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网站|欧美福利小视频|国产亚洲一区二区在线|wwwproncom|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一线天视频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 “以文化人、以美育人”校園建設新模式探索

來源:中國教育報 時間:2022-06-16  閱讀:次   |
42.9K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以下簡稱“南航”)創建于1952年10月,是新中國創辦的首批航空高等院校之一。1978年被確定為全國重點大學;1996年進入國家“211工程”建設;2011年,成為“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臺”重點建設高校;2017年,進入國家“雙一流”建設序列,現有航空宇航科學與技術、力學、控制科學與工程3個學科入選第二輪“一流學科”建設名單。南航為了堅持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作為文化育人的底色,構建“是非明、方向清、路子正”的以文化人內容體系,做到“注重文化浸潤、感染、熏陶,既要重視顯性教育,也要重視潛移默化的隱性教育,實現入芝蘭之室久而自芳的效果”,堅持走強化特色之路、人才強校之路、創新驅動之路、深度開放之路、文化引領之路,銳意進取,砥礪前行,試圖打造出“藝工融合,以美育人”的新課堂,從而更好地推進南航校園發展,促進建設特色鮮明的世界一流大學的進程。

  校園文化建設和美育有著十分緊密的聯系,通過美育途徑,以美育美,使學生練成健美體魄,提高藝術素養,學習、了解中國和世界優秀的文化成果,開闊認識世界的格局,從而促進學生“五育并舉”全面發展。校園文化建設承載著學校美育的發展,為美育提供了良好的文化氛圍。校園文化是以校園為空間、以學生為主體、以課堂美育教學和課余多種類型的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為主要形式的一種文化氛圍。幽雅、文明的環境能夠使人心情舒暢、精神愉悅,對學校群體成員審美意識的產生、開朗性格的養成、高雅氣質的形成以及情感的熏陶,起著十分重要和潛移默化的作用。南航立足“航空航天民航”特色重視美育發展,開展了與美育相關的教學討論和改革,旨在探索“以文化人、以美育人”的校園新模式。

  科藝融合

  打造“以美育人”治愈性的美育新課堂

  在70年的辦學歷程中,南航人秉承“航空報國”的辦學傳統,遵循“團結、儉樸、唯實、創新”的優良校風,踐行“智周萬物,道濟天下”的校訓。南航作為一所理工科院校,全校共開設500多門公共選修類的課程,其中三分之一涵蓋美育相關內容,但是與實踐相關的美育課程僅有10余門。實踐類美育,對提升理工科學生的審美和人文素養、創新創造能力具有特殊的意義。南航為了打造高質量的美育新課堂,一直秉承大力開展美育教學的理念,以科藝融合為手段,以“航空航天”和“人文關懷”為切入點,以審美素養培育為核心,以創新能力培養為重點,開設了緊緊圍繞“美”展開的“臺詞”課程,在高顏值場域、個性化定制、鏡面式互動、高階性挑戰、盲盒式體驗等方面進行進一步的探索,通過情境式教學、角色扮演、任務驅動、探究互動教學等五星教學法,有效解決了傳統美育課堂“重內容,輕形式”“重試卷,輕過程”“重模式,輕創造”“重講授,輕互動”的教學痛點,利用獨特的教學場地,從教師、教室、教具等維度實現高顏值一體化教學,加強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為打造出一個具備高顏值、治愈性的美育課堂作出了重要貢獻。

  除此之外,學校還對教學目標進行了重塑,通過選取熱門新聞、事件引入課程與時代同頻共振,一定程度上增強了學生課堂體驗感。另外,結合課程教學目標,分專題對劇目進行分析指導,選擇極具南航校園特色和家國情懷的原創作品進行演練,剖析劇中不同的人物性格,以此增強學生的感悟能力。同時,南航在“以文化人、以美育人”、將美育融入校園方面也下足了功夫。通過對不同劇目的學習,結合“藝工融合”的新模式,讓學生在競賽和科技創新方面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他們借助南航“航空航天技術與藝術”的優勢,將藝術之美融入到了無人機設計中,發明了仿生撲翼機、荷花型便攜無人機等新型專利。

  聚焦創新

  構建“教學演賽”一體化的育人新模式

  南航為了培養更加專業的人才,不斷對課程進行創新。首先,在課程考核環節,逐步建立起了較為完善的課程考核體系,采用多維度、多主體、多元化的評價機制,期末主要采用的是匯報演出的形式,平時主要采用的是超星平臺小組任務、微信群回課等多種形式,由教師評價、組間互評、組內評價、自評四部分構成,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實踐類美育課程得分的客觀公正性。

