仿真等教學資源,使學生獲得身臨其境的學習體驗,為學習基礎和學習需求不同的單招、“3+2”高職、高職擴招學生和企業學員提供了適合的學習環境;在線直播、線上教學等新形態突破了傳統課堂的時空限制,特別是針對高職擴招企業學員,采取“釘釘直播+網絡教學平臺”線上學習模式,滿足學生和學員的多樣化需求;將智慧教學綜合系統應用于課堂教學、實踐教學、線上教學、線上考試等,實現實時互動、即時反饋、全程監控,使教師動態跟蹤學生學習狀態,為學生個性化學習提供了可能。

  ——破解課堂教學活力不足的問題

  學校構建以改進教學為目標的教學評價系統,包括評教評學指標體系設置、數據畫像標準設定、教學督導方式改革,引導教學結果評價突出質量、過程評價注重落實、增值評價關注個性、綜合評價轉向多元,激發了課堂教學活力。智慧教學綜合系統助力課堂教學,提升了便利和效率;課堂教學思路的創新在促進學生創新性思維能力培養方面發揮了更大的作用,如線下互動交流、線上互動教學,通過大數據找到教學問題,通過數據分析明確了學生知識點掌握的薄弱點,促進課堂教學優化,合理設計學生創新性思維能力的培養,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課堂擁抱信息技術,方便在課堂教學中創設教學情境,實現師生角色轉換,同時把教材內容轉化為學生可學習的內容,適配學生活動,通過活動讓學生真正理解知識、提高技能,在課堂上“動”起來。實現了教學內容與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同步,將新內容及時引入課堂,增強課程的開放性、靈活性,打造與產業發展同頻共振的課堂,讓課堂教學“活”起來。

  ——解決教師信息化應用能力不足的問題

  智慧教學綜合系統改變了教師“被迫”采用信息化手段開展教育教學的局面,從技術運用向融合應用轉變。比如教師基于混合教改理念在網絡教學平臺上建設網絡課程、組建播客單元、實施項目化教學,開展多模式互動式學習;智慧課堂平臺讓教師更關注課堂教學活動的設計、教學活動的達成度等,應用技術到課堂教學過程;以學校“數字校園建設實驗校”建設引領提升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以與清華大學開展的“混合教學改革項目”帶動提升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堅持分批次安排教師假期赴清華大學集中參加混合教改培訓,教師主動適應信息化新技術變革,信息素養明顯提升。構建智慧教學綜合系統,體現主體性、個性化、開放式、多樣化、生態和諧、系統性等,通過現代信息技術整合教務數據,各教學平臺應用融合,教務數據高度統一和共享,實現教務全周期的協同管理,助力教育服務供給模式升級,促進師生信息素養的提升。

  ——解決教學資源分散和重復建設的問題

  學校堅持以自主網絡教學平臺開發建設網絡教學資源,線上教學全部通過自主網絡教學平臺實施,加之混合教改成果不斷應用于線上教學,課程教學資源不斷積累,基本滿足學生在線學習需求;同時,教師課程建設也獲得了成就感,避免教學資源重復建設,分散在不同的平臺。5年來,學校堅持不懈地建設資源和總結混合教改經驗,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全校近8000名學生全部在學校自主網絡教學平臺開展大規模線上學習,線上互動活躍,總體運行平穩,在線教學氛圍和效果良好,基本達到了“標準不降低、學習不停頓”的預期目標。

  ——解決教與學全過程數據采集和效果分析難的問題

  學校建立了教學數據治理中心,實現“數據采集—質量檢測—數據清洗—數據共享”“數據治理駕駛艙—系統運行動態監控—全量數據質量報告”過程,實施教學數據治理,實現了實時動態采集智慧教學系統和教學評價系統教學數據,也解決了教學應用“孤島”問題;不斷完善學生評教、教師互評、教師評學構成的評教評學指標體系,設置教學態度、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效果、學風紀律、學習過程、學習效果7個方面30項指標,建成專業、課程、教師和學生4個發展中心,構建了專業、課程、教師和學生4個層面評價的數據畫像,采取線下聽課、線上督學、課內監控和課外監測的督導方式,利用柱狀圖、雷達圖、詞云等工具進行績效問卷評估結果分析等,形成教學評價系統,實現全過程全方位評價;學校建立動態數據實時質量分析和靜態數據學年質量分析平臺,動靜結合,常態糾錯,階段改進,形成教學質量分析系統,分析診改數據既反饋作用于智慧教學系統,促進教師和學生及時改進與提高,又反饋作用于教學評價系統,完善評價指標,通過數據驅動,雙線循環,客觀反映課堂教學效果,實現教學質量螺旋式提升。

