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工學院 切實強化“五大舉措” 護航學生心理健康
新時代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一項重要的“保底線”工作,總體目標是培育學生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積極向上的健康心態,有效降低學生心理疾病發生率,充分預防和減少學生嚴重心理危機個案發生,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素質與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協調發展。圍繞這項“保底線”工作,湖南工學院結合實際工作開展情況,從宣傳教育、危機排查、輔導咨詢、日常預警、及時干預5個層面發力,護航學生心理健康。
宣傳教育廣“鋪底”
抓“常”抓“長”大學生心理健康宣傳教育工作,發揮課堂、平臺、活動三方面作用,推進常識性教育“鋪底”全覆蓋,做到提質增效。一是發揮課堂教學主渠道作用。本學期,學校開展了教學質量提升工程,嚴抓走課、聽評課、集體備課、公開課、案例研討等舉措落地落實,普及心理健康知識和心理調適技能。二是發揮公眾號科普宣傳作用。定期開展科普宣傳,因時開展關于公共突發事件的危機意識教育,提高學生自助、求助、助人的意識和能力。三是發揮體驗式教學內化作用。依托實踐教學環節、“5·25”心理健康教育月、“10·10”新生心理健康節等活動開展主題教育,注重學生互動、體驗和分享。
危機排查細“摸底”
抓“細”抓“準”學院危機學生排查,抓好“四個維度”的排查工作,摸清“增數”“底數”“細數”和“消減數”,及時鎖定心理危機易感群體,及時發現和處理危機情況。一是利用新生入校心理普查建檔,摸清新生“增數”;二是強化危機預警周報及時性,落實輔導員進教室、進班級、進宿舍、進網絡的工作制度,摸清二級學院“底數”;三是動態更新跟蹤一級庫學生,摸清重要人員“細數”;四是利用畢業季開展心理排查,摸清預警“消減數”。
輔導咨詢重“留底”
抓“精”抓“融”學生心理輔導咨詢,以二級學院特色成長輔導室和校級心理咨詢室為平臺,融合開展預防工作,重視“登記留底”“過程留底”“反饋留底”。一是精準開展成長輔導。充分發揮二級學院特色成長輔導室沉入式輔導的作用,針對學生在思想、學業、就業、生活中存在的問題與心理困惑進行分類輔導,過程中注重學生信息保密,做到學生成長問題“留底”,精準開展跟進輔導。二是科學開展心理咨詢。依托學校心理健康與咨詢中心的團隊力量,開展線上線下、“白加黑”、“5+2”的專業咨詢服務,每周個體面詢量達40—50小時,保證每晚開放2—3小時,做到預約登記留底、咨詢過程留底、咨詢反饋留底,向學生提供及時、連續、有效的咨詢服務,實現輔導與咨詢、自助與求助的緊密結合。
日常預警促“守底”
抓“早”抓“小”,早發現,不放過小苗頭,建立“宿舍、班級、學院、學校”四級預警體系,充分預防和減少學生嚴重心理危機個案發生,守住“底線”。一是落實“五早”預警機制,通過輔導員進教室查課、進班級開會、進宿舍走訪等日常工作,聚焦訪談排疑,做好預后跟蹤。二是發揮朋輩互助員、班級心理委員、宿舍信息員的紐帶作用,暢通信息渠道,及時提供信息預警。三是重點關注心理疾患學生休學、復學的管理,發揮師生信息員隊伍作用,輔導員要做到重點關注、定期談話、親切關懷、耐心疏導和及時反饋。
及時干預防“觸底”
抓“防”抓“專”,以“生命至上”為出發點,完善“五個一”干預機制,落實“一名危機學生、一名領導、一個班子、一套方案、一抓到底”,防止危機“觸底”,擔起守護生命安全的責任。一是建立預案和快速反應機制,對有心理危機的學生及時成立三人危機干預小組,確保其在“破防期”的安全。二是家校協同育人,加強與學生家長的聯系,及時反饋學生思想動態和其他情況,深入溝通交流和及時交換意見。三是暢通轉介機制,落實二級學院與學校心理健康咨詢中心、學校心理健康中心與協作醫院的有效轉介評估診療機制。
(湖南工學院副校長劉龍昌)
(正文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