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學院:觸控創新班 新課堂里的育人新范式
臨近暑假,三明學院第六期“觸控創新班”的大三學生們,即將全身心投入學習。未來兩個月,他們將以實操項目為平臺,學習數字媒體前沿技術。
“觸控創新班”,是三明學院與手游企業廈門觸控未來科技有限公司合作打造的育人項目。它以校企混編的教學團隊為師資,跨專業將學生組建成一個新的班級,校企雙方科學地進行培養內容設計,靈活開展教學。至今,“觸控創新班”已成功開班六期,多數畢業生入職騰訊、莉莉絲、米哈游等知名手游企業,得到用人單位的高度評價與肯定。
以“觸控創新班”為代表,三明學院創設的項目驅動創新班這一教學組織形式在實踐中展現出旺盛的生命力。從2016年起,三明學院不斷豐富項目驅動創新班的教學組織形式,形成專業與產業精準對接的人才培養體系,探索出一條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新路子。
如今,三明學院將項目驅動創新班作為創新開展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引擎,“觸控創新班”則成為“范本”。它是如何脫穎而出的?
一個痛點
人才培養與社會需求脫節
作為一家手游公司,北京觸控科技有限公司開發了《捕魚達人》休閑游戲系列產品,該產品在中國擁有3億激活用戶。《我是車神》《合金彈頭online》等其他自研產品也取得了良好的成績。廈門觸控未來科技有限公司則是觸控科技旗下教育服務品牌,其目標是普及Cocos游戲引擎,培養數字內容開發人才,為Cocos生態企業提供人才支撐。
近年來,廈門觸控未來科技有限公司一度面臨“引人難”的問題。“很長一段時間里,我們需要的人才和高校相應專業培養出來的學生有一定脫節。”公司副總經理廖傳章表示,“我們有很多商業化研發項目,其中涉及的游戲開發技術,大多數在校學生是接觸不到的。”
過去,企業選擇的辦法是通過培訓實習學生來進行人才儲備。“花了不少時間和精力,但最后能留下來的孩子不多。”廖傳章表示,面對高企的人才培養成本,廈門觸控未來科技有限公司開始尋求與三明學院更為深入的合作。
彼時,三明學院正大膽創新,探索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新模式。三明學院副校長張君誠表示:“中央提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高校尤其是應用型高校也應當重視和思考。企業需要的是會上手、會應用、會落地、會實踐的人才,如果高校不能提供,說明人才供給已經不適應地方或社會的需求了,人才培養出了問題。”
要解決這一問題,就要加強應用型人才培養,推進產教融合,讓普通本科高校的人才培養與社會各行各業的需求充分對接。
2016年,三明學院與廈門觸控未來科技有限公司合作成立基于“游戲特效”項目的創新班。這是三明學院引企入教建設項目驅動創新班的早期探索之一。從那一年起,雙方正式合作,協同培養應用型數字媒體人才。校企共同建立產教深度融合的結合體,借助企業真實項目和真實題目,在創新班形式的驅動下,打造了一支應用型教學團隊,設計符合應用型人才培養需要的課程體系,為學生提供以應用為導向的教育,為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痛點找到解決路徑。
一場變革
師生多元混編新課堂
在“觸控創新班”,學生們有另一種課堂。
以游戲開發為例,學生要在課堂上介紹自己開發的游戲。不是天馬行空,而是真題真做,根據企業用戶的需求開發產品。
“以需求為導向,不僅要考慮項目本身,還要考慮消費者,考慮資源消耗的情況,另外還要考慮資金的使用情況等。”三明學院藝術與設計學院院長邱國鵬說。
根據行業需要設計課程,是“觸控創新班”辦學的一個特點。邱國鵬表示,創新班以實操項目為基礎,由校企雙方共同設立項目課程,改變以學科專業知識為基礎設計課程的傳統,通過項目體驗、課程植入等模式協同改善實踐課程體系和教學環境。
“比如我們有一門傳統課程‘后期編輯AE’,涉及游戲特效,以往老師們主要對著教材講授,學生按部就班地學。但教完以后我們發現,書本上的方法應用面較窄,學生即使掌握了,一旦拓展開來還是會犯難。”邱國鵬介紹道,“觸控創新班”的特效課程不僅包括AE,學生還需要學習其他軟件,通過三種軟件結合制作特效。
為了設計課程、培養師資隊伍,將“觸控創新班”辦成精品,三明學院藝術與設計學院深入廈門、福州、泉州等地的動漫、游戲、文創行業實地調研,訪談福建網龍、4399游戲公司、魔格網絡科技等企業的項目經理,通過“成果導向”教育梳理校、院和專業三級人才培養目標,與觸控未來、福建網龍等知名企業合作確定專業技術工作崗位,并針對崗位進行職業能力分析,將其轉換為具體的學習領域,最終構建模塊化課程體系,在創新班中實施。
在模塊化的課程體系里,不僅來自企業的專業技術人員肩負授課任務,學校教師也被要求每年暑假到企業實習,雙方打通教與學、貫通“理”與“技”,打破傳統學科建設的慣性思維和路徑依賴,打造一支知識多元化、專業多元化和思維多元化的教學團隊。“我們有6名來自觸控未來的老師,其他6名老師則來自學校專業群。”邱國鵬說。
“觸控創新班”實行校企聯合培養,通過筆試、面試,以學生自愿、家長同意的原則進行涉及數字媒體技術、動畫、傳播學、計算機科學技術等專業的跨專業選拔。入選創新班的學生主要在企業開展實踐,在企業工程師的帶領下完成創新班的既定課程和畢業設計、實習等。
一種傳承
打造應用育人新品牌
在今年第六期開班之前,三明學院“觸控創新班”已經完整地培養了五期學生,人數超過100。
數據顯示,創新班就業率高,畢業生平均月薪8000元以上,就業崗位與專業關聯度大,企業反饋好。
“創新班想要辦出成果、辦出特色、辦出品牌,需要有連續性,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三明學院教務處處長賴祥亮表示,作為三明學院持續性最好的項目創新驅動班,“觸控創新班”已有了較為成熟的模式。
“項目驅動創新班要做成長期項目,需要有固定的辦學合作對象。”邱國鵬表示,“有實力的企業,會有許多項目需求和人才需求,雙方合作模式固定后,可以找到許多開設創新班的方向。”
規范的管理已經形成了制度。學生進入創新班后,雙方將遵循協同育人目標及相關規定,對學生進行管理。“從應用觀念培養到學習過程培養,再到實習和就業跟蹤,對創新班的學生進行全過程管理。”邱國鵬說。
持續開設的“觸控創新班”,讓專業群的融入有章可循。學生方面,不僅藝術與設計類專業,計算機類、工商管理類、文化傳播類等專業的學生都可以參加創新班。教師方面,通過校企共同開發課程,來自學校的教師在學校陣地之外儲備了更多的應用技能,形成了能力更強的應用型教學團隊。
將課程教學重點難點融入項目之中,以項目驅動教學任務的方式開展,形成“專業技能培養+實戰項目訓練+職場素質養成+創新創業孵化”的培養鏈條,“觸控創新班”的教學模式已在專業課程教學中得到了有效應用,同時也輻射帶動了其他專業的改革。
“游戲屬于成長性好的數字產業,前景廣闊。未來,以項目驅動創新班為引擎,三明學院將深度融合相關專業群、產業學院、應用型教學團隊和課程,讓其在實踐中協同發展,打造更多應用育人新品牌。”張君誠說。(陸嶺)
(正文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