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理工大學著力培養堪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
高校是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陣地。理想信念教育直接關系到高校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一根本問題,是高校立德樹人工作的核心內容。武漢理工大學在落實黨史學習教育的過程中,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理論聯系實際,調動一切積極因素開展理想信念教育,不僅把理想信念教育作為教學內容,也學習理想信念教育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
一切從實際出發,依據新時代青年特點有針對性地開展理想信念教育
一切從實際出發,是我們黨的基本工作方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對象性的工作,一定要依據教育對象的具體情況有針對性地進行才可能產生良好的效果。
武漢理工大學認為,在理想信念教育中的一切從實際出發,主要是要從大學生成長成才發展需要的實際出發。為此,學校各單位通過座談會等形式就學校各方面的問題傾聽學生聲音。通過調查,學校了解到,學校學生的網絡安全意識還有待加強;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強,但在學習上需要更多、更全面、更及時的引導和指導;學生面臨著激烈的就業競爭,需要更多的就業指導和升學指導等。針對學生的訴求,學校進一步暢通了網絡服務渠道,還為學生提供了網絡防詐騙培訓、消防安全培訓等滿足學生生活安全的需要;在學習上按照學生要求引進了新圖書、列出開學季書單、增加文化展板等服務;在招生就業上,積極為學生組織開展新生報考意愿交流座談會,為畢業生積極組織就業能力培訓及招聘會等,在解決學生具體實際需要的過程中,落實了理想信念教育。
理論聯系實際,圍繞黨的歷史使命和中心任務進行理想信念教育
理論聯系實際是我黨的優良傳統,黨的百年歷史是理論聯系實際的歷史;理論聯系實際也是我黨的優良學風,黨的百年教育史是理論聯系實際的教育史。
武漢理工大學在理想信念教育工作中,繼承和發揚黨的優良傳統和優良學風,堅持理論聯系實際。一是結合歷史實際,用歷史事實論證理論的真理性,提高理論的說服力,幫助大學生更好地掌握和理解教學內容,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落實到課堂教學中,學校注意結合不同歷史時期黨的歷史使命和中心任務,教育大學生要結合歷史使命樹立理想信念,圍繞黨的中心任務追求理想,使理想信念不是空話,而是現實生活中要完成的任務和實際行動中要實施的活動。例如圍繞黨中央在延安13年開展理想信念專題教育等。二是結合當前的社會實際,引導學生積極思考,提高大學生認識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從而培養堪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落實到課外教學活動中,學校積極組織和指導學生進行社會調查活動、科技創新活動等,例如開展“五送”惠民活動等,教育大學生在為國家和社會發展獻計獻策和推進科技進步活動中追求理想。
調動一切積極因素,拓寬思政視野系統性進行理想信念教育
調動一切積極因素為社會主義事業服務,是我們黨關于社會主義建設的重要方針。中國共產黨百年歷史中,在各個不同時期的理想信念教育工作中不斷開拓創新,巧用各方思政力量和各種思政資源,積累了豐富的教學經驗。
武漢理工大學在開展理想信念教育工作時,積極拓寬思政視野,樹立系統觀念,在遵循思想政治教育規律的基礎上,發動能夠發動的力量,利用能夠利用的資源,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學校在黨史學習教育中立足“三全育人”開展工作,一是校院領導親自帶頭上課,如校院領導親自為研究生上題為“深入學習領悟建黨百年精神,汲取振興汽車工業奮進力量”的專題思政課等。二是充分利用現有課程體系,包括思政課程和專業課程,在課內課外、線上線下結合課程內容和教學要求開展黨史學習教育。三是充分運用校內校外資源,一邊挖掘校內資源開展“卓越之光”理工故事展演會,一邊開拓校外資源開展以“追尋建黨百年奮斗足跡”為主題的社會實踐活動等。在系統性思維指導下,武漢理工大學把理想信念教育做成了“大思政”工程。
理想信念教育既要堅持和發揚黨的優良傳統和優良學風,又要根據時代發展積極地改革創新,才能真正實現實效性,真正培養出堪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楊梅 朱喆)
(正文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