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提質·創新 賦能吉林振興發展——長春職業技術學院“雙高計劃”建設實錄
長春職業技術學院位于吉林省長春市,多年來,學校根植于吉林老工業基地,緊跟時代發展步伐,堅持職業教育定位,謀劃專業升級發展,2019年被教育部門確定為“雙高計劃”高水平專業群(A檔)建設單位。3年來,學校以“雙高計劃”建設為契機,全面啟動“一個加強、四個打造、五個提升”十大建設任務,勇毅篤定,深化改革,為職業院校及吉林省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作出了貢獻。
跨界融合組建專業群,服務吉林省“一主六雙”發展戰略
學校主動對接吉林省主導產業鏈,以計算機網絡技術為引領,跨界融合電子信息和裝備制造兩個大類的5個專業(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軟件技術專業、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汽車電子技術專業),組建國家“雙高計劃”重點建設的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群。
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群緊密圍繞吉林老工業基地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戰略,對接吉林省衛星及航天信息、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面向以高鐵“復興號”為代表的先進軌道交通裝備制造產業、以智能新能源汽車為代表的汽車制造產業、以長影集團為代表的影視文創產業,培養創新與技術融合、技術與產業融合“雙融合”的高素質復合型技術技能人才。
3年來,學校在聚焦高端產業、服務高端企業、定位高端崗位群,助力學生、行業企業和學校高質量發展的整體建設思路指導下,人才培養質量得到顯著提升。學生就業專業對口率90%以上,本地就業率80%以上,用人單位滿意度95%以上,高新企業入職率50%以上,為區域產業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技能人才支撐和技術轉型升級服務支撐。學校服務中車長客股份、長光衛星、一汽集團等區域支柱企業,協同扛起“一主”之責,推動長春與各市州產業互補,促進“六雙”融合發展。
深化“三教改革”,全力打造職教業界標桿
騰籠換鳥,打造高水平結構化教學團隊。學校成立“教師發展中心”,制定適合學校師資隊伍模塊化發展的制度體系,設計了教師分層分類標準,通過引培并舉、賽證融通等舉措,打造高水平教師團隊。發揮模范引領作用,成立3個大國工匠工作室和31個吉林省長白山技能名師工作室,創新“項目實戰導師制”“校企雙向雙制新型學徒制”等人才培養模式,構建“崗課賽證融通”模塊化教學體系,實現專兼職教師分工協作。專業群建有國家職業教育教師教學創新團隊2支、吉林省黃大年式教師團隊2支,擁有享受國家特殊津貼1人、全國最美教師1人、吉林省拔尖創新人才1人、吉林省突出貢獻專家2人、吉林省技術能手10人、長春工匠15人。專業群骨干成員主持并參與完成數字媒體技術、工業機器人技術等4個專業教學標準制定工作,網絡系統規劃與部署等“1+X”職業技能等級證書認證標準起草工作。
精益求精,推進多形態立體化教材等教學資源建設。學校基于多年來各級各類技能競賽經驗積累,結合企業項目實例,將“云大物智移”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融入教學案例設計,推進項目化課程、立體化教材等新形態教學資源建設,全校立項在線開放課程180門、綜合技術技能課程90門,開發新形態教材90部,其中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群在線開放課程32門,已經出版新形態教材26部,有6部教材入選國家“十三五”職業教育規劃教材,其中《網絡安全與防護(第2版)》教材榮獲全國優秀教材二等獎。
革故鼎新,開展多模式混合教學改革。學校啟動了長春職業技術學院職業通識基礎課程筑基計劃,以“非商融商、非信融信”的理念為指導,建設了涵蓋紅色主題教育、經濟與管理、信息技術、生命與健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等多個領域的職業通識教育空間,開發40多門職業通識基礎課程。學校與清華大學職業教育研究院合作,全面推行混合式教學模式改革,通過兩年來的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改革探索實踐,開發了一大批優質在線資源,獲評吉林省精品在線開放課程10門,大部分專業教師都建立了特色鮮明的SPOC,這些優質在線課程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發揮了很大作用,保證了疫情防控期間的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學校積極組織開展教學能力競賽、技術技能競賽、教學案例分享、教學成果評選等活動,3年來,學校獲全國高等院校計算機類專業教學能力大賽一等獎2項,全國職業院校教學能力大賽二等獎、三等獎各1項,師生參加技術技能競賽獲國家一等獎4項、二等獎15項,省級獲獎逾百項。
政行企校聯動,提升社會服務效能
