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慶師范大學 構建大別山革命老區“紅色園丁”育人體系
為黨育人、為國育才是高校的使命所在。安慶師范大學位于大別山革命老區,是一所辦學歷史悠久的本科高校,在培養區域基礎教育改革發展需要的師范人才路上不斷求索、創新不止。
近年來,學校以培養新時代“四有”好老師為目標指引,著力為師范生“培師德、鑄師魂、強師能”,探尋構建并實踐了“三維目標、三修路徑、十大方法”的“3310”新時代“紅色園丁”培養新體系,形成了獨特的“安慶師大模式”。
責任之思:破解地方師范院校人才培養難題
“知責思進,明責思為。”從2007年開始,安慶師范大學明確提出引導畢業生面向基層就業,進而明確將培養大別山革命老區“紅色園丁”作為學校的責任和使命。學校創新性地提出“學得好,有專長;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有發展”這一新時代“紅色園丁”培養要求,回應地方師范院校的辦學定位和服務面向問題。
學校以培養新時代“四有”好老師為目標指引,挖掘利用大別山革命老區紅色文化資源,成立大別山研究院、安徽紅色文化傳承創新中心、國家普通高等學校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北京師范大學教師教育研究中心大別山分中心、大別山革命老區高校聯盟、大別山革命老區教師教育“紅色園丁”協同培養基地等教科研平臺,設立“傳承大別山紅色基因培養‘紅色園丁’的實踐研究”等重大教改項目,開設紅色文化和地方優秀文化系列課程,開展“紅色鑄魂”、紅色文化藝術黨課等系列教育實踐活動,涵養新時代師范生的教育情懷,激發師范生服務革命老區的責任擔當和“下得去、留得住”的決心。
協同之力:創新“紅色園丁”培養的“3310”體系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學校認真開展基于新時代“紅色園丁”培養實踐問題的調研,集中全校力量,發揮“教”和“學”兩方面積極性,構建“3310”育人體系,形成了新時代“紅色園丁”卓越化培養體系。
構建“三維目標”。根據新時代“紅色園丁”目標導向,將“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清晰地作為新時代青年成長成才的“三維目標”要求。在“三維目標”要求指引下,合理配置人才培養要素,通過修訂教職工崗位職責、考核教職工社會服務工作量、教職工聘期目標任務考核等一系列教職工評價方式改革舉措,引導各育人主體將“三維目標”融入各自的實踐工作,充分形成合力。
踐行“三修路徑”。落實學生主體地位,以理想信念教育為核心,以思想道德建設和學風建設為基礎,以“修德明理、修智創新、修行律己”為目標,弘揚中華傳統美德和時代新風,教育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弘揚奮發向上、充滿朝氣的校園文化,傳承和發揚“敬敷世范、勤學篤行”的校訓精神,引領師范生堅定理想信念,錘煉高尚品格,練就過硬本領,勇于創新創造,矢志艱苦奮斗,提高成長為新時代“紅色園丁”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
探索“十大方法”。研究制定《關于全面推進“三全育人”工作的實施意見》,印發課程育人等十大育人實施方案,以互融共生、賦權增能為原則,合理界定教學、科研、管理等各類工作應承擔的育人職責,明確教學人員、管理人員、服務人員等不同主體的育人角色,堅持課程主導、科研熏陶、實踐歷練、文化浸潤、網絡協同、心理引導、管理塑造、服務感召、資助勵志、組織引領,探索形成了“十大方法”。“十大方法”明確了每一名教職工在新時代“紅色園丁”培養鏈條中的角色定位:人人“明確一個目標、立足一個平臺、上好一門課程、形成一項成果、擔當一份責任”,找到人才培養的著力點。
卓越之道:完善“紅色園丁”培養機制
為確保師范生在教師職前培養階段能“學得好、有專長”,安慶師范大學堅持教師教育卓越化培養導向,先后實施16項省級卓越中小學教師教育培養項目,實現基礎教育各學科全覆蓋;以“一流專業、一流課程、一流師資、一流實踐”為取向,提升新時代“紅色園丁”卓越化培養水平。
