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頭輕工職業技術學院推進中高企一體化人才培養
助力學生成長成才 服務地方經濟發展 ——包頭輕工職業技術學院推進中高企一體化人才培養
隨著內蒙古自治區包頭市“四基地兩中心一高地一體系”建設的日益深入,當地產業對多元化、多層次高素質技能人才的需求呈高速增長態勢。包頭輕工職業技術學院作為內蒙古自治區首批示范性高職院校,深入貫徹落實黨和國家關于職業教育實現產教深度融合、中職高職緊密銜接的要求,積極貫徹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堅持“突出輕工特色優勢,面向現代服務領域,強化技術技能培養,助力區域經濟發展”的辦學定位,積極探索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主動對標包頭市“四基地兩中心一高地一體系”需要,以中高企一體化協同培養、校企深入合作為基本任務抓手,加快打造中(職)高(職)企(業)產教聯合體,構建“中高一體、工學結合、多元發展”的人才培養體系,提高了人才培養質量,提升了社會服務能力,形成了中高企一體化人才培養打造產教融合的樣本。
找準發展定位,確立中高企一體化育人導向
在實踐中,學院黨委緊密結合職業教育工作實際,解放思想、開拓創新,確立了以圍繞“一條主線”、推進“兩項前移”、強化“三個共同”、形成“四方合力”、實現“十個貫通”為主要內容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培養工作思路:圍繞“一條主線”,就是以服務學生成長、服務高質量就業、服務企業需求、服務地方經濟發展為主線;推進“兩項前移”,就是推進高職招生前移與企業招工前移,從中職學校開始,實現“招生即招工、入校即入職”,進一步推進“學生的歸屬感、學校的成就感、家長的認同度、企業的滿意度”四者無障礙契合,著力破解學校“招生難”和企業“用工荒”的現實問題;強化“三個共同”,就是共同招生、共同培養、共同服務,通過中高企三方通力合作、資源整合,推進企業用工與學校招生對接、專業設置與產業需求對接、課程設置與崗位需求對接、教學過程與實習實訓對接、職業素養與企業文化對接,形成符合地方經濟發展需求,產教深度融合,中高職優勢互補、銜接貫通的一體化人才培養體系;形成“四方合力”,就是通過實現一體化人才貫通培養,進一步整合和優化中職、高職、企業、政府部門各方資源,促進校校合作、校企合作、政校合作、政企合作的深度融合;實現“十個貫通”,就是在具體工作推進中,全面落實招生就業貫通、人才培養貫通、課程體系貫通、教材編用貫通、師資力量貫通、實習實訓貫通、技能比賽貫通、證書資質貫通、培訓提升貫通、考核評價貫通。
組建產教聯盟,建好中高企一體化育人平臺
為了讓更多中職學生進一步提升學歷,也為了讓更多職業學校學生在包頭找到稱心如意的工作,留在包頭創業發展,服務地方經濟,今年,學院加大與包頭市及周邊盟市的中職學校和企業的對接力度,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的模式,書記、院長帶隊深入包頭市及赤峰市、鄂爾多斯市、巴彥淖爾市的10余所中職學校與50多家企業調研走訪,深度掌握中職學校的專業設置和學生的升學情況,深入了解企業的主營產業發展規劃和技能用工需求;同時,多次邀請各中職學校校長、企業負責人來校舉行中高企一體化貫通發展座談會,共同探索職業教育中高企一體化人才培養模式。
在中高企三方的共同努力下,從走訪調研到達成共識、從交流研討到豐富完善、從“紙上談兵”到實際操作,終于在今年5月27日召開了中高企一體化人才培養項目推進會,包頭輕工職業技術學院牽頭組建了由區內14所中職學校和11家行業龍頭企業組成的中高企一體化產教融合聯盟,構建深度合作、相互促進的職業教育發展共同體,精準定位人才培養目標、精準保障企業人才需求、精準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統籌實施和全面推進中高企一體化人才培養新模式。
制定了聯盟章程和聯盟發展規劃及《包頭輕工職業技術學院中高職貫通培養工作實施方案》,明確了中職、高職、企業三方在專業規劃、課程設置、教材開發、師資培訓、教學設計、教學實施、基地建設等方面的工作重點,調動中職學校和行業龍頭企業深度參與的積極性,在重要環節通力協作,持續推進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不斷提升區域職業教育適應性,翻開中高企協同育人、產教融合的嶄新篇章。
人才“訂單式”培養,實現學生入校即就業