  創新的“一中心兩閉環三系統”智慧教學綜合系統,以教學數據治理中心,構建了由網絡教學平臺、智慧課堂平臺、實踐教學平臺和教務管理與服務系統組成的相互補充又相互依存的智慧教學系統;構建了采取評教評學、數據畫像、教學督導等方式的全過程教學評價系統;構建了靜態和動態數據分析的教學質量分析系統。通過數據驅動,教學質量分析數據反饋作用于智慧教學系統和教學評價系統,實現雙線循環、螺旋式改進和提升,向教學要質量,形成了數據驅動的智慧教學綜合系統賦能高質量教學的新模式,破解一個個難題,打造一個個亮點,使課堂成為有活力、有質量、有智慧的人才培養主戰場,在提升人才培養質量和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能力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

  解題

  數據無言,卻有說服力

  隨著“一中心兩閉環三系統”智慧教學綜合系統的創新、實踐、再創新,學校在教育教學方面取得顯著成效。

  ——建成自治區級及以上線上課程27門,課程建設水平明顯提升

  近三年學校立項建設在線開放課程35門、混合教改課程47門,建成自治區級在線開放課程5門、自治區級課程資源庫3個、中央電化教育館“職業崗位核心能力線上精品課”22門,帶動引領全校專業課程建設與改革。

  ——建成網絡課程269門,線上線下混合教改成效顯著

  自主建設網絡教學平臺,課程日訪問高達1026人次,課程總訪問量高達6.39萬人次,完成線上教學改造重點課程86門和優質核心課程64門、項目化教學改革項目176個,建成包括視頻、動畫、仿真等素材24萬個的教學素材資源庫,實現線上線下學習的相互補充,融合多種教學模式,助力傳統課堂教學改革。

  ——建立智慧課堂教學新模式,課堂教學整體效益明顯提高

  智慧課堂平臺課堂實況展示教學運行數據,實時分析課堂教學情況。系統運行兩年來,累計開展教學活動1.26萬次,參與學生約26萬人次,參與率達77.53%;教師活躍率高達156.90%,教師積分高達1473分,完成聽課督導2904人次。實現了課堂教學有針對性的教、練、評,實現了課堂有效提問、有效活動、有效探究、有效訓練、有效點評,推動了翻轉課堂、互動式課堂、參與式課堂等課堂教學新形態改革,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共享網絡課程576門,為畢業生和地區企業員工提供在線繼續學習服務

  借助網絡教學平臺“課程聯盟”,與清華大學教育技術研究所合作,對外開放共享優質網絡教學資源,不僅為從學校畢業的近1.1萬名學生繼續提供學習服務,也為地區1690名企業員工提供繼續教育服務,滿足職業人員知識更新的需求,培養人們終身學習和主動學習的能力,助力區域產業轉型發展。

  此外,學校每年安排教師信息化能力提升培訓約30人次,安排教師赴清華混合教改集中培訓3批62人次。組織了6屆信息化教學大賽,近40%的教師參與,一批青年骨干教師脫穎而出,在自治區信息化大賽上獲得一等獎1項、二等獎5項、三等獎16項。組織了5屆微課教學大賽,參賽作品達100余件,67%的教師參與,在全國職業院校微課大賽上獲得一等獎1項、二等獎10項、三等獎24項。

  值得一提的是,該成果為職業教育深化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通過數據驅動、應用融合構建智慧教學綜合系統賦能高質量教學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成果獲得內蒙古自治區教學成果獎一等獎,在呼包銀榆經濟區職業院校聯盟的36所職業院校廣泛推廣與應用,本成果“1+N”信息化教學新模式在全國386所“職業院校數字校園建設實驗校”推廣交流,并通過《職業教育信息化發展案例報告(2019)》在全國高職院校推廣應用。

  實踐證明,烏海職業技術學院構建的“一中心兩閉環三系統”智慧教學綜合系統的應用持續推動了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打造了教師樂教、學生樂學、教學相長的有效課堂,在教學全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韓利民 李永杰)


  (正文結束)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