聚焦教師教育,推進“一流專業”建設,搭建“紅色園丁”卓越化培養平臺。師范類專業中,學校先后獲批4個國家一流專業建設點、7個省級一流專業建設點,已有7個專業通過國家師范專業二級認證。聚焦課程思政,推進“一流課程”建設,建強“紅色園丁”卓越化培養陣地。以革命老區紅色資源為依托,通過項目驅動、課程建設、教學賽演、全員培訓等多種形式,推進課程思政全覆蓋,學校先后獲評省級課程思政建設先行高校、課程思政建設示范中心、線上教學示范高校等。聚焦師德師風,推進“一流師資”建設,夯實“紅色園丁”卓越化培養基礎。以服務革命老區振興發展為定位,通過評選“三全育人”教師、開辦“紅色鑄魂”一流黨課、開展師德師風專題教育等特色活動,培根鑄魂,啟智潤心;通過“金課”建設、名師示范、青年教師能力提升工程等方式,整體提升教師隊伍水平。聚焦學生中心,推進“一流實踐”建設,增強“紅色園丁”卓越化培養動力。全面實施學分制改革,推進學生公共體育教學俱樂部制改革,強化美育和勞動教育實踐,強化“五育融合”,開展“紅色鑄魂”社會實踐等教育活動,以大別山革命老區紅色文化、地方優秀歷史文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浸潤校園精神。
為保證師范生畢業從教后能“教得好、有發展”,學校重視教師職后培訓工作,積極構建教師職前培養和職后培訓一體化的開放型教師教育體系。學校與地方簽訂合作協議,推進干部教師雙向掛職鍛煉,與地方教育系統實施“大學教師進中學課堂、中學教師進大學講壇”的“雙進工程”,實現師范大學與中小學校“名師互聘、干部互派、資源互通、教改互動”。學校積極承擔“國培計劃”“省培計劃”等任務,2010年至今,共承擔教師培訓項目180余項,培訓中小學幼兒園教師15263人,學校獲批“國培計劃”幼兒園教師集中培訓示范基地。
振興之效:扎根基層助力鄉村振興發展
寒來暑往,春華秋實。學校立足大別山,充分發揮好學校作為“卓越教師培養策源地”“教師教育改革先行者”“引領地方基礎教育智力庫”的作用,15年來先后派出7600余名師范生到鄉村學校頂崗支教,近70%的頂崗支教師范生選擇在基層就業,為革命老區振興發展提供人才支撐和智力支持。
學校師范生服務大別山革命老區鄉村教育振興的信念和能力顯著增強,涌現了一大批扎根大別山革命老區鄉村教育一線的先進典型。2010屆師范生張玉嬌克服困難、扎根基層,堅守十余年;2012屆畢業生韋文靜,放棄城市優越工作機會,扎根大別山革命老區岳西縣包家鄉十余年;2020屆畢業生儲慧霜,毅然扎根偏遠山區小學,牽頭興辦鄉村少年宮,點燃山區學生的多彩夢想……這些先進典型事跡被國家和省市媒體紛紛轉載報道。
學校充分發揮學科專業和人才智力優勢,深入挖掘紅色教育文化資源,傳承紅色文化基因,打造“紅色園丁”品牌,在核心期刊等刊物上發表高質量學術論文70余篇;獲批相關省級教學成果獎21項,其中特等獎1項、一等獎6項;獲批相關省級重大教育教學改革項目27項、卓越教師培養計劃16項、省級教師教育類一流本科人才培養示范引領基地6個。學校搶抓“雙萬計劃”機遇,師范專業、課程、師資“三位一體”建設成效卓著,獲批3個國家特色專業(師范)、4個國家一流本科專業(師范)建設點、7個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師范);7個師范專業通過國家師范專業二級認證;教師教育類課程“英語課程標準與教材教法”獲批國家線上線下混合式一流課程,百余門師范專業課程獲批省級精品課程、一流課程。學校紅色文化育人創新與實踐教學成果及卓越鄉村教師培養的改革實踐工作得到省市領導高度肯定,受到全國師范高校的一致好評,相關研究成果被省市政府相關部門采納。
15年來,安慶師范大學一直堅守師范教育的初心,推進教師教育改革,扎根鄉村服務基礎教育,遵循“‘三修’‘四成’”“三全育人”“十大育人體系構建”的育人主線,從“頂崗支教·置換培訓”到“‘紅色園丁’培養”,在卓越鄉村教師培養的過程中探索出一條理念清晰、機制有效、內容豐富的“紅色園丁”培養之路,在鄉村振興戰略、新型城鎮化發展宏大進程中體現教育價值、貢獻“安慶師大智慧”,為加快建設現代化教育強國作出積極貢獻。(袁丁)
(正文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