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网站|欧美福利小视频|国产亚洲一区二区在线|wwwproncom|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一线天视频

東北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部 人類命運共同體視域下的文化自信培育

來源:中國教育報 時間:2022-05-20  閱讀:次   |
42.9K

  世界從未像今天這樣緊密連接,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可以單獨求發展。構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人類共同體,是世界發展的主旋律。在人類命運共同體視野下,東北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部(以下簡稱“學部”)努力辨清時代視野、厘清本質要求、探清路徑選擇,將學生未來規劃與發展融入國家、民族、世界命運之中,切實培育和提升學生文化自信,推動世界文明交流。

  辨清大學生文化自信培育的時代視野

  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擁有深厚的中國歷史文化內涵,是中國為世界和平穩定發展貢獻的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文化自信是本民族對歷史進程中所形成的民族文化價值的深刻認同。因此,學生文化自信的培育,必須置于世界文明視域之下。

  首先,學部重視理論課堂思想引領作用,將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厚植于學生內心。學部教師始終把教書育人作為一項事業去追求,以堅定的信仰、扎實的學識、高尚的品行影響學生,把教學改革作為一門學問去研究,注重思想政治理論課教材內容的深挖細作,精心設計教學環節,充分利用課堂教學時間,系統、細致地講解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引導學生確立家國天下的文化自信目標,提升學生學術修養。此外,學部建設了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傳統文化與當代中國哲學研究中心、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研究中心等多個研究組,研究成果卓著,學部教師將前沿的、有吸引力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研究成果融入大學生文化自信培育之中,打造具有說服力的課堂。通過理論課堂學習,培養了學生自覺將世界不同文化深度融合的能力,提升了文化自信認同。

  其次,學部長期專注經典、優勢教材的修訂工作,筑牢文化自信理論基礎。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源于馬克思主義共同體思想和認知實踐,有特色的、有優勢的教材可以為學生輸送大量關于人類命運共同體及文化自信的知識和理念。一方面,學部鼓勵教師積極投身到教育教材建設中來,用厚重的教學積累、專業的研究結果、牢固的學科基礎有針對性地修訂思政類教材,主張將世界史學科建設與教材建設結合起來,打造鮮活生動的特色教材。另一方面,學部還構建了研究、課程、教學團隊三位一體的教材建設體系,統籌教材建設、學科建設與課程建設,將文化自信滲透于教材內容的方方面面,幫助學生認識到世界性的交流、交往、交融是大勢所趨,充分發揮文化自信,把握未來發展方向。

  再其次,學部定期邀請從事人類命運共同體、文化自信研究的專業學者開展高水平學術報告,幫助學生認清國際形勢,構建文化自信時代視野。如學部邀請到中央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編寫組專家石云霞作題為“同心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學術報告,吉林大學哲學社會學院教授邴正作題為“人類命運共同體與文化的多元復合性”的學術交流。此外,學部還組織400余名師生參加“家國情懷——形勢政策與成長成才”專題報告會,重點分析當前我國面臨的機遇和挑戰,闡釋休戚與共的人類命運共同體內涵,引導和教育新時代青年學生立足世界看中國,樹立文化自信。

  厘清大學生文化自信培育的本質要求

  高校在人類命運共同體視域下培育大學生文化自信,本質上是對大學生進行中國精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內容的培育,是對大學生進行有別于其他國家、民族文化的培育。為此,學部教育學生堅守中華文化自信陣地的同時,在拓寬學生國際視野、尊重文化多樣性上狠下功夫。

  第一,加強大學生意識形態陣地建設,利用新媒體平臺展示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底蘊,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增強學生文化獲得感和文化幸福感。如學部借助微信公眾號“東北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部”創建系列學“習”進行時板塊,推送了構建亞太命運共同體等方面內容。通過微信推送,為學生補足精神之鈣,讓學生認識到中國一直致力于促進合作共贏,發揮負責任大國的作用,積極參與全球治理,構建全球發展命運共同體。再如,學部發揮思想指導、價值引導、心理疏導作用,充分挖掘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擊戰中蘊藏的精神力量、育人元素,線上推出系列教學科研活動,以學科視角解讀中國抗疫實踐,讓疫情防控的生動實踐變成鮮活課堂,教育引導青年學生充分認識中國制度、中國精神、中國力量,使廣大青年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斗中看到溫暖、看到力量、看到責任、看到希望,強化責任擔當。此外,在由東北師范大學主辦、學部主持的東北大講堂“學術抗疫學理新知”專題系列報告會中,邀請了東北師范大學仿吾特聘教授、傳統文化與當代中國哲學研究中心主任、國家哲學社會科學成果文庫入選者等知名教授學者主講,從“哲學是人的自我意識”“中西哲學理解與把握人的思維方式”“自我·自由·自覺”等角度,結合疫情防控與防疫抗疫中每個主體做出的努力與貢獻,充分融匯時代境況與生活現實,在史論結合中生動地表達了主體自我、自由、自覺在疫情特殊境遇中的表征,以及在現代工業文明普遍境遇中的內在關聯,引人深思。