成立校企合作聯盟,提升人才培養質量。學校于2018年聯合百余家企業成立了“校企合作人才培養聯盟”,并將每年的12月21日確定為“1221校企合作日”,截至目前已經連續舉辦4屆,會議主題分別為“校企聯盟培養及產教融合技術研發服務中心”“教師企業實踐流動站和企業大師學校工作室”“產業學院及職教集團”“中高職人才培養聯盟及職業本科工作研討”。學校與聯盟企業簽署共建產業學院協議,在產教融合共享校企合作資源、創新人才培養機制、共建職業教育體系、共建信息服務平臺、促進學校治理創新等方面開展工作,推進產學研融通創新,優化高校服務供給,不斷提升學校人才培養質量和社會服務能力。
搭建政行企校合作平臺,賦能吉林省產業振興。2020年在長春市政府部門督辦下,學校掛牌成立長春市應急管理教育培訓考試中心,負責長春市應急管理部門所轄各系統人員的培訓與考試工作,兩年來共承接培訓及考試2萬余人次。學校自主開發的“安全生產技術培訓”線上培訓系統,在吉林省暨長春市全民終身學習活動中被評為“十佳終身學習活動品牌”,并被“學習強國”平臺推送。2021年下半年,學校揭牌成立了長春鄉村振興人才學院,圍繞鄉村振興、人才振興,開發了網絡技術、農業技術、電商技術等學習課程包及教學資源近百個,以村組干部、鄉村振興實用人才為培訓主體,舉辦“全市農村基層干部鄉村振興”等5期專題培訓,共有496名基層干部參加培訓,拓寬了學校社會培訓與技術服務領域。學校秉持“以技啟智,技能強校”的理念,積極參與承辦技術技能競賽,近3年來承辦吉林省級、長春市級技能競賽50余項,2021年6月教育部門高職組“軟件測試”賽項、2020年9月交通運輸部門首屆全國技能大賽軌道車輛技術項目交通運輸行業選拔賽均在學校順利完賽。
提升技術服務水平,跨境融合輸出標準
技術研發求創新。學校建設8個產教協同研發服務中心和29支校級教師科技創新團隊,通過與一汽解放、長春市新金享冷彎型鋼有限公司深度合作,共建教師企業實踐流動站,基于真實項目真抓實干,提升專業教師實踐教學、應用技術研發、社會服務等能力,2021年4月獲批教育部門首批教師實踐流動站試點建設單位。自2020年8月,專業群分期分批派駐教師進站,與企業工程師組成團隊,協同開展設備改造等應用技術研發項目,3年來,教師下企業進行6個月以上頂崗實踐200余人,為企業帶來直接經濟效益3000余萬元。
創新創業謀發展。學校依托“國家眾創空間”建成信息創新創業、工程創新創業、汽車創新創業等孵化基地,累計入駐企業50家,孵化大學生創業團隊22個,累計創收資金460萬元;舉辦44期GYB(創業意識培訓)、SYB培訓班、KAB創業教育培訓,總計培訓4000余人次。其中網絡技術專業群自主開發了17個校園信息化應用系統和16個業務流程,取得軟件著作權10項,研發成果已推廣到省內10余所院校。
跨境融合輸標準。學校積極響應國家“一帶一路”倡議,參與教育部門職業教育“走出去”試點建設項目,研發了“車身及汽車舒適系統維修”專業教學標準,通過贊比亞職業教育和培訓管理局(TEVETA)批準,成為“贊比亞國家職業教育教學標準”。學校在贊比亞成立了“中國—贊比亞職業技術學院長職分院”,2022年在贊比亞正式招生。學校參加了“魯班學堂”職業技術創新人才培養項目,成立“中文工坊”,參加“漢語橋”線上團組項目,推進“中文+職業技能”等工作,先后獲得“中國職業教育國際合作聯盟”會員單位、“中國—中東歐職業教育國際聯盟”常務理事單位、“世界職業技術教育發展聯盟”成員單位稱號。學校放眼世界,積極推進國際合作與交流,為“走出去”中國企業培養技術技能人才,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提供中國的職業教育標準和教育成果,為世界職業教育發展貢獻“長職方案”和“長職智慧”。
科學謀劃轉型發展,助力長春“六城聯動”
在3年的國家“雙高計劃”建設歷程中,學校以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群建設為引領,不斷完善專業布局、優化專業類型,搭建科學的專業層次結構,開展提質培優工程,重點建設10個省級特色專業群,帶動學校64個專業整體轉型升級,形成了“1+10+N”3個梯度協同發展的專業建設新格局。
目前,學校舉辦的本科層次職業教育工作已被納入吉林省“十四五”教育事業發展規劃,積極探索中國特色本科層次職業教育模式,從多校區辦學功能、專業結構、人才培養水平、社會服務能力、人才強校、科研興校、國際合作和基礎辦學條件建設等方面統籌謀劃,穩步推進本科層次職業學校建設工作。
未來,學校將在“雙高計劃”建設中提質增效,在本科層次職業教育建設中轉型升級,積極響應長春市關于加快打造國際汽車城、現代農業城、“雙碳”示范城、科技創新城、新興消費城、文化創意城,實施“六城聯動”的重要部署,繼續完善專業群對接產業鏈的內涵建設,面向當地支柱產業和重要企業,以更高站位、更寬視野、更大力度貫徹落實《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和《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積極落實“高技能人才振興計劃”,努力為吉林省“一主六雙”高質量發展和長春市“六城聯動”產業布局發揮“城市高職”技術技能人力支撐和技術技能創新服務作用,為吉林省老工業基地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作出更大貢獻。
(遲恩宇 方振龍 張傳慧)
(正文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