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見更多高層次人才“中國造”
樂見更多高層次人才“中國造” 親歷者:北京理工大學研究生教育研究中心主任王戰軍
■教育這十年親歷者說
我與研究生教育的淵源可以追溯到1981年。那一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學位條例》正式施行,標志著我國學位和研究生教育走上了制度化的道路。次年,我順利獲得了學士學位,后來又獲得碩士學位和博士學位。
走上工作崗位后,我先后在高校二級學院分管研究生教育、在高校研究生院從事管理和研究工作等。1994年,我參與創辦了我國第一家研究生教育評估機構,這是教育部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中心的前身。
幾十年來,無論工作如何變動,我的視線從未離開過研究生教育?梢哉f,我既是研究生教育的親歷者、受益者,也是見證者和推動者。
黨的十八大以來的10年,是研究生教育發展最快的10年,主要表現在建立了中國特色完整的學科體系。我國形成了中國特色學位授予與人才培養學科專業目錄,學科建設主動服務國家戰略和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瞄準世界科學前沿和關鍵技術領域優化學科布局,建立了學科門類齊全、結構布局相對合理的涵蓋14個學科門類、113個一級學科、47種專業學位類別的學科專業體系。學科管理機制也進行了重大改革,如研究生培養單位可以自主設置一級學科和二級學科;縮短學科專業目錄修訂周期,從現在的10年一輪調至5年一輪等。
在人才培養上,我們建立了獨立自主的博士研究生培養體系,在學博士生成為我國科學研究的生力軍。
一個國家的博士生教育是教育強國的主要標志。過去,很多優秀的博士都是海外高校培養的。近10年來,教育部制定一系列重要政策,促進博士生教育發展和質量提升。數據統計顯示,近10年來,我國累計授予博士學位60多萬人。
不僅有數量,更要有質量,這些博士學位獲得者已經成為我國各行各業的中堅力量,尤其為國家重大科研平臺建設、重大重點科研項目、重大工程項目實施作出了突出貢獻。統計數據顯示,近年來新增院士和國家科技三大獎第一完成人中,我國自主培養的博士均占三分之二左右;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成員中,超過50%為在讀研究生,超過30%為在讀博士生。
當然,也要承認,目前我國博士生培養質量與一些發達國家相比還存在一定的差距,面對激烈的國際人才競爭,我們應該更加重視研究生教育質量,以追求卓越為目標,深化培養模式改革。
10年來,研究生教育領域有許多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事件、政策,我都有幸見證并參與。以2014年全國研究生教育質量工作會議為標志,我國逐步構建了學位授予單位、教育行政部門、學術組織、行業部門和社會機構共同參與的“五位一體”研究生教育質量保障體系。2020年召開的全國研究生教育會議,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的首次全國研究生教育會議,為推動新時代研究生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我還參與了《關于加快新時代研究生教育改革發展的意見》的起草工作,這份文件首次鮮明提出,到2035年初步建成具有中國特色的研究生教育強國。
10年來,我國學位與研究生教育形成了中國特色的高層次人才自主培養體系,學位制度完善、學科體系完備、培養質量更高、創新能力更強、服務需求更準。面向未來,我們完全有底氣和信心形成研究生教育的中國道路、中國方案,為我國加快建設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建設貢獻力量。
(本報記者焦以璇采訪整理)
(正文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