  第二,將培育全球視野、國際意識作為本科生、研究生的培養目標之一。學部提出本科生、研究生的教育發展方向,以落實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堅持質量導向,強化科學管理,健全過程檢查,創新培養模式,拓展交流視野,提升學部研究生的國際化水平,從教育發展戰略和人才培養戰略高度提高學生的思想站位,教育引導學生服務于國家整體建設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學部在課程設計和教育教學過程中還注重將中國置于世界視域之下,探討中國可能。比如,學部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通過與學生共同探討我國如何從國民經濟瀕臨崩潰到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等,生動展現脫胎換骨之變,讓學生真切感受到文化的滲透力、塑造力,進而理解文化自信的廣泛性和影響力。

  第三,通過舉辦和參與國際學術論壇,開闊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的視野,深化學生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認識。學部承辦第十五屆全國國外馬克思主義論壇,設置政治哲學批判與全球現代化治理體系研究、21世紀世界馬克思主義與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等分論壇,以具有時代特征的新思想、新認識塑造學生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培育學生文化自信。

  探清大學生文化自信培育的路徑選擇

  文化自信包含在五千年文明發展中孕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黨和人民偉大斗爭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高校必須深刻認識文化自信蘊含的內容,在高校教育中,利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與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滋養和培育出時代楷模,引領精神時尚,為大學生培育文化自信提供時代精神基礎,探清大學生文化自信培育的路徑。

  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自信方面,學部發揮自身教育、教學資源優勢,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中華民族血脈相連的內核與要義以學術研討等形式展現出來。如學部主辦了“儒、道、法政治哲學的思想交融與主題轉換”學術研討會,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邀請到清華大學、中山大學、復旦大學、華東師范大學、吉林省社會科學院等20余所國內高校和科研院所的40余位學界同仁參會,圍繞“用心若鏡與消極自由——《莊子·應帝王》的政治哲學”等主旨進行演講,為學生帶來鮮活的文化自信養分。再如,學生社團在專業教師指導下開展“讀原著·品經典”閱讀活動,以集體學習和小組研討相結合的形式,讓傳統文化內涵走進學生內心,此活動形成近40萬字的讀書報告,收效較好。此外,學部還注重激發學生群體的示范作用和帶動作用,盡力而為、盡心而做,積極組織學生參加“東師青年說”大學生講思政課比賽,通過“賽—練—訓”一體化,第一、二課堂緊密協同“主渠道”與“主陣地”互為補充,以“關鍵課程”打通“關鍵環節”,打造品牌賽事活動,以學生角度講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故事,傳播文化自信理念,讓學生在講與學中追著光、靠近光、成為光、發散光。

  在革命文化自信方面,學部依托黨組織的基本單元黨支部,定期開展感悟革命文化、傳承革命精神的黨日活動。如學部本科生黨支部發揮地域優勢,于每年清明節組織黨員和積極分子到長春革命烈士陵園開展“緬懷革命先烈,傳承革命精神”主題活動,讓學生在無盡的哀思與緬懷中,滌蕩革命心聲與情懷。黨支部還帶領學生參觀革命烈士紀念館,一張張珍貴的歷史照片講述著數不清的革命英雄事跡。“風景清明后,云山睥睨前”,每一次對歷史的回望,都是為了新的出發,通過參觀活動,學生將紅色基因融入血脈之中,將英烈精神薪火相傳。再如,學部教師帶領學生前往北京展覽館參觀“偉大歷程輝煌成就——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大型成就展”,展館從1949—1978年新中國屹立東方、1978—2012年改革開放和2012—2019年走向復興幾個維度呈現了新中國成立70年的發展脈絡,告誡學生不忘初心、砥礪前行,要繼承和推進革命先烈開創的偉大事業,共創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美好未來。此外,學部組織學生開展赤旗展演,以舞臺劇《赤旗》賡續紅色傳統,獻禮百年建黨偉業,讓學生在角色扮演中感悟革命先輩不屈不撓的堅定意志和血與火中的艱難選擇,激勵學生欣逢盛世而不負盛世,在未來,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以少年意氣,與祖國萬里恒昌。

  在社會主義先進文化自信方面,學部依托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育工程,用腳丈量文化之路,組織和帶領馬克思主義新青年踏上經歷、體驗與成長的游學之路。如學部遵循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原則,踐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入開展系列思想政治教育學科游學活動,本、碩、博學生廣泛參與,游學地點包括清華大學、北京師范大學、中央財經大學等知名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研究基地,從知、能、信、行四個層次,指導學生終身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肩負時代使命,堅定為祖國、為人民服務的信念,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倡導者和忠實傳播者,做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設計者,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建設的實踐者,無愧于青春、無愧于時代。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時代發展和世界各國家、民族融合的需要,更是世界各國共進退的發展趨勢。在新時代,洞悉世界變化,研判世界發展趨勢,正確采取應對策略,是實現我國與世界共同發展的必要途徑。學部在教育教學過程中以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為架構,充分發揮引導作用,將中國發展融入世界發展,提升學生國際視野和理性思維,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許哲寧 林晶)


  (正文結束)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