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网站|欧美福利小视频|国产亚洲一区二区在线|wwwproncom|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一线天视频

重慶工業職業技術學院 打造“三聚焦四融入五工程”課程思政模式

來源:中國教育報 時間:2022-05-12  閱讀:次   |
42.9K

  重慶工業職業技術學院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圍繞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充分發揮課程思政教學研究示范中心引領、輻射作用,通過實施“三聚焦四融入五工程”,著力打造課程思政鑄魂模式,全面深入推進學校課程思政建設。

  一、“三聚焦”,思政元素挖掘之“根本”

  (一)聚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建立課程思政教學研討周制度,組織教研室、大師工作室、科研團隊、創新團隊等定期開展課程思政教研活動。結合各專業、課程特點和優勢,緊緊圍繞堅定學生理想信念,以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愛人民、愛集體主義為主線,以政治認同、家國情懷、文化素養、法治意識、道德修養為重點,深入挖掘思政元素,優化思政元素供給,切實將專業課程與思政的“觸點”和“融點”落實到學生職業能力培養中。

  (二)聚焦職業教育勞動教育

  聚焦生活勞動、生產勞動和服務性勞動三種類型的勞動教育,協調學校、家庭和企業三方聯動,統籌第一、第二、第三課堂,實施思政勞育、課程勞育、專業勞育、實踐勞育和文化勞育,教育學生要勞動、識勞動、會勞動、勤勞動和愛勞動,形成“三勞共育、三階遞進、五位一體”的勞動教育人才培養體系。

  (三)聚焦“重工”本土文化

  依托學校深厚的工業文化底蘊,創新“五個一”育人理念,即幫助學生樹立一個職業理想、學好一門專業知識、練好一種職業技能、涵養一種藝術愛好、熱愛一項體育運動,協同推進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打造“重工文化”育人品牌。

  二、“四融入”,課程思政實施之“橋梁”

  (一)融入教學目標

  堅持將課程思政融入“一個方案、三類課程、兩個課堂”,即融入《專業人才培養方案》,融入公共課、專業課、實踐課,融入第一、第二課堂。同時,各二級學院結合專業特色和優勢,研究制定二級學院課程思政建設方案,深入研究不同專業和課程的育人目標,充分挖掘提煉專業知識體系中所蘊含的精神價值和深刻內涵,探索課程思政建設內容、途徑及有效載體,提升課程思政建設的有效性和針對性。

  (二)融入教學設計

  課程思政設計遵循“一個教案、兩個指南、三類課程”。修訂課程教案框架,編制印發《通識課“課程思政”建設指南》《專業課“課程思政”建設指南》,通識課、專業理論課和實踐課教學側重不同的課程思政元素,鼓勵教師探索課程思政的教學組織、內容架構、平臺載體及評價手段,提高教師課程思政設計能力。

  (三)融入課堂教學

  創新“三個三”課程思政教學模式,將思政教育內容融入理論教學、專業實訓和頂崗實習“三環節”,實施課堂教學思政教育“三分鐘”,設計課程考試思政內容“三分值”。通過翻轉課堂、名師在線等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強化第一課堂與第二課堂、“課內”與“課外”協同育人。充分利用重慶及周邊地區紅色文化資源,深入開展“青年紅色筑夢之旅”“大學生暑期三下鄉”等社會實踐活動。同時,邀請行業企業中的“名匠”“大師”進課堂,用他們的人生理念和經驗指導學生。

  (四)融入教學評價

  將課程思政實施情況全面納入評教體系。在教學大綱、教學設計等教學資料審查中考量“知識傳授、能力培養和價值引領”同步提升的實現度;在一流課程、在線開放課程等項目的遴選立項、評比和驗收中設置“德育功能”指標;在課程評價標準(含學生評教、督導評課、同行聽課等)制定中設置“價值引領”觀測點;在教師評先、考核中設置“立德樹人”的評價指標;將學生的學風、品德納入學生選優評獎的關鍵指標。

  三、“五工程”,示范項目培育之“搖籃”

  通過“三個強化”,助推“個十百千萬”課程思政工程。選樹五個左右課程思政示范學院,建設十個示范專業,推出百門示范課程,打造千余名校內外學業導師,惠及全校一萬多名學生,以點帶面深入推進課程思政建設。

  (一)師風師德放首位,強化課程思政主力軍

  一是教師培訓全覆蓋。通過“請進來”“走出去”及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開展課程思政專題培訓,提升教師課程思政教學能力。二是發揮名師示范引領作用。組織“雙帶頭人”、“名(大)師工作室”負責人、課程思政教學名師等定期舉辦課程思政觀摩課,發揮優秀教師示范引領作用。三是開展“1+2”活動。每位思政課教師對接1至2門專業課,協助專業課教師開展課程思政教學。

  (二)資源建設緊跟上,強化課程思政大平臺

  一是開發課程思政資源庫。積極與新華網合作,開發課程思政資源庫和云平臺,實現課程思政資源擴容,滿足課程思政建設需求。二是打造工業文化環境育人平臺。依托學校深厚工業文化底蘊,建設“一校一品”文化育人基地,主要包括“一園一廊”(工業文化大觀園、工匠精神長廊),“三館十二景”(工業文化體驗館、工業文化圖書館、工業文化博物館、工業文化十二景)。三是搭建課程思政理論研究平臺。聚焦課程思政建設痛點與難點,以各級各類教育教學研究項目為載體,開展課程思政理論研究。

  (三)課堂教學有質量,強化課程思政主渠道

  一是舉辦課程思政大比武。舉辦課程思政推門聽課比賽、優秀教案評比、優秀案例與論文評選、微課大賽等活動,檢驗教師課程思政實施效果,挖掘具有推廣價值的經驗做法。二是強化督導評教。出臺《教師課堂教學質量評價實施方案》,常態化組織專職督學、校級督導、二級學院督導、學生督課員、班級學生等對教師課程思政教學評教打分,評價結果與教師個人考核、職稱評聘等掛鉤。三是注重傾聽學生“心聲”。定期組織學生評教座談會,舉辦“老師,我想對你說”等特色活動,傾聽學生對于課程思政教學的訴求并及時解決。

  四、“重工經驗”結碩果

  學校課程思政教學研究示范中心獲評國家課程思政教學研究示范中心。入選國家課程思政示范課程、國家教學名師和團隊1項,入選國家“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項目”1項、重慶市課程思政示范項目3項、重慶市教改項目(課程思政)4項,獲評重慶市高校“十大育人”課程育人項目1個、重慶市課程思政優秀案例及論文16個。培育校級課程思政示范課程42門、示范專業9個、示范學院2個,校級優秀課程思政教育案例24個,優秀課程思政教案13個。學生在“渝創渝新、學創杯”等“雙創”大賽中獲獎83項,在教育部門、人社部門等舉辦的技能大賽中獲獎141項,在其他文體藝術領域大賽中均獲得佳績。

  (麻靈 楊赟)


  (正文結束)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