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网站|欧美福利小视频|国产亚洲一区二区在线|wwwproncom|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一线天视频

為中國自主汽車培育“紅旗工匠”

來源:中國教育報 時間:2022-07-03  閱讀:次   |
42.9K

  長春汽車工業高等專科學校始建于1952年,伴隨新中國汽車工業誕生,是中國首所專門為汽車工業培養人才的學校,也是全國僅有的專業覆蓋汽車全產業鏈的專門學校,被譽為“中國汽車人才搖籃”。2019年,學校獲批國家首批“雙高計劃”高水平高職院校建設單位,是吉林省僅有的“雙高”職業院校。3年來,學校以建設“世界一流”職業院校為目標,緊緊圍繞“雙高計劃”十大工程和兩大專業群建設任務,砥礪奮進、開拓創新,為中國自主汽車產業發展提供了強大的智力支撐和人才保障。

  高起點謀劃

  打造“紅旗工匠”人才培養高地

  制造強國呼喚“大國工匠”,自主汽車呼喚自主人才。學校堅定為中國自主汽車產業培育新時代“紅旗工匠”的使命初心,致力培養扎根中國大地,守匠德、立匠術、行匠道的“紅旗工匠”,將立德修身、技能報國、自主創新、追求極致的理念深植學生內心,為中國自主汽車產業培養高技術技能人才。

  學校發揮與中國一汽同根同源的文化優勢,深入挖掘“紅旗”品牌文化內涵,將“紅旗”品牌精神融入“紅旗工匠”精神價值體系,立體構建“一核四驅五協同”的育人體系,形成以“紅旗工匠”文化為核心的人才培養體系。以“立德修身、技能報國”為精神引領,大力弘揚紅色文化、大學文化、自主汽車文化和勞模工匠文化,充分發揮教學課堂、社團課堂、實踐課堂、家庭課堂和網絡課堂的聯動育人功能,解決自主汽車人才“根、魂、志、行”的關鍵問題,形成學校、企業、社會、家庭、學生多主體發力的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格局。

  學校主動融入汽車“新四化”浪潮,重點建設汽車先進制造和新能源汽車兩大特色高水平專業群。高起點建設“一賦能”專業群,高強度夯實“三輔航”專業群,高標準打造“二領航”專業群,實現人才培養供給側和產業需求側結構要素全方位融合。圍繞產教協同培養、校企“雙元”育人,精準對接汽車先進制造業高端技術技能人才崗位需求和區域人才需求,全面優化升級創新人才培養機制,建立多元協調、內外聯動的協同融合機制,實現專業集群與產業集群精準對接,探索具有中國特色的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創新模式。

  多年來,學校培育了一大批扎根中國大地、致力于民族汽車工業發展的“紅旗工匠”。他們中有中華技能大獎、中國青年五四獎章、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有全國技術能手、全國勞動模范、一汽勞模、大國工匠年度人物。學校培育的“紅旗工匠”已成為中國一汽產業轉型升級的主力軍。

  深融合改革

  塑造新時代職教創新四大品牌

  學校精準對接中國自主汽車產業人才需求,圍繞為中國自主汽車產業培育“紅旗工匠”的初心使命,努力構建“紅旗工匠”培育體系,打造了一批具有“紅旗工匠”培育特色的職教品牌。

  高端打造“紅旗工匠”特色文化品牌。“紅旗”品牌是新中國汽車發展史上的品牌標桿、民族記憶和文化符號,它開創了中國人自己制造汽車的偉大時代,寄托了新中國第一代造車人的愛國情懷。“紅旗”作為“國車”凝聚著老一輩造車人的智慧和汗水,70年的辦學歷程中,學校伴隨中國一汽發展壯大,以為中國自主汽車培育“紅旗工匠”為使命,構建了“文化引領、標準銜接、模式定向、課程互通、機制保障”的“一體三融六共”技術技能人才培養體系,為“紅旗工匠”終身發展奠定了文化根基。

  高水平打造師資品牌。學校大力推行“大匠名師”領銜專業改革,依托“筑巢引鳳”計劃,著力打造一支高素質“工匠之師”隊伍,通過“引培并舉、賽證融通”等舉措,全面提升教師隊伍整體素質。學校著力構建“雙師”結構,培育“雙師”素質,針對10個“雙高”專業校企聯合打造國家、省級技能大師工作室,培育專業群教學創新團隊,基于現代學徒制培養形成了穩定的企業師傅人才庫和充足的“雙師型”師資。

  立體化打造教學資源品牌。學校與中國一汽不斷強化課程資源供給,探索“紅旗工匠”“一夯基—二強技—三通道”的學徒模式,構建“工學交替、定向升級”的資源體系。基于“紅旗工匠”標準體系,開發建設新形態職業教育教材50余部,2門課程入選國家精品資源共享課,26部教材入選國家規劃教材。打造汽車智能制造領域“課程超市”,發揮汽車類全國大學生實習實踐基地作用,高水平建設“紅旗工匠館”,成為中國職業教育博物館重點專題場館。

  高起點打造職教社會服務品牌。中國一汽培訓中心建在學校,是一汽及其附屬企業技術技能人才培養培訓基地、吉林省第五批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基地。為企業提供65個工種的職業技能認證服務,年均開展社會培訓10萬人日。學校積極開發高端培訓項目,提升科研服務能力,助力一汽研發總院FH-0124特種車試制項目打破國外技術壁壘,節省成本4600余萬元。被中國一汽授予“特別支持單位”稱號。

