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网站|欧美福利小视频|国产亚洲一区二区在线|wwwproncom|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一线天视频

福建省莆田職業技術學校 助推區域發展 錘煉技能精英

來源:中國教育報 時間:2022-05-21  閱讀:次   |
42.9K

  福建省莆田職業技術學校坐落于壺公山麓、木蘭溪畔,是一所市屬公辦職業學校。校園環境優美、設施齊全,有氣勢宏偉的教學樓、設備齊全的實訓樓、公寓式的宿舍、溫馨整潔的餐廳,是莘莘學子讀書學技的理想之地。自1981年創辦以來,幾代人篳路藍縷接續奮斗,四十載風雨兼程春華秋實,學校先后獲得國家重點中專學校、國家電工電子與自動化技術專業實訓基地、福建省電子應用技術技能型緊缺人才培養基地、福建省文明校園、福建省職業教育先進單位、莆田市5A級平安校園、莆田市教育教學質量管理先進單位、福建省示范性現代職業院校等稱號。

  服務區域經濟

  緊貼市場需求

  學校立足莆田區域經濟,緊跟市場需求,動態調整專業設置,及時修訂人才培養方案。先后開設計算機網絡技術、計算機平面設計、電子商務、市場營銷、會計等16個專業,其中電子信息與技術、服裝制作與生產管理專業為省級重點建設專業,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為福建省首批技能型緊缺人才培養培訓工程專業,計算機動漫和計算機平面設計兩個專業為莆田市重點建設專業。

  根據莆田市經濟社會發展和產業轉型升級的需要,學校加大專業調整力度,提高專業結構與產業結構、社會需求的契合度,又增設了珠寶設計專業,加快打造省級高水平電子商務專業群,并將繼續打造更多高水平專業群。在建好城市軌道交通服務與管理、電子商務等56間實訓室的基礎上,建設若干集實踐教學、社會培訓、企業仿真生產實訓和社會技術服務于一體的高水平專業化產教融合實訓基地,充分滿足各專業學生實訓實踐的需要,形成緊密對接區域產業結構的專業布局。

  校企深度合作

  產教多元融合

  學校秉承“知行合一、德技兼修”的校訓精神,緊抓產教融合,主動與具備條件的企業在人才培養、技術創新、就業創業、社會服務、文化傳承等方面開展合作;建立校企聯合招生、聯合培養、一體化育人的長效機制,深入實施現代學徒制、二元制的校企合作培養模式,開展“校院企”三方二元制人才培養,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對接莆田區域“343”重點產業,開展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先后與華映科技集團、大川實業、三棵樹集團、復茂食品有限公司、北高珠寶城管委會、天一美家、華峰集團等70多家省內外企業牽手合作,開設了華峰服裝班、凱特圖文班、大川-本田汽車班等30多個現代學徒制訂單班、冠名班,校企攜手共同培養具有“家國情、工匠心”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此外,學校還與中山長青財務咨詢有限公司和富民云咖共建省級現代學徒制項目,并建設華峰服裝生產實訓室與筱禾跨境電商實訓室,實現了政行企校四方聯動共建共享。

  合作中,學校積極創新企業參與人才培養全過程的校企深度融合機制。校企協同開展分層招生、專業建設、實訓實習、質量評價、就業創業、科研攻關等工作。在與福建華映科技集團的校企合作中,學校、集團與學生簽訂了三方協議,確保人才培養質量和社會需求掛鉤,開展“3+1”模式的“師帶徒”崗位認知與實踐,通過結對帶教形式,突出工地教、現場學、實操練的特色教學。

  產教多元融合使學校逐步建立起融學校文化、企業文化為一體的具有職業教育和行業特色的校企對接文化,辦學特色更加鮮明,教學質量穩步發展,學生全部畢業,就業率達99.7%,專業對口率亦達89%。許多畢業生成為各行業的技術骨干,良好的專業技能與文化素養贏得了用人單位的好評和青睞,為地方經濟提供了強有力的人力資源保障,同時促進了學校的良性和可持續發展。

  創新德育方式

  著力培根鑄魂

  學校堅持文化育人、環境育人的理念,大力推進校園文化建設,加強學生行為習慣養成教育,將育人工作融入學生的學習生活各方面。從學生早操、早讀到就餐、就寢,從出入校園到環境衛生,從課堂學習到實訓實習,堅持“把常規做成習慣,把習慣做成精品”,貫徹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

  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推進理想信念教育常態化、制度化,加強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教育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引導學生增強愛黨愛國意識,厚植愛國主義情懷,培養學生良好道德情操。

  高度重視實踐育人作用,持續開展各種實踐活動。開展防疫抗疫作品展播、“光盤行動”、新生入學培訓、“開學第一課”、法治講座、主題班會等主題教育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接受行為習慣養成教育,在學習中不斷提升品德修養。同時借助專業特點推進實習實訓活動,弘揚工匠精神,在勞動中培養學生的職業道德、職業素養、職業行為習慣,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特別是弘揚媽祖“大愛精神”的志愿服務活動,更是作為學校的特色文化,于師生的課余、周末開展得如火如荼,在社會上廣受贊譽。

