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教十年成功實現三大轉變
■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高等教育的改革發展與變化成績斐然,是奮進的十年,跨越的十年,開拓的十年。從我國高等教育改革發展的歷史角度來看,這十年發生了三個轉變。
在發展階段上,我國高等教育已經從大眾化高等教育轉變為普及化高等教育。這種轉變意味著我國高等教育在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高等教育的需求方面邁出了非常堅實的一步,意味著高等教育對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具有了更強的貢獻力;意味著我國高等教育為黨育人、為國育才以及“四個服務”的能力得到了進一步提升。
在改革思路上,我國高等教育已經從以往的增量改革轉變為存量改革,開始了內涵式的高質量發展,這種轉變表明我國高等教育的發展模式發生了重大變化,開始具有了新的發展動能與運行機制,高等教育的資源配置模式發生了整體性的變化,高等教育的活力不斷增強,高等教育的學科專業與課程結構等得到了進一步的調整與優化;高等學校的辦學水平與人才培養質量不斷提高,高等教育整體的國際競爭力持續增強。
在人才培養上,我國高等教育正在從傳統的人才培養模式轉變為一種創新性的教育模式,創新的理念已成為高等教育界的普遍共識,創新人才的培養也正在成為我國高等教育領域的一場集體行動。新文科、新工科、新農科與新醫科等,已成為創新人才成長的新平臺。我國的高等教育正在成為國家創新發展戰略的重要支撐力量。
經過近十年的改革發展與變化,我國的高等教育正走在一條中國特色的高質量發展新路上。我國的高等教育正在不斷地把高水平創新人才培養的主動權把握在自己手中。
今天,我國高等教育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高等教育強國的發展目標。高等教育的整體實力與辦學質量都達到了歷史上的最好水平。
(作者謝維和系清華大學教授)
(正文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