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德職業技術學院 “育訓研用”結合助力產教高質量發展
高素質人才支撐與高水平應用研究,是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兩翼,是增強職業教育適應性的基本考量維度,要求高職院校進一步深化產教融合。作為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培養主陣地,如何破解職業教育校企合作中“校熱企冷”、產教“合而不深不實”等難點,實現人才培養與區域產業企業需求耦合、課程內容與產業需求同步、科技研發與人才培養培訓同向強化、校企產教資源高效流通,仍是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關鍵。
順德職業技術學院分析檢驗專業群根植區域戰略性產業集群,聚焦分析檢測及其在區域產業創新與質量提升中的應用,創新與實踐了“育訓研用”模式,校企互轉互用互利互惠運作機制,實現了精準培養高素質產業匠才與高水平服務區域產業,經過12年的實踐,探索出了一條高職人才培養與產業發展同步同頻的產教融合新路徑,引航粵港澳大灣區新材料產業集群中小微企業成長為“專精特新”企業,形成了師生共成長、專業產業共發展的新局面。
“育訓研用”的“育”是指校企共同培育人才,“訓”是指學校、企業、學生和學員共同開展實訓實習與職業培訓,“研”是指校企共同開展教學創新與技術研發,“用”是指校企聯合開展企業技術服務與應用轉化。
“育訓研用”模式將企業技術革新項目作為人才培養載體,以企業真實項目為起點,人才培養融入產業技術創新開發、職業培訓與技術應用轉化中,寓教于研用訓,寓訓于研用教,技術研發成果在實現應用轉化的同時,及時轉化為人才培養培訓內容,提高從業人員和在校師生技術技能水平,支撐技術應用和再發展,由此深化產教融合、實現校企雙贏。具體舉措如下:
耦合度評價體系驅動研隨企動、課隨崗變
校企共建專業群與產業集群耦合度分析大數據平臺,抓取實時數據,形成專業群與職業崗位群耦合度熱力圖,產業專家調研評價系統補充耦合度特性,生成專業群產教融合譜系圖,驅動專業群結構優化,升級崗位勝任力模型,制定學生個性化匠才培養目標。
將企業技術革新項目作為人才培養載體,建立課程“育訓研用”項目池,動態調整人才培養方案、課程體系與模塊化課程內容、教學實踐與研創項目,及時更新課程標準、育訓課程標準與資源,實現研隨企動、課隨崗變。
搭建校企多功能平臺,產教資源雙循環渠道雙向互通
聯合行業領先企業、行業協會商會組建產業學院,吸納中小微企業參與,打造校企公共實訓基地、工程中心等科研與技術服務載體,開發分析檢驗教學資源庫,形成產科教融合校企共同體平臺,兼具教學實踐、職工培訓、檢測服務、科技研發與轉化、師資培養等功能。
以研創成果反哺教學為目標,研發活動融入培養培訓與社會服務,形成了“項目入駐—平臺實施—成果轉化—反哺教學—回流培訓”產教雙循環,技術成果轉移到工程中心聯建企業,轉化為企業真實產品,實現技術研發成果產業化;人才、技術標準、專利等應用于區域產業集群,實現了育訓研用交互反哺資源,研用成果反哺育訓支撐人才培養體系。
項目成果互轉互用互利互惠機制,打通了產教融合利益堵點
企業注入項目+師資+技術+資金等資源,學校注入場地+設備+師生科創訓練隊伍等資源,以真實項目為核心,建立項目與成果庫動態管理系統、產教項目與成果(標準、產品、專利、人才)績效管理辦法;平臺入駐企業優先轉化兌換交易,技術項目轉化為教學實踐與師生研創項目,新檢測方法轉化為教學規范,技術攻關方案轉化為培訓案例,分析檢驗應用開發創新成果轉化為課程模組特色資源與職業培訓包,人才培養培訓得到產業深度支持;所培養產業匠才、創新產品、技術標準、發明專利等應用于共同體聯建企業,技術創新成果產業化,轉化為企業真實產品,產業企業得到高回報;研用成果反哺育訓,實現“育訓研用型”產科教項目互轉互用互利互惠,解決了產教融合校企利益分配機制問題。
進階式開展“育訓研用”項目實戰,職業能力培養與產業需求同步
把行業企業的一線需要作為實踐訓練選題來源,在教學科研實踐中聯合實戰創新產品開發、企業培訓、檢測服務,項目組分階合作探究,行動導向教學,引導學生按“學做—跟做—試做—獨做—創做”五梯度進階學習模式,全面提升學生職業核心能力,同步提升教師的模塊化教學設計實施、課程標準開發、教學評價、信息技術應用、團隊協作、實習實訓指導、技術技能積累創新等職教特色核心能力,提升了服務產業發展能力。
校企生聯動助力專精特新企業,科技研發與培養培訓同向強化
針對“卡脖子”關鍵技術難題,組建校企共同體技術攻關團隊,高低年級常駐研創組,企業工程師、培訓講師流動入駐,教師、學生、企業工程師、培訓學員、培訓講師等身份互兼互轉,面向中小微企業開展新材料新產品開發、質量檢驗、材料分析、失效分析、工業診斷、技術培訓與技術咨詢等;運用分析檢測數據逆向工程技術與產品正向研發相結合,加速專精特新企業高新技術產品開發、新工藝優化、綠色化升級等研發進程,打破外企壟斷,推動進口產品的國產替代,師生研創成果產出標準、產品、專利、人才,強化了科技研發與培養培訓同向同行,師生服務產業創新能力、企業核心競爭力提高。
“育訓研用”模式打破了產教兩條線的各行其道,使行業企業與專業群聯結成共同體,產教深度融合成為產業必然之選,促使學生以一技之長實現人生價值,畢業生全部就業,雇主滿意度為97.6%。學生獲得中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銀獎兩項、全國高職高專“發明杯”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獎項18項、技能競賽獎與大學生科技創新項目省級以上獎項100多項;學生楊瓊思獲評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周鳳華從全國6萬名本專科生國家獎學金獲得者中入選全國100名優秀代表;畢業生李嘉偉獲評全國技術能手、省南粵技術能手。師生服務中小微企業833家,授權國家發明專利73項,成果轉化15項,主要起草國家標準6項,獲得國家教學比賽獎9人次,獲評國家級別團隊/技能大師工作室3個,擁有省級專業領軍人才/省名師/省技能大師/省高技能兼職教師10人,建成省高水平專業群一個。學校作為僅有的高職院校代表,在2019年全國深化職業教育改革電視電話會議上介紹“育訓研用”模式中“服務我國優質產能走出國門,積極攜手中國企業走出去”部分內容,產生了廣泛影響。
(陳燕舞 路風輝 劉鋒)
(正文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