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樂清市職業中等專業學校創建省高水平學校的特色創新實踐
借“云”發力 打造教育發展新高地 ——浙江省樂清市職業中等專業學校創建省高水平學校的特色創新實踐
樂清市職業中等專業學校創辦于1985年,系浙江省首批重點職業學校、首批現代化學校,規模較大,專業門類眾多。近年來,學校踐行“把企業搬進校園”的發展理念,構建并完善“產學研用”“四位一體”的人才培養模式,為樂清市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先后獲得全國生命教育重點實踐基地、國防教育特色學校、現代學徒制試點學校,浙江省中等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示范校、浙江省中職高水平學校建設單位、社會實踐先進團體,溫州市中等職業學校創新創業人才培養基地等榮譽稱號。
上課如上班,學生變“職場精英”
早上8:30,高二會計專業學生蔡嘉琪早早地來到公司,打卡后,迅速投入了緊張的工作。
作為北京寶樂童車制造有限公司的采購部經理,她要完成制定采購計劃、審核采購訂單等一系列工作,于她而言,這是忙碌的一天,也是充實而有趣的一天。
北京寶樂童車制造有限公司其實是一家虛擬的公司。學校與新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作,打造了近200平方米的虛擬商業綜合實訓基地,通過對客戶、銀行、稅務及政務大廳、會計師事務所等商業社會環境的模擬,營造企業經營管理情境,將真實教學場景與真實商業環境對接,打造無界化教學環境。“課堂變成職場,上課變成上班,仿真實訓讓學生更真實地體驗實際商業運作,大大提升了學生的綜合素質。”會計專業負責人周小峰如是說。
為深化校企合作,豐富專業知識結構,提高人才培養適用性,學校與德力西集團有限公司建立“樂職·德力西校企合作共同體”,開展“財務師傅進校園”系列講座;開展“業財融合智教人才培養實踐與探索”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帶領會計專業團隊優質服務樂清電氣電子等支柱產業,打造具有輻射引領意義的特色化產教融合,共建業財一體教師企業實踐流動站;基于虛擬商業社會VBSE教學平臺,引入財務機器人,培養學生崗位勝任力,使之成為懂業務、會應用、善管理并具備較強團隊合作意識及創新思維能力的合格復合型會計人才。
數字“領雁”工程,助力教師揚帆遠航
近3年,學校增加了50多名新教師,給教師隊伍注入了新鮮血液,緩解了工作壓力。為系統地建設好中職學校新時期教師隊伍,合理構建專業教師成長生態圈,學校實施“數字領雁工程”,包括加速“雛雁”成長為“青雁”的“新竹工程”和助力“青雁”成長為“領雁”的“揚帆工程”。
依托學科組、備課組、學分培訓、名師工作室、研修班五大成長陣地,學校實施多樣性“造血”機制,利用超星學習通、之江匯教育廣場和釘釘三大數字平臺,抬升教師發展“制高點”;以讀研磨記“4R”模式為抓手,幫助教師樹立自我發展意識、提高校本教研能力和研學教學技能;以感探習省“4E”模式為引領,幫助教師提升專業水平,增強育人能力;從“德能勤績”4個維度制定考核標準,幫助教師總結經驗,改進工作……
通過“浸潤·傳承·孵化”,實現了教師從“雛雁”到“青雁”再到“領雁”的三階遞進式成長,師資隊伍質量不斷提升,市級以上骨干人數逐年增長,“青雁”和“領雁”兩個級別的教師成長比例喜人,學校技能型人才培養質量穩步提升。
生態·云課堂:給學生自由發展的空間
高中3年,能帶給學生什么?要把學生培養成怎樣的人?這是樂清市職業中等專業學校一直在思考的問題。
學校倡導生命教育,踐行“德技雙修學以致用”,探索、建構和改進以學生為主體、以人的發展為要務的人本主義課堂。在校長林向明看來:“比學校特色更重要的,是學生的快樂與成長;比學校品牌更珍貴的,是學生的價值感和幸福感。”
早在2016年,林向明校長就借鑒浙江省中職先進課堂改革成功經驗,引進并推行“生態課堂”,讓學生自主快樂地掌握專業技能;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又組織師資力量和云端資源,建構在線開放課堂,抓住契機推出“生態·云課堂”,讓學生回歸自然、和諧、平等、愉悅,讓課堂充滿智慧挑戰,喚醒學生的潛能,令學生煥發光彩。
與傳統課堂相比,“生態·云課堂”更加自然開放。以“小組合作學習”為核心,根據組間同質、組內異質的原則,組成N個4人作業班組,組長建立線上小組交流群,建立“人人是講師”的交流展學機制,發揮學生個人技術優勢,內部挖潛,每次每作業班組推薦一名學生開講,讓全體作業班組成員在各自的“工位”上聽講、學技能、長知識,以此提升崗位技能,激活班組這個“神經末梢”的勞動創造力。
每學年,學校都會開展技能節、藝術節、體育節等活動;30余個學生社團活動,精彩紛呈;定期組織青年志愿者活動,教會學生愛和奉獻;在全國教育改革與校園文化建設論壇上,學生輪番上臺表演……學校借“云”發力,為學生搭設了一級又一級通往幸福之門的臺階,呈現出自由、幸福、理想地生存和發展的生命樣態。
(林向明 周少峰 林慧杰)
(正文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