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重慶電子工程職業學院中烏魯班工坊建設成果
傳承弘揚魯班精神 講好中國職教故事 ——聚焦重慶電子工程職業學院中烏魯班工坊建設成果
魯班,這位中國古代的杰出工匠,在中華大地家喻戶曉,已經成為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象征。職業教育國際化是我國教育發展的新趨勢,2018年召開的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提出實施“八大行動”,“在非洲設立10個魯班工坊,向非洲青年提供職業技能培訓”。《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明確提出開創教育對外開放新格局,鼓勵有條件的職業院校在海外建設“魯班工坊”。“魯班工坊”致力于培養合作國家熟悉中國技術、了解中國工藝、認知中國產品的技術技能人才,是中國職業教育國際化發展的重大創新,已成為中國職教“走出去”和服務“一帶一路”的重要探索。
國家示范性高等職業院校重慶電子工程職業學院聚焦“雙高計劃”建設目標,研究職業教育服務國際化發展戰略,緊密圍繞“一帶一路”建設,秉承向國外輸出優秀職業教育服務、宣揚我國“工匠精神”、助力重慶其他高職院校對非合作快速推進的宗旨,積極對接合作國經濟發展需求,于2019年12月籌備并建立了中非(烏干達)ICT學院暨中烏ICT魯班工坊。幾年來,學校通過與合作國緊密互信合作,優質有效開發國際化課程標準和課程資源,針對合作國本土化技術技能人才培養目標,打造魯班工坊優秀國際化教學團隊,成功構建了“工匠精神漂洋過海,職業教育授人以漁”的重電魯班工坊技術技能人才培養模式,切實輸出優質職業教育資源與先進技能技術,服務在非中資企業,講好“一帶一路”中國職業教育故事。
緊密對接需求,發揮專業優勢
確立適合的人才培養模式
中烏魯班工坊由重慶電子工程職業學院、烏干達麥克雷雷大學和創造太陽烏干達石油學院三方共建,致力于為烏干達乃至非洲培養電子物聯網和通信領域的本土精英人才。學生經過3年學習后,能夠獲得重慶電子工程職業學院和烏干達麥克雷雷大學的雙學歷證書。
在中烏魯班工坊的建設過程中,重慶電子工程職業學院因地制宜,不斷探索適合的實施策略和路徑、人才培養模式和管理政策。對接烏方信息產業經濟發展需求,發揮自身專業優勢,堅持平等合作、雙向交流原則,商討專業標準和人才培養方案,確定雙方認可的國際化專業標準和人才培養模式。
2019年12月12日,中非(烏干達)ICT學院暨中烏ICT魯班工坊簽約揭牌,標志著重慶電子工程職業學院以跨境辦學形式在海外實施學歷教育和技術培訓的開始。中烏魯班工坊聚焦信息通信(ICT)領域的職業技能培訓和學歷教育,為烏干達以及東非地區培養精通信息通信技術、了解中國文化的專業人才,提高本土信息通信技術水平,同時向華為、傳音等駐非中國企業以及其他同行業企業輸送技術技能人才。
為更好地因需而動、順勢而為,學校與烏干達麥克雷雷大學就建設物聯網專業所涉及的專業課程簡介、雙方現有課程資源、對方提供的教學實訓環境等方面進行了交互式交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則開展了國際連線,舉行了人才培養方案和國際化課程選擇線上研討會,確立了中烏物聯網應用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敲定了8門專業核心課程。同時就物聯網專業的合作、學籍與學制問題進行了深入探討并達成共識,即由麥克雷雷大學先提出學生培養方向和目標并選出課程,再由重慶電子工程職業學院確認可提供的課程。如此,學校緊密對接需求,發揮專業優勢,確立適合的人才培養模式,從根本上保證了教育教學的高質高效。
堅持優質有效,聚焦課程建設
奠定堅實的人才培養基礎
課程建設是促進人才培養質量提高的重要舉措,特別是當學習主體發生變化時,更需要根據學習者的實際情況,進行符合學習者認知規律的課程建設。重慶電子工程職業學院與合作國緊密互信合作,深入開發國際化課程標準和課程資源,取得了顯著成果。
為促進中烏魯班工坊技術技能人才培養質量的提高,進一步推動“雙高計劃”國際化能力提升和中烏ICT魯班工坊國際化課程建設,重慶電子工程職業學院成立了重電—中非ICT學院(中烏魯班工坊)校內工作組,工作組下設工作領導小組、人才培養方案制定工作小組、課程資源開發與師資培訓工作小組和留學生招生工作小組。對照物聯網應用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方案,聚焦8門核心課程的國際化課程標準和課程資源建設,順利完成了“物聯網工程導論”“數據網組建與維護”等專業課程的教學資源國際化建設和驗收工作。同時開發“中國傳統技藝”“匠鑄山城”文化課程,合作打造適合烏干達麥克雷雷大學中烏魯班工坊的漢語語言課程學習的需求。
為了優質有效地建設國際化課程資源,工作組邀請了ICT領域專家參與中烏合作辦學課程資源開發研討會,專家根據中烏合作辦學課程資源的建設情況,對課程資源建設提出了專業建議,切實保證了下一步工作計劃的順利推進。雖然不斷遇到困難和挑戰,但中烏魯班工坊的工作從未停滯,這艘見證中非友誼、承載中國人民智慧和熱情的航船,始終在踏浪前行!
