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网站|欧美福利小视频|国产亚洲一区二区在线|wwwproncom|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一线天视频

向美而行 以美育人 ——江蘇省海安市立發中學藝術教育特色發展剪影

來源:中國教育報 時間:2022-05-14  閱讀:次   |
42.9K

  美是純潔道德、豐富精神的重要源泉。“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重視美育對人和社會發展的重要意義。為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美育工作,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教育體系,近年來,海安市立發中學秉承“立足發展,人人成功”的辦學理念,進一步優化升級其藝術教育體系,建設美麗校園、建強美育隊伍、夯實美育課程、豐富美育活動,走出了一條以美輔德、以美啟智、以美益體、以美助勞的特色強校之路,讓師生都遇見了一個更“美”的自己。

  因地制宜

  吹好美育“接力曲”

  立發中學坐落于毗鄰縣城的城東鎮,是一所典型的農村普通中學,生源主要來自周邊農村。為了快速提升學生綜合素養,幫助學生成長成才,學校進行了廣泛的嘗試、研討和論證,最后發現破局的關鍵在于大力發展藝術教育。這不僅可以陶冶學生情操、溫潤學生心靈、激發學生創新創造活力,還能為藝術特長生開辟一條升學新路徑,增加學生的升學率。

  發展方向確定后,學校就開始了持續30年的“接力跑”,成為學校發展史上的一段佳話。自1988年開始,學校就開始了加強藝術教育的探索。初期學校只是成立了一個學生書畫協會,為協會配備了專業指導教師,定時開展專業講座,給學校書畫愛好者搭建了一個交流學習的平臺。到1995年前后為了進一步發揮藝術教育潛能,學校將書畫協會活動與藝術高考輔導結合起來,將藝術教學與藝術課題研究結合起來,將校內藝術培訓與校外成果展示結合起來,吸引越來越多的學生參與到藝術學習中去。這也對藝術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這一階段學校還引進了張衛、史莉莉等一批藝術類專業人才,為學校后續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從2011年開始,為了進一步鞏固發展學校藝術教育特色,落實國家各類美育政策,學校又從制度保障、校園環境、校本課程、社團活動等方面持續發力,掀起了新一輪藝術教育大變革,進一步擦亮了學校藝術教育品牌。

  建章立制

  拉好美育“保障曲”

  為進一步加強學校的藝術教育工作,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學校成立了藝術教育領導小組,由校長親自擔任組長。制定了《海安市立發中學特色建設發展規劃》和《海安市立發中學體藝教育實施方案》等一系列規章制度。在具體工作中,堅持做到“五有”——工作有計劃、有制度、有檢查、有總結、有專人負責,“四定”——定內容、定地點、定時間、定人員,“三落實”——活動保障落實、發展目標落實和管理評價落實,逐步形成了各盡其職、層層推進、目標明確、有章可循的管理機制,使藝術教育更加規范化、科學化。

  為保證藝術教育落到實處,取得實效,學校還積極籌措資金,加大投入,建設了能滿足美育課程教學和實踐活動需求的場地設施、專用教室,配足配齊了美育教學所需要的器材設備,并在服裝費、道具費、比賽差旅費等方面給予支持,充分保障了藝術教育發展的需要。

  文化浸潤

  彈好美育“前奏曲”

  美育的特點是熏陶和浸染,學生在什么樣的文化中成長,對其審美有很大的影響。優美的校園文化在潛移默化中可以浸潤學生心靈,培養其高雅的審美情趣,是學校全面加強美育的重要抓手。

  走進校園,入目皆是景,美好總會不期而遇,抬頭可見樟樹參差、垂柳飄拂,靜聽有小鳥歡歌、師生問答,遠望可見綠草如茵、鮮花似錦,隨意在校內走動幾分鐘,還會看到心怡園、清風園、文化石等一系列融自然之美和人文之美為一體的各色景觀,讓人心曠神怡,如入畫境。

  除了充分營造環境之美,學校還著力通過定期的文化活動,豐富學校美麗和諧的人文氛圍。例如,學校利用畫廊,定期舉辦師生書畫展;學校的藝術館,定期輪換展出各級各類比賽中學生的優秀書畫作品;學校“立中之聲”廣播站,每天早、中、晚定時播放優美的音樂及篇章,為學生創設愉悅輕松的休息環境。在這樣健康、高雅的文化氛圍中學習生活,學生時時處處都能受到美的熏陶,切實提高了發現美、理解美、感悟美的能力。

  建強隊伍

  唱好美育“進行曲”

  教育大計,教師為本。學校加強和改進美育工作,關鍵之一就是要建設一支師德好、業務精、技能強的美育教師隊伍。

  配齊配強藝術教師。首先,學校嚴格按照國家要求精心篩選、配齊了藝術教師,他們普遍具有深厚的文化理論素養和扎實的藝術基本功,懂得藝術教育的規律。其次,為了加強藝術教育特色學校建設,進一步滿足學生發展需求,學校還特聘南通大學藝術學院張衛教授和吳蓉教授為藝術教育顧問,特聘王奇寅、鄭忠、陳寧等本市專家對學生進行藝術指導,極大提高了學校師資力量水平。