  密切家校聯系,構建“家庭—學校—社會”育人一體化格局,實時通報學生在校學業、思想、生活、活動等方面的表現,讓家庭真正參與全員育人體系。

  學校規范化的管理培養了學生良好的日常行為習慣和作風紀律,豐富多彩的校園活動展現了學生的精神風貌和青春風采。學校德育工作成效顯著,校園環境、秩序持續向好,近20年一直保持省級“文明校園”榮譽稱號。

  錘煉師資隊伍

  提升育人水平

  學校大力推動“雙師型”教師培養,現有“雙師型”教師59名,并聘請具有豐富經驗的行業企業專業技術人才、高技能人才、管理人才22名,形成了專兼結合的高素質教師隊伍。

  重視為教師成長搭臺,創造成長機會。結合工作實際,學校通過“線上+線下”方式有針對性地開展全員培訓,涉及教育教學、信息化和教師發展、思政教育等方方面面。此外,學校側重加強教師專業實踐技能培訓,提高培訓的針對性和實用性,選送教師參加“國培計劃”“省培計劃”“校長培訓”及骨干教師培訓等項目。

  為培養高水平專業教學創新團隊、中青年專業帶頭人和省市級教學名師,學校還實施“青藍工程”。積極扶持教師參與省級、國家課題申報;完善優質課評選方案和評價體系,爭創省市優質課;完善技能大賽獎勵機制,將技能競賽與日常教學結合起來,開展技能練兵,不斷提升教師的教學技能和素質;舉辦班主任業務能力比賽,選派優秀班主任參加省級乃至國家業務技能比賽。

  近年來,學校共有40名教師在省級、市級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大賽中取得好成績,累計獲得各級獎勵90余項。2021年,17名教師在省教師信息化教學大賽、省中等職業學校班主任業務能力比賽、省職業院校教師教學技能競賽中取得好成績,教師方琴更是獲得了福建省職業院校教師課堂教學技能競賽一等獎,展現了青年教師較強的專業技術能力、過硬的教學技能和扎實的理論知識。2016年至今,教師累計發表CN論文80余篇,完成省部級課題9個、市級課題8個,申請軟件著作2項,參與編輯各類書籍10本。

  建設數字校園

  實現管理信息化

  學校與時俱進,以大數據分析為引領,統籌建設一體化智能化教學、管理與服務平臺,健全校園智慧管理體系,發揮信息化教學優勢,推動信息技術和智能技術深度融入學校管理全過程,大幅提高決策和管理的精準化科學化水平,力爭在2022年建成智慧校園2.0省級示范點。

  學校積極推動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通過各種途徑對師生進行信息化全員培訓,努力提升師生的信息化應用水平。同時,建立和豐富各種資源平臺,為教師提供大量的數字教學資源,滿足學校教育教學信息化需求和學生的多樣化學習需求。

  培養專業技能

  成就美好人生

  學校高度重視學生的技能培養,通過各類比賽和活動提升他們的專業技能和綜合素質,為學生的成人成才賦能。從制定競賽方案開始,學校制定了詳細周密的訓練計劃,科學分配時間,外聘行業專家,營造崇尚技能氛圍,在競賽獎勵制度、長效競賽機制等各方面進行調研、建制、實施,在“巧”“精”“新”上突破,探索出一個行之有效的訓練模式,做到不斷突破、不斷超越,提高水平。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近年來,學生參加國家、省、市各級各類職業技能競賽屢獲佳績。在2021年各級各類技能大賽中,學生共130余人次在網絡布線、會計業務處理等20個比賽項目中獲得獎項,尤其是在智能家居安裝與維護比賽中榮獲省賽團體一等獎。在2022年福建省職業院校技能大賽中,學生又獲得一等獎2項、二等獎3項、三等獎6項,其中網絡安全賽項獲得冠軍,網絡安全、虛擬現實(VR)制作與應用和智能家居安裝與維護三個賽項將代表福建省參加國賽。

  勞動創造美好生活,技術成就精彩人生。學校始終引導學生樹立正確勞動觀,提高踐行勞動精神、勞模精神、工匠精神的自覺性,堅定技能成才報國理想信念,不斷探索職業教育的創新與發展之路,努力為社會培養更多高素質、高技能的復合型技術人才。

  踔厲奮發創名校,篤行不怠向未來。今天的莆職人始終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全面推進內涵發展,全面提升辦學質量,正踏著趕超跨越的鼓點,奮楫前行,為建設特色鮮明、充滿活力、在省內外具有較高知名度和影響力的示范性職業院校而努力奮斗。

  (楊俊明 林海群 林海娟 郭輝章)


  (正文結束)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