師資培訓先行,打造優秀團隊
鑄就堅實的人才培養保障
重慶電子工程職業學院針對合作國本土化技術技能人才培養目標,堅持師資培訓先行原則,制定合理有效的師資培訓方案,打造魯班工坊優秀教學團隊,為跨文化語境下培養“精技術、通漢語、懂文化”的技術技能人才提供了強大保障。
為更好地為合作國培養本土化技術技能人才,2020年8月,學校挑選烏干達參與專業建設和學習的教師,根據對方提供的10名專業教師資料簡介,征集各課程負責人、專業主任意見,面向專業建設、教學能力需求,將挑選人員的建議反饋給烏干達麥克雷雷大學。為了進一步做好專業核心課程的教學計劃、師資培訓方案編制,高質量完成對麥克雷雷大學8名教師的培訓工作,順利完成海外招收教學工作,2021年6月,學校召開中非ICT學院(中烏魯班工坊)推進工作會,烏干達麥克雷雷大學為中非ICT學院(中烏魯班工坊)專門設置了新的專業,提供新的場地,并挑選專職教師實施合作項目。
2021年9月16日,烏干達魯班工坊師資培訓順利開課,來自烏干達大學電子信息工程專業的8名骨干教師參加了為期3個月的培訓。圍繞專業建設核心,重電中非ICT學院(中烏魯班工坊)將打造首批8門專業課程,并分期對烏方教師開展培訓,實現資源共享。學校各相關部門都非常重視此次培訓,精心打磨教學課件。培訓主講教師由英語水平高、對外交流經驗豐富、對非洲文化有一定了解的博士擔任。課程開展至今,教學效果良好,得到烏干達麥克雷雷大學受培教師的一致好評。此次師資培訓的順利開班,是學校深入推進中非(烏干達)ICT學院建設、探索在非洲開展境外合作辦學的一次重大突破。
傳播工匠精神,擴大國際影響
收獲豐碩的人才培養成果
技術交流和人文交流并重的中烏ICT魯班工坊建設,符合中烏兩國高等職業教育發展的需求,宣揚了我國的“工匠精神”,能使更多國外院校更好地了解中國的職業教育和先進的中國技術,了解和認識中國產品、中國企業,為中非職業教育共同體建設奠定了堅實基礎。麥克雷雷大學在ICT領域有較強的學科優勢,重慶電子工程職業學院的5G和電子物聯網技術也是先進的技術,雙方以開放合作的姿態共享發展成果,造福烏方國家和人民,促進了中外職業教育協同發展,為今后的長久合作架起了一座橋梁。
學校與東非地區排名首位的烏干達麥克雷雷大學合作并在該校設立“魯班工坊”,積極參與國際教育規則、標準、評價體系的研究制定,擴大了學校乃至中國職業教育的國際影響力。首次招生就收到了200余名學生報名,經過嚴格審核,遴選了30名學生作為第一屆新生。學校將加快研究和部署合作項目,不斷拓展合作廣度和深度,深入推進中烏魯班工坊建設,以緊抓人才培養質量為核心,共建資源、共享經驗,有效助力學校的“雙高”建設和重慶其他高職院校對非合作的快速推進。
學校與合作國院校共享中國先進的教育理念、教育模式,加強師資培訓,極大提升了師資國際化水平。在中烏魯班工坊建設期間,多名教師參加了“境外辦學一體化管理平臺使用與維護技能提升班”和“東非國家職業教育體系框架培訓班”。學校基于魯班工坊建設,成功立項重慶市國際化特色項目,將有利于進一步推進學校服務中非職業教育發展,帶動學校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國際合作水平和質量的提升,助推學校“雙高”建設和內涵發展。
工匠精神漂洋過海,職業教育授人以漁,合作互信必將開創美好未來。重慶電子工程職業學院將以魯班工坊建設為依托,積極打造職業教育“走出去”的“重慶智慧”,進一步架起我國職業教育與國際溝通的橋梁,讓中國智慧、中國精神走向世界,催生出更加絢麗奪目的教育之花!
(劉影 覃喬亦)
(正文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