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工商職業技術學院“三真三入”校企協同培育電商人才
浙江工商職業技術學院數字商務學院按照“以群建院”的思路模式,對接數字商務發展需求,聚焦立德樹人,堅持以創新為驅動,通過“三真三入”校企協同育人平臺,助力學生完成從“門外漢”到“專業人士”的轉變,實現工匠精神和寧波商幫精神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培養了高素質、復合型數字商務技術技能人才。主要圍繞“真題實做,以校企資源共享助學生入門”“真崗實練,以校企‘雙師’共育助學生入行”“真績實聘,以校企多維共評助學生入職”三個維度,從實戰性、過程性、交互性三個方面創新實踐了校企協同育人模式,探索了學生全面發展的培養新路徑,創新了遞進式實戰型人才培養模式,構建了交互型的校企合作共同體,從而形成了“三真三入”校企協同育人的浙工商模式。
真題實做
校企資源共享助力學生入門
以校企資源共享為突破口,從校企共同開發課程資源、企業真實項目進入教學全過程、入企現場教學三個方面入手,以培養技術技能人才為目標,突出真題實做,夯實學生專業技能基礎,助力學生入門。一是強化課程協同,基于企業電子商務項目運營過程,校企采用“五共同”合作開發課程資源,即通過校企雙方共同開發課程、共同實施教學、共同指導競賽、共同編寫教材、共同建設實訓基地,開展“雙主體”育人,實施“雙元”課堂培養模式。二是力推企業“三進”,即通過企業項目進課程、企業導師進課堂、企業案例進課本,讓學生在課堂上了解電商行業的相關情況,引導學生熟悉電商業務流程和操作技能。三是實施現場教學,通過入企現場教學,熟悉電商平臺運營(與公牛電器、GXG合作)、網絡客服專員(與奧克斯、唐獅等合作)、新媒體運營(與小吉科技合作)、電商數據分析(與寧波豪雅集團合作)、平臺推廣(與方太、綜訊、雪狼戶外等合作)等電商崗位群職責與職能,引導學生結合個人興趣愛好和特長明晰職業發展方向。四是加強勞動教育,將勞動教育與專業教育、學生素質拓展有機融合,讓學生結合特長愛好選擇企業和項目,充分滿足學生的個性化發展需求,組織學生參加每年合作企業的“雙11”活動,親歷大型促銷活動的組織和實施,同時將敬業愛崗、團結互助的職業精神,吃苦耐勞、勤學苦練的勞動精神,拼搏進取、大膽創新的創業精神,處事穩健、樂觀自信的心理素質培養融入專業教育,促進德技并修,助力精彩人生。
截至目前,學校校企合作出版國家規劃教材10部,承擔省部級課題17項(省級教改課題8項),建設國家共享、示范課程2門,擁有國家教學團隊1個,獲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教學能力比賽一等獎1項、省級獎項6項,被授予首批“全國跨境電子商務專業人才培養示范校”稱號,成功申報浙江省跨境電商創業導師培訓基地,專業由寧波市特色專業逐漸成為省特色優勢專業和省高水平建設學校A類建設專業群。
真崗實練
校企“雙師”共育助力學生入行
通過校企“雙師”共育,踐行“雙主體”育人模式,以全“真”實戰教與學為手段,打破了技能訓練僅靠“校內軟件模擬”的弊端,同時依托學校中小企業服務外包基地承接的505個電商代運營項目和3個合作園區,以企業電子商務項目運營為主線,從真題實做到真崗實練,實現了課程群與崗位對接、實訓內容與企業真實業務對接、學生角色與員工角色對接、畢業與就業對接,助力學生入行。一是以企業外包項目為載體,實施ABC梯隊培養模式。師生雙向選擇,每名導師帶10—15名學生,形成第三梯隊(C類);培養過程中擇優進入第二梯隊(B類),指導承接企業項目;再擇優進入第一梯隊(A類),成為導師助手參與管理。二是以產教融合項目為載體,實施跟崗、選崗、適崗遞進培養模式。學生于第四、五學期進入合作電商園區,在學校教師和企業師傅指導下經過跟崗、輪崗、選崗、適崗經歷,找到適合自己發展的崗位,真正進入電商行業。具體做法為:跟崗階段,崗前培訓后,學生選擇意向崗位,跟著企業指派師傅(或學長)熟悉崗位操作,企業師傅幫帶學徒不超過三人;輪崗階段,有一定基礎后,開始接觸相鄰或相近崗,以更好地理解與前崗的關聯性,鍛煉相對系統的崗位群結構和業務的職業能力;選崗階段,1—2個月后,根據學生職業素養傾向和前期實踐績效,在雙向選擇的基礎上確定學徒的職業崗位(運營、客服、美工、倉儲等),以“小二”(學徒)和“賬房”(網店店助)身份從事企業真實電商項目;適崗階段,快速適應崗位,2個月考核合格后由實習生轉為正式員工,學生以“掌柜”(網店店長)和“大當家”(項目負責人兼多家網店店長)的角色,獨立承擔企業電商項目。
近年來,學生通過參加“雙11”服務、跟學長進基地或選擇一家企業跟崗實習,對專業和就業崗位的認知程度由2009年的76%提高到2020年的92%,先后獲得省級及以上電商類專業技能大賽獎項39項(一等獎16項)。
真績實聘
校企多維共評助力學生入職
通過校企多維業績評價,實現企業導師與教師之間、企業導師與學生之間、企業導師之間、教師之間、學生之間的交互常態化,以創新思維的相互啟發推動多方共贏,形成交互型校企合作共同體,合作企業不斷擴大裂變,合作園區由小變大,實現了學生與教師、專業與企業共同成長。一是完善評價維度,基于學生的“雙身份”(學生和學徒),實施“雙標準”多維業績評價:學校著眼于知識、能力、價值塑造維度,企業著重于工作態度、工作能力、工作業績維度。以運營助理崗位為例,其考核指標及權重為:以出勤為基礎考核,日常工作、推廣數據統計和競店數據統計各占20%,臨時加派任務、部門協作、工作態度和學習能力各占10%。二是以業績定崗,通過優秀畢業生返校報告、企業合伙人創業分享、五星員工評選等形式,引導學生步入“正式員工→主管→新公司合伙人”的職業發展通道,畢業前學生50%晉升主管、10%成為企業合伙人。
此外,浙江工商職業技術學院數字商務學院還以學校工匠論壇、園區勞模評選、企業主題團建等形式,使學生的職業規范和價值創造成為自覺,培養學生“惟精惟一”的專業意識。據統計,學校電商專業近三屆學生創業率近20%,畢業時年銷售額超100萬元的創新創業“明星”達35人,月薪超1萬元的“金牌”學生占比達20%。
(樓曉東 葛奇偉 徐盈群)
(正文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