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醫科大學 “三個老師”全力推進“三全育人”落地落實
近日,河北醫科大學2021級全科醫學系的學生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禮物——來自“名譽班主任”翟海魂的贈書《習近平的七年知青歲月》和《醫學史十五講》。王云燕同學在班會上和大家分享讀書心得:“閉環管理期間心情是有點苦悶的,讀了總書記的書后,心中的苦悶都不算什么了,跟總書記那段艱苦歲月比,我們生活條件是如此優越,我們更要調整好自己的狀態,努力完成學業,堅定理想信念,著眼未來。”
今年3月以來,按照上級統一部署安排,石家莊高校實行閉環管理。閉環管理期間,除了保證師生校內生活的正常運轉,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狀況是學校最為重視、牽掛的問題。交流讀書心得、講述冬奧精神、參加班級趣味健身活動、策劃操場風箏節、舉辦線上班會、分享考研就業經驗、致敬無言良師……全校“三個老師”積極組織參與所負責班級的各項活動,教育引導學生正確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復雜形勢,樹立健康樂觀心態,牢記醫學生誓言,堅定理想信念。
“三個老師”是誰?這要從河北醫科大學黨委探索建立“三個老師”協同育人機制說起。2015年秋季學期開始,學校為每個班級配備“三個老師”,即專職輔導員、名譽班主任、學業導師。專職輔導員負責學生日常學習生活指導管理,校、院(處)黨政干部擔任名譽班主任,幫助學生解決思想上、心理上的問題,專業教師、臨床專家擔任學業導師,對學生的專業學習進行指導和幫助,“三個老師”各有分工、各司其職。經過近年來的探索完善,該制度有力推進了領導干部、專家學者深入基層聯系師生常態化、長效化,以協同思維促進工作思路創新、內容形式創新、方法手段創新,構建了“三全育人”立體場域和協同矩陣,實現了各項育人工作協同協作、同向同行、互聯互通的工作格局。
構建育人新模式
全力培養“有溫度的醫生”
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是學校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河北醫科大學一方面對學生嚴格管理、嚴格要求,另一方面切實落實“學生為本”的辦學理念,通過真情、真心、真誠關心和幫助學生。
學校黨委書記翟海魂多次強調,“我校超過65%的學生來自農民、農民工和服務業人員家庭。我們辦好醫學高等教育,不僅可以改變這些孩子的命運,還可以改變他們家庭的命運。只有站在這個高度,我們才能深刻理解為黨育人、為國育才,深刻理解立德樹人,深刻理解‘三全育人’。”澆花澆根,育人育心。河北醫科大學始終堅持“所有人都有育人責任、所有課程都有育人功能、所有環境都有育人元素”,全力培養“有溫度的醫生”。學校在工作中發現,專職輔導員整體偏年輕化,缺乏醫學知識背景、釋疑解惑能力,學業輔導能力尚需提高。如何解決這一問題?學校班子成員率先垂范,每人對接1—2個班級,擔任名譽班主任;省管優秀專家、博士生導師等積極參與其中,主要負責學業指導。這樣,“三個老師”以此形成教育、關愛、服務學生的合力,實現潤物細無聲的思政教育。
在學校黨委號召下,全校系統形成了爭當“三個老師”、爭做育人模范的良好氛圍。截至目前,累計聘任名譽班主任880人次、學業導師1026人次,開展集中學生指導活動8500余場次,實現了全校各班級“三個老師”全覆蓋。在“三個老師”的示范帶動下,學校掀起全員育人熱潮。思政課程改革逐步深化,課程思政建設成效明顯,心理健康教育提質增效,心理健康工作網絡更加完善,服務育人機制不斷優化,學生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顯著增強。
構建育人“全鏈條”
全線貫之“不掉鏈”
學校始終堅持立德樹人的整體性和連貫性,通過“三個老師”把鑄魂育人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實現了鑄魂育人一以貫之、一貫到底。
夯實“一體化育人體系”,從基礎學習到臨床實習全線貫通。長期以來,醫學教育面臨“基礎學習階段臨床教育不足、臨床實習階段思政教育弱化”的困境。“三個老師”機制的推進實施,有效解決了這一問題。一方面,學校為基礎學習階段班級選好“基礎學業導師”“臨床學業導師”,有針對性地組織學生到醫院參觀、見習,促使學生早期接觸臨床、培養臨床思維,確保“早臨床、多臨床、反復臨床”培養要求全面落實。另一方面,為臨床實習階段班級配強名譽班主任,持續強化實習學生的政治引領和價值引導,確保“醫德高尚、醫術精湛”的育人目標落實到位,形成了一體化育人合力,打通了醫學生成長成才的完整通道。
