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大學、中國美術館共探校館合作新模式
強強聯手打造校外美育“課堂” ——清華大學、中國美術館共探校館合作新模式
作為中國美術最高殿堂和公共文化服務平臺,中國美術館匯聚了豐富的美育資源。清華大學與中國美術館之間的校館合作已經覆蓋了從展覽到收藏、公共教育的廣泛領域。為推動校館進一步合作,把美術館打造成為校園外的美育課堂,7月9日,清華大學和中國美術館校館合作會談在中國美術館舉行。會談圍繞完善研究生培養、美育推廣合作機制,搭建精品展覽交流平臺,通過藏品研究構建學術共同體,深化公共文化服務項目合作,強化清華大學美術學科在新時代的定位五個方面展開。
清華大學與中國美術館的合作由來已久,成果豐碩。中國美術館館長吳為山表示,清華大學在繼承傳統、發展創新、立德樹人等方面作出了杰出貢獻,特別是清華大學藝術與科學相結合的現代教育理念,為中國美術界帶來了新啟迪,激勵全國美術家在這一領域不斷探索,結成的累累碩果匯入中國美術館,成為國家藝術寶藏。在清華大學建校90周年校慶之際,首屆“藝術與科學國際作品展”在中國美術館展出,引起巨大反響。中國美術館曾為龐薰琹、張仃、吳冠中、吳良鏞、常沙娜、劉巨德、鐘蜀珩等一批來自清華大學的著名藝術家舉辦展覽,并藏有他們的大量作品。2016年,楊振寧、翁帆夫婦將珍藏的熊秉明作品捐贈給中國美術館。中國美術館還邀請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師李鶴、陳輝、馬文甲等參加“為新時代人物塑像”這一具有廣泛影響力的品牌公教活動。中國美術館既關注從清華園走出的藝術大師,也關注新一代的青年教師。前不久,中國美術館學術邀請系列展“意在具象——李鶴雕塑作品展”在中國美術館舉辦。
清華大學副校長彭剛表示,清華大學不僅擁有豐厚珍貴的藏品資源,還有不同領域學識淵博的專家學者,在文化傳承與創新、人才培養、文物活化利用等方面可以與中國美術館展開更為深入的合作,助力全民文化素養、審美素養的提升。
近年來,中國美術館大力支持清華大學的藝術教育、藝術學科發展,在清華大學邁向世界一流大學前列的新征程中,為推動校館合作新發展注入新動力。據介紹,2020年12月23日,中國美術館和清華大學簽訂合作協議,此后,雙方不斷拓展科學與人文領域的合作,在人才培養、藝術教育、國際交流等方面發揮各自優勢,在培養新時代青年、建設文化強國和教育強國方面持續發力。在此背景下,清華大學美術學院2022年藝術管理碩士研究生(非全日制)項目中新增面向美術館管理方向的招生名額,旨在為國內美術館行業培養復合型的管理人才。
美育是人才培養體系中重要的一環,一流大學與國家最高藝術殿堂的合作是打造校外美育課堂的有益探索。吳為山說:“希望我們這種校館合作模式能給各地的美術館提供借鑒。”(緹妮)
(正文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