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農大發揮辦學優勢推動畢業生融入鄉村振興戰略
甘肅農大發揮辦學優勢推動畢業生融入鄉村振興戰略—— 青春之花綻放在田間地頭
春夏之交,甘肅省白銀市景泰縣五佛鄉興水村的村民陸續投放今年第一批南美白對蝦蝦苗,這讓負責苗種和養殖的技術員、甘肅農業大學2019屆水產養殖學專業畢業生徐振興格外興奮。
“目前,全村南美白蝦、加州鱸魚、泥鰍等的養殖面積超過了2000畝,每畝產值2萬元,不但改善了生態環境,也帶動了當地農戶增收。看到鮮活的水產端上老百姓的餐桌,作為‘新農民’感到很幸福。”徐振興自豪地說。
景泰縣位于甘肅中部黃土高原與騰格里沙漠過渡地帶,曾是土地鹽堿化重災區。近年來,甘肅省水產養殖產業體系首席專家、甘肅農業大學教授劉哲帶領科研團隊,在景泰縣通過發展綠色有機漁業養殖,以漁治堿、變廢為寶,帶動促進當地農村產業多元化發展,幫助農民實現創業增收。
不只是五佛鄉,如今的景泰縣到處可見魚塘碧波、農田連片的景象,這里也是甘肅農業大學培養服務“鄉村振興”雙創特質人才的實踐基地。“學校與當地企業、農村合作社聯合培養研究生和本科生,既保證了實踐教學,也為當地產業提質增效提供了技術和人才支持。”劉哲介紹,3年來,學校已有20多名畢業生選擇扎根鹽堿地,帶領農民培育特色富民產業,“現代農業示范園”“特色產業園”等在當地農村蓬勃興起。
農為邦本,本固邦寧。近年來,甘肅農大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以強農興農為己任,以“立足西部,助力鄉村振興”為目標,圍繞區域經濟社會需求,不斷構建高質量教育體系。同時,積極引導學生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深刻理解融入鄉村振興的意義和內涵,讓青春之花綻放在田間地頭。
此外,甘肅農大大力創新協同育人模式,聘請職業道德水平高、工作資歷深厚、業務能力出眾的企業管理人員、技術人員充實學院的師資力量和教學團隊,引導學生了解行業前沿動態,并構建高質量思政教育體系,將知農愛農元素融入到思政教育、課堂教育,厚植師生“知農愛農”赤子情懷,培養了一批服務“鄉村振興”戰略和“三農”事業的雙創特質人才。
“我們著力培養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留得住、用得上的‘三農’人才,鼓勵他們在廣闊天地中大干一番。”甘肅農大校長柴強介紹,僅2021屆,學校從事農、林、牧、漁業等基層工作和相關農業科技研究部門的畢業生就占就業人數的35.95%,許多畢業生已是各行業的翹楚。
過去,該校許多畢業生不愿意選擇到農村工作;如今,越來越多像徐振興一樣的“新農民”選擇投身現代農業和鄉村基層。該校黨委書記趙凱表示,學校將進一步強化專業建設和鄉村振興需求同向同行,將田野當作大課堂、把實驗室搬進田間地頭,提高畢業生就業創業能力,讓他們在鄉村振興中敢干事、能干事、干成事。
(正文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