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网站|欧美福利小视频|国产亚洲一区二区在线|wwwproncom|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一线天视频

泰山學院與泰安市岱岳區大河學校共建教育協同創新基地

來源:中國教育報 時間:2022-05-13  閱讀:次   |
42.9K

  打造協同育人品牌 助推基礎教育發展 ——泰山學院與泰安市岱岳區大河學校共建教育協同創新基地

  泰山學院是一所以教師教育為鮮明特色的地方應用型本科高校,自1958年舉辦高等教育以來,始終堅持以培養地方基礎教育需要的高素質教師為己任,被譽為“泰安市中小學教師的搖籃”。2018年,學校第三次黨代會確立了“建設以教師教育為鮮明特色的高水平應用型大學”的發展目標,將教師教育作為學校的辦學特色和核心競爭力。學校14個師范類專業深耕教師培養,服務基礎教育,不斷探索“高校—政府部門—中小學”三位一體的協同育人模式,走出了一條協同育人、共同發展的雙贏道路,為泰安市基礎教育事業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為進一步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加強對基礎教育資源薄弱地區的精準幫扶,提高地方人才培養質量,2020年11月,泰山學院同泰安市岱岳區大河學校簽約合作共建教育協同創新基地,大力服務當地基礎教育建設,改革優化學校教師教育體系。

  精準幫扶

  助力教師專業培養

  以需求為導向,結合大河學校實際需要,泰山學院選派優秀教師赴大河學校掛職鍛煉,深入了解基礎教育課堂教學改革、新課程標準、校本課程建設等內容,密切關注基礎教育的改革實踐。2021年9月,學校與大河學校合作共建教科研基地,學校組建專家智庫,通過業務培訓、示范教研、同課異構、課例研究和觀課議課等方式,與大河學校相應學科教師組成教研共同體、課題小組、同課異構團隊,開展“共讀一本書”“共研一課題”“共上一堂課”“共寫一文章”等系列活動,實現教研交流常態化、長效化,有效提升了大河學校教師的專業素養和教學能力。

  泰安市教育科學研究院院長呂忠堂在談到兩校的合作時表示,教育科學研究與教育實踐有機融合才是正確的有益探索模式。兩校的合作,有助于探索出一條高校與中小學協同提升教師能力的新方法新路徑,同時對于提升大河學校的辦學質量也有著重要意義。

  目標引領

  提升教育教學水平

  樹大須根深,根深能葉茂,葉茂可果豐。教學工作是學校的中心,教學質量是學校的生命。針對大河學校師資有限、年齡結構偏大等問題,泰山學院圍繞“人才培養”這一中心任務,分學科、分階段地幫助大河學校進行課程建設,有效提升教育教學水平。

  依托學校教師資源,先后選派多名優秀教師,在大河學校開展“雙語實驗”教學。掛職教師針對不同年齡學生特點,分別制訂了科學合理、循序漸進的雙語培養計劃。針對一、二年級學生開展英語啟蒙課堂,通過歌曲學唱、繪本閱讀和表演等活動,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針對三、四年級學生開設“基于中國文化的雙語教學”課程,提升學生的英語聽說與閱讀能力,培養學生用英語講述中國故事的能力。

  大河學校三年級(2)班的楊清煜同學說:“感謝來自泰山學院的吳仙仙老師,吳老師用生動有趣的方式教會了我用英語講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故事,增強了我對民族文化的自豪感和自信心。”大河學校英語教研組長高境說:“泰山學院教師的到來,就像是一場春雨,澆灌了學生們求知的心,使得低年級的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開始萌芽,也讓高年級的學生有了更寬廣的視野。”

  助力“雙減”

  第二課堂提質增趣

  泰山學院充分發揮大學生社團和學校專業優勢,投身到與大河學校的“手拉手”教學實踐中,根據小學階段的學生特點和成長需求,以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為抓手,打造主題鮮明、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第二課堂,激發學生興趣,拓寬學生視野,助力“雙減”扎實落地,實現大中小學協同育人。

  兩校共建以來,先后成立了丹青美術社團、花兒舞蹈社團、趣味手工社團、天音合唱社團、英語話劇表演社團、經典誦讀社團、陽光韻律操社團……不僅豐富了學生的課余生活,也為學生提供了自主發展的空間,讓每一名學生充滿了自信,發展了特長,促進了學生的全面發展。2020年10月,藝術學院教師曲超為大河學校指導的舞蹈《憫農》,獲得“中國夢·泰山情”2020泰安市岱岳區中小學校園藝術節展演舞蹈類一等獎,并被推薦參加市級評選;2021年4月,大河學校120名少先隊員參加了泰山學院春季運動會開幕式表演,拉近了兩校的距離,詮釋了兩校之間攜手同進的深厚情誼;2021年6月,兩校聯合舉辦的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育人成果展示活動,得到了泰安市教育部門、岱岳區教體部門的高度評價,進一步提升了兩校的社會影響。

  多措并舉

  打造協同育人品牌

  泰山學院作為從師范院校發展而來的應用型本科高校,始終不忘教育初心、育人使命,致力于振興和弘揚師范傳統優勢,高度重視師范教育工作。特別是《關于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等文件出臺后,學校全方位對標對表文件要求,著力為地方輸送“下得去、留得住、上得來”的具有“泰山挑山工”特質的師范人才。

  基礎教育是教育事業發展的重中之重。學校始終將服務地方基礎教育、推動城鄉教育公平和均衡發展作為自身的一項重要使命。致力于從泰安市基礎教育的痛點發力,主動聚焦基礎教育師資需求,集高校、政府部門、中小學、教科院所多方的智慧與力量,創新師范人才培養,輸送優質師范人才服務泰安當地基礎教育。

  近年來,泰山學院不斷完善高校、政府部門、中小學、教科院等多方合作運行機制。出臺了多項制度,實施高校教師、優秀中學教師和教科院教研員共同指導的“三導師制”,互兼互聘教師261名,建立了兼職導師人才庫,健全了雙向交流長效機制;出臺教師聯系中學制度、教科研服務制度,制定科研成果應用于教學、參與指導競賽等項目的考核制度體系,將科研反哺教學的成果在年度考核、職稱評定、評獎評優過程中予以體現,激勵教師開展教學技術研究和教學實踐創新,建立了教科研協同合作機制;依托山東省教師教育基地和泰安市師資培訓基地,通過與政府部門、中小學簽訂聯合培養培訓協議,構建起了校地培訓服務機制。

  六十余載弦歌不輟,育萬千桃李。泰山學院將植根傳統文化深厚的齊魯熱土,秉承百年師范教育的傳統,以服務地方基礎教育為己任,不斷強化師范教育內涵建設、特色建設,奮力譜寫新時代校地協同育人新篇章!(國忠金)


  (正文結束)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