積極推進職業技能人才培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探索“訂單式”人才培養,以地方產業發展需求為導向,以相關專業(群)為依托,上游聯合中職學校、下游緊密對接品牌行業企業,以“3+3”“3+2”等中高職一體化培養模式為平臺,打造企業冠名訂單班,推動企業深度參與職業教育的招生和教學管理工作,利用各自優勢共同培養人才,學生入校即入企。在為學生提供學歷就業“雙保障”的同時,實現了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和供給方面與區域內企業需求有效對接。在具體推進過程中,學院與合作中職學校和企業成立工作專班,實施共同招生招工招徒、共同制定培養方案、共同開發課程與教材、共同組織教育教學、共同建設師資隊伍、共同管理與考核評價的合作機制,實現人才培養一體化、頂崗就業本地化,形成“校企協同、中高一體、育用貫通”高技能人才遞進式培養的創新樣本,構建了中高企三方一體化、職業化、標準化育人用人共贏機制。
例如,在2020年與剛落戶包頭的弘元新材料(包頭)有限公司加強深度合作,雙方本著優勢互補、資源共享、互惠雙贏的原則,簽訂了深化校企融合、“雙元”育人合作協議,建立了“弘元訂單班”,發揮各自優勢共同培養人才,在不到兩年的時間里,接受企業培訓的學生達500余人,畢業后直接在企業就職的畢業生達100余人。
截至目前,學院先后與包頭機電工業職業學校、包頭機械工業職業學校、包頭服務管理職業學校、包頭財經信息職業學校、固陽職教中心、準格爾旗職業高級中學、赤峰市元寶山區職業教育培訓中心、杭錦后旗職業教育中心、臨河市第一職業中等專業學校等14所中職學校及弘元新材料(包頭)有限公司、弘元能源科技(包頭)有限公司、內蒙古大全新能源有限公司、內蒙古新特硅材料有限公司、內蒙古鑫元硅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大眾汽車有限公司寧波分公司、現代牧業(集團)有限公司、世昇(天津)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等11家企業建立合作關系,共確定各類訂單班73個,其中中高企三方訂單班51個、中高雙方訂單班22個,涵蓋29個專業,計劃招生2550人。通過開展訂單班,三方人才共育、三方優勢互補,實現學校與企業、專業與產業、學習場所與工作場所、學校教師與企業師傅、學生與員工共融共通,增強人才核心競爭力,提升職高“升學率”、高職“就業率”和就業“留包率”,形成“閉環式”人才培養基本運行機制。
依托實訓基地,促進產教有機融合
學院把握產業升級新機遇,充分利用企業的資金設備優勢和學校的師資科研優勢,以“企業出設備、學校出教師”的方式,在校園內共建“企業校區”,提高企業參與辦學深度,實質推進協同育人。吸引企業聯合建設企業工作室、實驗室、創新基地、實踐基地,集學生實訓實習、企業員工培訓、教師實踐、教學科研等功能于一體,校企雙方共同研究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將新技術、新工藝、新規范納入教學標準和教學內容,依托企業的真實產品生產,大力開展生產性實訓,使人才培養與區域產業統籌融合、良性互動發展。例如,學院與北京優利康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共建新能源培訓學院(中心),建成10個實驗實訓室,可同時容納500人開展風電機組變槳縮比、風電機組偏航縮比、登高及資源庫等上百項實操實訓,為學生在校期間熟練掌握前沿一線技術提供了堅實保障。
近年來,學院先后與企業合作共建了包頭市工業機器人與智能制造應用工程中心、內蒙古糖業發展技術促進中心、京東集團產教融合協同育人基地、護理培訓基地等,在為學生提供實訓實操機會的同時,以“企業新型學徒制”和“1+X”證書培訓為載體,還面向行業技術工人開展技能提升培訓,構建符合企業需要的培訓體系,設計崗位需求的實用課程,幫助技術工人學習新知識、掌握新技能、增長新本領,不斷滿足企業對高素質高技能人才的需求。
師資雙向互聘,夯實協同育人保障
以推行學校、企業“雙導師制”為重點,以提升人才培養質量為目標,建立校企師資和技術人員互聘管理機制和中高企三方師資庫,學院從合作的中職學校和行業企業中聘任22名專家能手擔任客座教授,充分發揮校外杰出人才、優秀專家學者、技能大師在提升學院辦學水平等方面的作用,實現師資優勢互補、互聘互用。通過校企雙方人員雙向互聘,加強中高職學校“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為專業建設和人才培養提供高質量的師資隊伍保障,并努力形成常態化機制,推動校企合作深層次發展。
此外,學院還選派優秀專業教師和學科帶頭人深入各中職學校,開展師資培訓和學生技能提升實訓,與中職學校教師深化技術合作交流,與合作企業聯合開展技術應用、新產品開發等服務活動,以雙方師資隊伍素質的整體提高帶動企業研發水平整體提升。
未來,包頭輕工職業技術學院將著眼包頭市優勢產業集群發展,緊密對接企業技能人才需求,精準定位人才培養目標,不斷深化拓展中高企一體化人才培養模式,培養核心緊缺技術技能人才,提升人才培養的綜合素質和技術技能規格,積極打造地方產業轉型升級必備的人才“蓄水池”,讓職業教育更直接更好地服務區域發展,為包頭優勢產業集群升級提供新動能,貢獻職業教育的輕院力量。
(邵文祥 馮銀虎 姚錫鋒 楊廣文 張鵬)
(正文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