  加強藝術教師培訓。為促進藝術教師專業素養和教學素養的提高,校長親自擔任藝術教育領導小組組長,指導藝術教育教學工作,學校藝術教師每學期至少開展一次業務進修。結合辦學特色,學校要求每位藝術教師都要參與藝術教研,提出了“人人參與課改,人人都有課題”的口號,將藝術教研成績列為專項考評指標。藝術學科的“主備課”制度,是學校美育的一大亮點,堅持定期開展,做到定時間、定地點、定內容、定人員,大家一起解決教法、教材疑難問題,確保每一節藝術課都經過精心打磨。此外,學校還是江蘇省教育學會美術專業委員會科研基地,這是南通市各中學中僅有的省直科研基地,注重利用這一優勢廣泛開展各類藝術教育課題研究,借此促進教師的快速成長。

  夯實課程

  譜好美育“協奏曲”

  課程是中小學美育實施的基礎,“完善大中小學相銜接的美育課程體系”充分體現了國家對美育的重視,也表明美育課程體系建設的重要性。

  開齊開足上好美育課。學校嚴格按照國家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開齊開足上好美育必修課,主要包括音樂、美術、書法、舞蹈等課程。為了進一步滿足學生的多樣化發展需求,學校還在高二年級開設了硬筆書法、藝術設計和繪畫等多種選修美育課程,學生可根據自己的愛好自主走班選修。

  提升美育教學質量。近年來,學校進一步明確美育課程育人目標,逐步形成了“藝術基礎知識基本技能+藝術審美體驗+藝術專項特長”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在掌握必要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基礎上,不斷提升審美感知、藝術表現、創意實踐等核心素養,努力讓每一名學生都能掌握1—2項藝術特長,擁有創造美的能力。

  改進美育教學評價。藝術學習比一般的知識學習更強調個性化的特征,它不追求結果的一致,更關注學生在藝術活動過程中如何發揮自己的主動性、想象力、創造力和交流、合作的能力。學校建立了藝術能力與藝術實踐相結合、教學與評價相結合的隨機性、過程性評價模式,鼓勵學生自評、互評,設計富有個性的自我藝術檔案袋,記錄自己參與藝術活動的點點滴滴。學校明確地將藝術課程列入期末考查和畢業考核科目,藝術考試成績作為對學生綜合考評的依據之一。

  豐富活動

  奏好美育“交響曲”

  藝術教育僅靠課堂教學遠遠不夠,必須充分發揮第二課堂的作用。學校堅持課內與課外、校內與校外相結合的原則,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美育活動,使藝術教育向課堂外延伸,拓展了藝術教育的廣度和深度。

  開展社團活動。學校除了開足上好藝術課,還設立了書法、繪畫、合唱、音樂、舞蹈、器樂、攝影等一系列藝術社團,定時定點開展活動。目前,學校每一名學生至少參加了一項藝術社團,極大地豐富了學生的第二課堂,培養了學生的美育情操。

  開展競賽活動。為促進學校美育常態化開展,學校除了大量發展學生社團,還注重利用不同的節日契機,組織開展各類主題美育實踐活動。如,在每年的“五四”青年節、“七一”建黨節、教師節、中秋節、國慶節、元旦等節日前后,都會舉辦“校園藝術節”“校園書畫現場比賽”“校園十佳歌手大賽”等活動。此外,學校還積極組織學生參加省、市、縣中小學生藝術節,進行校外義展義演等活動,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的教育。

  開展校外實踐。學校承擔著美育的主要責任,但美育并非只是學校的責任,需要學校、家庭、社會形成合力,共同推進。為此,學校還積極挖掘家庭、社會的育人潛能,進一步拓寬了美育的空間,設計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校外美育實踐活動。如將仲貞子藝術館作為學校藝術教育基地,定期帶領學生去參觀學習;聯合家委會定期組織學生開展遠足、采風、寫生、游覽等活動,引導學生欣賞、表現大自然的美;引導家長在周末和假期帶領學生去看畫展、聽音樂會、逛博物館等。

  春意滿園,花香果碩。海安市立發中學30多年一以貫之,始終堅持“以美育人,向美而行”,取得顯著成效,學校先后榮獲“江蘇省精神文明建設先進單位”“江蘇省藝術教育特色學校”“江蘇省美術教育示范學校”等50多項榮譽稱號。2021年6月,海安市立發中學正式晉升為江蘇省四星級普通高中。

  “我們始終堅持以美育人,不僅是為了發展學生的文藝特長,更主要的是希望學生能在文化之美、生命之美中汲取力量、塑造品格。未來,學校將繼續立足歷史文化資源,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一步推動學校美育工作的整體化、序列化,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教育體系。”校長胡小進說。(胡小進 葛乃兵 王希希)


  (正文結束)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