  其次,在課程評價環節,也形成了比較科學、完善的課程評價體系,分為課上形成性評價和課后診斷性評價,能夠有針對性地對課程和學生情況進行調整,促進學生學業水平的提升。而且通過對實踐類美育課程的改革和創新,完美實現了“課程滲透—實踐體驗—理論創造”的再度升華。從“臺詞”課程開設以來,大部分參加學習的學生都取得了較為理想的成績,而且都反映通過對劇目片段的學習,調動了主觀能動性,增強了表達能力和自信心。

  再其次,在教學實踐中,通過課堂、二級課堂、三級平臺一體化的教學體系,南航探索出了一個反哺式的人才培養新模式,始終踐行“以美育人、藝工融合”的理念,主要從“以劇促學、以劇促融、以劇促創、以劇促教”4個層面展開,通過專家指導、實踐訓練、飛行器專利、競賽活動、文化交流等方式,提升學生的表達能力以及團隊協作能力,引導學生提升自信心以及在競賽、活動、就業中的核心競爭力,從而增進育人成效,達到學科融合發展,培養出“教學演賽”一體化的專業人才,對學生今后全方位發展以及學校的校園文化建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是理工科院校“五育并舉”的重要支撐。

  詮釋擔當

  提供“校園美育”走出去的藝術新平臺

  在校園文化方面,以學校大學生藝術團、廣播臺、主持隊為平臺,用聲音傳遞青春力量、科普三航知識,帶著原創作品《我喜歡出發》《我不是英雄》《我們的驕傲》登上了央視等舞臺,斬獲全國大學生藝術展演、誦讀中國大賽一等獎。學生積極參與教育部門舉辦的大學生藝術展演、高雅藝術進校園、百場公益進社區等活動賽事,詮釋了南航學子的擔當,用自身強大的實力譜寫了南航的新樂章,代表學生如下:

  丁文浩,民航學院2016級交通運輸規劃與管理專業本科生,畢業后通過特殊潛質(藝術類)保送至南航本校攻讀碩士研究生,他說:“作為一名民航專業的碩士研究生,民航報國的創新責任傳遞在我心中。”他作為中國共青團青年講師團成員、《紅色文物青年說》《百年先鋒》講解員、校朗誦協會會長,用聲音傳遞自己的信仰。在校期間多次參與國家和省市級藝術競賽及文藝演出,獲得多項國家、省級獎項,并于2022年初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與多個部門聯合主辦的致敬國家豐碑——全國紅色故事講解員大賽中斬獲志愿組全國銅獎的好成績。

  劉晏碩,航天學院2017級飛行器設計與工程(航天)專業本科生,畢業后在南航繼續攻讀碩士研究生,他將藝術實踐中獲取的創新精神依附到平時的學習與科創上去。在校期間,多次參與航空航天實踐科普團、高雅藝術進校園活動,獲得優秀學生獎學金、體育先進個人、省大藝展舞蹈特等獎等榮譽。同時擔任黨政辦行政秘書兼職安全員,有累計時長超過1500小時的授課講師經歷。

  王思怡,民航學院2018級交通運輸空中交通與管制專業本科生,畢業后通過研支團計劃保送至南航本校攻讀碩士研究生,她希望為繁榮校園文化貢獻青春力量,將藝術的種子傳播給更多的人。作為江蘇省文藝志愿者及省級大學生藝術團的團長,參與教育部門各級活動賽事近40場。積極投入招生宣傳工作,參與拍攝了“我的祖國”“百校接力唱百年”“央視五四青年晚會”“民樂抗疫”等系列宣傳片的錄制,并在央視、“學習強國”、工信部門官微等多個主流平臺播出。

  張博昱,通用航空與飛行學院2019級飛行技術專業本科生,“一路上披荊斬棘,踐行飛行學子的使命擔當”是他的理想。作為“天目一期”飛行學生的開拓者,積極開展校地聯動,助力溧陽全國文明城市創建,代表出席南航“南大門”揭幕儀式、B737飛機揭幕儀式等校區所有重要場合,并在南航招飛宣傳片、溧陽官方宣傳片出鏡。作為通用航空與飛行學院學生會執行主席,多次主持各類信仰公開課、校級文體活動,參加各類答辯,并獲得多項國家、省級獎項。

  正是這些優秀南航學子的責任和擔當,借助南航校園提供平臺的優勢,將獨特的南航特色帶出了校園,詮釋了“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的校園文化精神,值得發揚。

  效法羲和馭天馬,志在長空牧群星。優秀的校園文化建設背后是南航大學追求卓越、致力國際航空航天員培養的不懈探索與成功實踐。未來,南航將繼續探索新的課堂方式,不斷深化和創新人才培養模式,讓校內優秀的特色文化“走出去”,將校外高雅的文化“引進來”,為我國航空航天民航的偉大事業培養更多、更好的復合型、創新型人才。

  (李珊珊 王思怡)


  (正文結束)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