  近三年,學校通過品牌塑造帶動人才培養,培育“紅旗工匠”人才5000余人,深受企業好評,其中80%成為企業一線骨干,100余人已成為企業班組長,“紅旗工匠”學徒制人才培養典型經驗在全國分享推廣。

  強引領賦能

  實現職教高質量發展五大提升

  學校精準對接國內汽車產業高端,探索“全鏈對接、集群建設、開放融通”的人才培養模式,形成了“校企融合、教培一體”的辦學特色和師資融通、資源融通、文化融通的校企合作模式,圍繞職教高質量發展實現校企融合、創新創業、治理能力、信息化、國際化等方面的五大提升。

  學校與一汽模具共建智能制造產業學院,校企共建理事會,建立會商機制,協同高效管理,共同開發課程,走出了一條課程“產自”工廠、師生“變身”師徒的高端人才培養之路。與一汽模具深度合作,校企雙方共同投入近2億元,按照工業4.0標準建設1.5萬平方米智能制造協同創新中心,面向未來數字化工廠,打造“一線五島三中心”產學研用一體化生產性實訓基地。承接紅旗C095、E115等真實汽車后地板數字化工廠建設項目,年均開展橫向課題10余項,科研產值達2000余萬元。與一汽啟明公司建立長期戰略合作關系,共同投入1億元,共建智慧汽車技術中試與虛擬仿真一體的教培研創融合的“雙線”訓戰體系。

  學校積極構筑職業教育集團化發展“資源高地”,作為全國機械行業新能源汽車職業教育集團和吉林省汽車職業教育集團理事長單位,牽頭明確全國機械行業新能源汽車職業教育集團的實體化運行,組織建設一批集教學、生產、培訓等多功能于一體的共享型實訓基地,教學資源在職教集團內實現全面共享。學校積極推動“雙創”政策落地,搭建“雙創”支撐平臺,構建“雙創”發展生態,打造“雙創”升級版。與長春汽車經濟技術開發區共建國家創新創業孵化基地,孵化項目60余項,取得知識產權30項、技術轉化18項,帶動學生1000余人創新創業,獲國家、省、市、行業級各類“雙創”競賽獎項100余項,被授予“吉林省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示范基地”榮譽稱號。

  學校全面深化辦學體制改革和育人機制改革,堅持開放治理、共同治理、分類治理,聚焦學校治理能力關鍵領域,探索實踐學校自主管理、自我約束運行機制,形成“開放辦學、多元主體、協調共治、合作育人”的治理體系。吸收政府部門、職教專家、行業企業代表,全面打造“五橫”(學校、專業、課程、教師、學生5個層面)“五縱”(決策指揮、資源建設、支持服務、質量生成、監督控制5個系統)內部質量保證體系。

  學校與華為等信息技術領軍企業開展深度合作,推進云計算、物聯網、移動互聯、大數據、人工智能、網絡安全等信息化技術項目,以產業學院、訂單班等形式助力傳統專業轉型升級。全面整合各類信息化管理系統,形成“平臺互通、信息共享、業務協同、普適終端”的“一站式網上辦事大廳”,賦能學校智慧服務,實現“全校一張網、數據一中心、服務一條線”的智慧校園2.0新生態。

  學校與一汽進出口公司共建海外人才培養基地,伴隨中國產品走出去,推廣中國方案和中國標準,面向“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提供服務。引進德國AHK國際化人才培養項目,與德國斯泰恩拜斯大學、普拉托夫南俄羅斯國立理工大學等國際知名高校開展“2+1+N”應用型碩士培養。2021年,學校成為全國中德先進職業教育示范中心,獲得專項經費支持。

  優服務創新

  助力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發展

  學校一路從新中國的造車夢想中走來,堅定扛起振興民族汽車品牌發展大旗。學校積極發揮吉林省“高教強省高職龍頭學校”作用,與中國一汽、長春市和汽車行業企業聯合共建“世界級汽車產教園區”,深度助力中國一汽、長春國際汽車城創建“世界雙一流”,共同打造“萬家”企業聚集地和“萬億”產值汽車城。

  學校緊緊圍繞服務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戰略、服務中國一汽“紅旗”戰略,大力實施“紅旗工匠”培育工程。多年來,學校培養了大批汽車行業高端技能型人才,他們中間有全國機械行業“技能大師”王洪軍,有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獲得者齊嵩宇,有中華技能大獎獲得者李凱軍,有中華勞動榜樣、國際叉車大賽冠軍朱久安,以及全國技術能手楊永修、劉巖、丁勇、谷強等一大批勞動模范、大國工匠和知識型高技能人才,他們已經成為全國汽車行業企業的脊梁。

  當前,學校正在積極推進中國特色職業本科層次教育工作,已被納入吉林省“十四五”教育事業發展規劃。面對自動化、網聯化、智能化、共享化的“新四化”發展趨勢,學校將以創新驅動發展為根本動力,深化產教融合改革,以高質量發展主動融入“一帶一路”倡議,深度參與吉林省“一主六雙”戰略布局和長春市“六城聯動”“四大板塊”發展規劃,努力建成“十個汽專”,為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貢獻更大力量。

  (王翼飛 李春明 李希林 田野)


  (正文結束)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