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開放大學“混合多元 學養結合”創新老年教育模式
廣東開放大學是一所以現代信息技術為支撐,面向社會全體成員開展遠程開放教育并具有學位授予權的新型高等學校,既承擔本科高校學歷教育職能,又履行推動全省學習型社會和終身教育體系建設的重要使命。學校長期致力于發展開放教育、職業教育、社區教育、老年教育等各類型教育,為廣東省構建服務全民終身學習的教育體系作出了積極貢獻。“十三五”以來,老年教育被納入學校發展戰略任務,占據辦學主導地位。學校聚焦老年教育存在的理念滯后、主體單一、內容過時、供給不足、手段單一等重點難點問題,開展了大量富有成效的探索與實踐,構建了“‘混合多元、學養結合’老年教育模式”,形成了一批高水平教育教學成果,獲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球遠程開放教育卓越貢獻獎”、廣東省教育教學成果獎一等獎、全國終身學習品牌項目等獎項。廣東開放大學老年教育模式為新時代老年教育改革發展提供了創新路徑和實踐范例,被廣東省政府部門寫入政策文件在全省推廣應用。
理念先導
厘清老年教育發展思路
學校深刻認識到老年教育是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的重要手段,是現代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的重要內容,更是現代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學校著力明確老年教育的發展方向問題,實現老年教育改革發展全領域、全過程對標黨的教育方針,以此推動老年教育發展的理念升華和實踐創新,使得老年教育更加符合教育規律和老年人身心發展規律。學校在遵循“積極老齡觀、健康老齡化理念”基礎上,確立了“面向人人,適合人人,將學習融入養老全過程”的老年教育辦學理念。學校老年教育工作思路是: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滿足老年人多元化多層次學習需求為導向,以擴大老年教育供給為重點,以創新老年教育體制機制為關鍵,以現代信息技術為支撐,以提升廣大老年人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為目的,加快建設與廣東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的現代老年開放教育體系,讓更多的老年人享受到高質量的教育服務,推動老有所教、老有所學、老有所為、老有所樂目標的實現。
示范引領
實現老年教育高品質發展
老年教育在我國尚屬新興教育領域,特別是教育系統內機構辦老年教育還處在摸索階段,存在很多不確定性挑戰。學校勇做“首嘗螃蟹的人”,從2004年起開辦涉老專業,參與國家教育部門全國老年教育發展規劃、廣東省政府部門關于大力推動老年教育發展實施意見、廣東省終身教育促進條例等重要政策法規的編研任務。2019年5月,學校獲批加掛廣東老年大學的牌子。廣東老年大學是依托廣東開放大學設立的一所面向老年人和養老服務從業人員開展學歷與非學歷教育的新型老年大學,堅持高規格、高標準、高投入、高水平的辦校原則,重點將廣州主校區建成粵港澳大灣區老年教育示范基地,努力打造一艘“廣東老年教育航空母艦”。學校不斷提升老年大學辦學基礎能力,在廣州市中心區域購置一座6300平方米大樓作為主校區辦學場地,建有舞蹈室、瑜伽室、歌唱室、書畫室、電腦室、鋼琴室和多媒體課室等功能課室,設置有分層次、多類別的課程體系,面向社會聘請了一批有資質、有社會名望的優秀教師。學校牽頭聯合長沙民政職業技術學院等全國31家院校、行企,于2017年建成老年教育省級教學資源庫,并在2019年立項為職業教育國家資源庫。
2021年,廣東老年大學及廣東老年大學佛山分校、東莞分校、中山分校、江門分校、肇慶分校、汕頭分校、順德分校、陸豐分校等被立項為“廣東省老年大學示范校”建設項目。廣東老年大學的辦學經驗及成果在全國老年教育工作座談會、中國國際教育年會暨老年教育國際研討會、全國老年教育“綠舟”高峰論壇、中國在線教育發展峰會等國際、國內高端會議上被推介宣傳。學校承接了甘肅省、廣西壯族自治區等省級老年教育工作專題培訓。學校老年教育辦學在全省乃至全國發揮出示范引領作用。
體系聚力
提高老年教育城鄉覆蓋面
廣東開放大學實行體系辦學,擁有一個包含19所市級開放大學、69所縣級開放大學、10余所合作辦學分校的龐大辦學網絡,形成了覆蓋全省城鄉和部分行業的辦學體系,可以將優質終身學習資源便捷地輸送到城鄉、社區和企業,是一所真正意義上的“老百姓身邊的大學”。學校充分發揮開放大學體系辦學獨有優勢,建強體系、凝聚合力、整合資源,促進全省開放大學辦學體系老年教育的協同發展。