打造五門課程,從入學到畢業全程跟進。學校利用重要時間節點,打造“開學典禮和畢業典禮”人生成長教育課、“遺體與器官捐獻者紀念日”人文精神教育課、“五四青年節”理想信念教育課、“國際護士節”職業精神教育課、“講述抗疫前線故事”愛國主義教育課五門課程。從講好“開學第一課”、親手為學生贈送白大衣、佩戴校徽,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到準確把握重要育人節點,把育人責任分解到每個成長階段,再到講好“最后一堂課”,親自為每一名畢業生頒發證書、撥蘇正冠,做好畢業教育,“三個老師”以實際行動做到了時時、處處、事事皆育人。
“抗疫”“育人”兩不誤,確保抗疫期間育人不斷線。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三個老師”一對一包聯特殊群體學生,積極化解學生因居家學習、假期留校、閉環管理導致的學習、生活以及情緒問題。一批學業導師以身作則、逆行出征,先后奔赴湖北武漢和各地抗疫一線,以實際行動踐行偉大抗疫精神,同時把“抗疫戰場”轉化為“育人課堂”,多次參加班級連線交流、師生座談等活動,講好前線抗疫故事,弘揚愛黨愛國精神。
做好育人“大文章”
全域發力“不斷點”
學校堅持將“三個老師”育人機制與各項工作相結合,將立德樹人貫徹到思想引領、學業指導、困難幫扶、就業服務等各項工作中,構建了多方協同育人的新格局。
名譽班主任突出思想引領,做堅定學生理想信念的引路人。建黨百年之際,學校黨委書記翟海魂在校史館為學生講授實景黨課,將黨史與校史有機結合,勉勵學生把青春夢融入中國夢,始終與黨和國家同向同行。黨課視頻在長城網、“學習強國”河北學習平臺發布后,累計22萬人次觀看,引發良好反響。在校領導帶動下,名譽班主任堅持第一時間深入班級宣講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宣講黨的初心使命和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引導學生堅定不移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在校園閉環管理、期末考試疊加等敏感時期,通過看望慰問、談心交流、組織文體活動等方式疏導學生心理壓力,結合自己的成長經歷和人生感悟,與學生暢談成長發展、剖析心理情感,有力促進了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注重學業指導,做促進學生專業發展的熱心人。學業導師針對不同專業班級,謀劃開展了回顧學科發展歷史、講解學科發展前沿、制定學業提升策略、梳理知識譜系、指導科研項目、強化臨床技能、涵育醫德醫風等一系列學業輔導活動,有效提升了醫學生的崗位勝任力。2018級臨床醫學本碩班學業導師袁雅冬在與負責班級空中連線時講述了在武漢的抗疫經歷,分析了其中涉及的專業重點難點內容,叮囑學生要終身學習,她那句“健康所系、生命相托,你要托得住!”擲地有聲,成為影響醫學生的名言警句。
強化困難幫扶,做助力學生健康成長的知心人。學校全面實施“心理健康陽光工程”,不斷完善學籍異動學生關心輔導機制,設立“無息貸學金”和“黨員愛心助學”項目,落實就業困難學生“一人一檔”“一人一策”幫扶,深入學生家庭進行家訪,為學生成長保駕護航。2017級中西醫臨床專業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王海強,在“三個老師”的指導幫助下不斷成長進步,成為師生信任的班干部,成長為一名共產黨員,獲評“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被推免至中國中醫科學院讀研深造。
河北醫科大學實施“三個老師”制度以來,思想引領更有溫度,學業指導更有力度,立德樹人更有效度,育人水平有力提升。服務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組建青年戰疫突擊隊,參加流調、基層服務……河北醫科大學學生在各項工作中貢獻光和熱,作出一名醫學生應有的貢獻。學生專業素質優秀,在多項國家、省級比賽中榮獲佳績。通過教學相長,“三個老師”自身的政治站位不斷提高,理論視野逐步擴展,指導能力持續提升。專職輔導員閔婕說:“在‘三個老師’制度實施過程中,成長的不僅是學生,我們輔導員也受益匪淺,在與各位老師的交流、溝通中,我更加堅定了立德樹人的信念,錘煉了鑄魂育人的本領,開拓了視野、提升了能力。”
經過7年的探索與實踐,河北醫科大學“三個老師”協同育人機制取得了顯著的育人效果,受到省政府部門領導高度肯定,得到學生和家長一致好評,取得良好社會反響,已成為叫得響、過得硬、立得住的育人品牌,為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貢獻了力量。
(劉學民 宋子恒 馬夢瑤)
(正文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