學校大力實施“老年教育擴容提質工程”,推動基層開放大學設立區域老年大學,全面發展老年教育,延伸老年教育辦學網絡,擴大教學資源供給,提高辦學服務能力。目前,廣東開放大學辦學體系大部分市、縣級開放大學都設立了老年大學分校。學校重視指導基層開放大學深化老年教育內涵發展,獲得首屆廣東省繼續教育類教育教學成果獎半數以上獎項,成功立項11所省級老年大學示范校,各自成為所在區域老年教育事業發展的優秀示范。學校多方位激發體系發展老年教育動力,制定與完善基層開放大學績效考核辦法,增強績效考核“指揮棒”作用,引導和支持基層開放大學聚焦學習型社會建設、老齡化社會積極應對的需求,融入區域發展戰略部署,助推加快區域老年教育高質量發展。學校利用廣東終身教育學分銀行管理中心掛設的便利條件,促進各基層開放大學積極參與廣東終身教育學分銀行建設試點,鼓勵老年人申請開設終身學習賬戶,為老年學習者提供終身學習成果的認證、積累與轉化服務,豐富老年學習者的學習體驗。在開放大學辦學體系之外,學校加強與相關部門合作,整合利用文旅、新時代文明實踐、農業農村領域資源,推動老年教育辦學網絡下沉到鄉鎮、延伸到村居,進一步擴大老年教育供給。至今,廣東老年大學及各市縣分校共計服務2600萬老年人。
技術融合
推行老年教育混合教學
依托開放大學信息技術、資源平臺等優勢,學校大力推動老年教育教學與現代信息技術的深度融合,積極探索實踐“線上線下、混合教學”,實現參與主體、課程內容、傳播渠道、表現形式等多元化,保障老年人“人人皆學、處處能學、時時可學”。學校開發廣東終身學習網,重點服務老年人線上學習,資源量達6.63萬學時,今后廣東終身學習網擬建成匯聚各類優質學習資源、面向全體社會成員的全媒體終身學習公共服務平臺。廣東老年大學建立門戶網站,開設“在線學堂”“圖書館”,其中“在線學堂”提供音樂類、器樂類、舞蹈形體類、美術書法類、人文修養類、體育保健類等六大類共計300多門視頻學習課程資源;“圖書館”鏈接有電子書刊(3萬多本圖書、4000多種期刊、200多種報紙)、音樂欣賞(收藏全球98%的古典音樂,總計約200萬首曲目)、名師講壇(名師、院士專題課程6000多門,總計10萬多集)等大型數字學習資源平臺。廣東老年大學還建有手機朗讀資源3萬多種。學校開發應用“基于微信公眾號的老年大學教學管理平臺”,實現老年教育教學全過程的高效管理。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學校以互聯網為載體、以數字學習資源為支撐,應用騰訊會議、騰訊課堂、微信直播、抖音、釘釘等渠道,廣泛開展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充分滿足老年學員多層次、多樣化的學習需求,積累了支持居家學習的豐富實踐經驗。學校啟動實施老年教育“智慧助老”專題行動,開辦老年人運用智能手機培訓班、手機攝影與制作班等智能技術應用主題系列課程班,開發設計了“智慧金融‘漫漫’說”等系列微課程,助力老年人融入智能生活。學校“智慧助老”優質工作案例獲得國家教育部門立項。學校通過技術融合有力地提升了老年教育服務的“速度”和“溫度”。
學養結合
提供適需適用老年教育服務
學校倡導以全納教育理念開展“健康、快樂、時尚”老年教育,實現“學養結合、以課養心”,培養“健康老人、快樂老人、時尚老人”。根據老年人需求和特點,形成“融合·混合·適合”的老年教育開放式課程開發和應用模式,邀請名家名師開發設計太極拳、粵劇、旗袍、中醫養生、中老年人健康、旅游攝影等極具特色的教學內容,通過錄課等多元形式,將優質課程惠及更多老年群體。學校與中山大學、中山大學孫逸仙醫院等共同開發的“基于‘互聯網+’的社區居家學養結合云服務平臺”,成功研制“李秘書”智能終端盒子,為老年人配備學習、健康、生活、情感和安全5位“秘書”,開展老年教育、健康評估、養生知識等66項貼心服務,同時還提供點歌、點課、電影等個性化服務,有效解決了老年人居家學習需求,全國老年人用戶近400萬,服務約1.5億人次。學校與全國知名高校、金融機構、醫院、行業協會等合作,開展老年思政教育、老年金融消費、老年養生、自救互救、戲曲文化、海洋知識等優質特色資源進社區,受益面覆蓋100多萬老年人。學校通過推行適需適用的“學養結合”辦學舉措,精心編織“老年學習保障網”,幫助更多老年人享受到有品質的幸福生活。
學科助推
打造老年教育科學研究和人才培養高地
學校高度重視老年教育科研工作,獲設廣東省學習型社會建設協同創新研究中心、粵港澳大灣區老年教育研究基地、粵港澳大灣區智慧健康養老研究中心、廣東省博士工作站等省級科研創新平臺以及廣東康養文化科普基地、廣東數字化老年科普教育基地等省級科普基地,立項國家教育部門人文社科項目、省科技部門重大科研項目等一批老年教育科研課題。學校于2021年獲批廣東省首個“老年學”重點學科,形成了以“老年社會工作、老年教育、老年人權益保障、智慧養老服務與管理、老年人投資與經濟”為五方向,以省級重點學科“老年學”、智慧健康養老服務省級高水平專業群為雙核心,以廣東老年大學、養老服務與管理專業國家和省級教學資源庫、廣東終身教育學分銀行為三平臺,以粵港澳大灣區老年教育研究基地等為延伸的“老年學”學科生態,凸顯出較強的科研優勢和人才培養優勢,為高起點服務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提供了堅實的辦學基礎。近年來,學校已培養培訓相關專業人才近萬人。目前,學校正以打造廣東省首家國家智慧健康養老示范基地為抓手,矢志成為全國老年學的人才培養高地、社會服務創新研發基地和政策研究中心。
(劉文清 吳結 潘美意 王斯維 鄭智源 鄭煒君君)
(正文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