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网站|欧美福利小视频|国产亚洲一区二区在线|wwwproncom|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一线天视频

賦能產業發展 助力學生成才 ——柳州職業技術學院推進創新創業教育

來源:中國教育報 時間:2022-08-26  閱讀:次   |
42.9K

  “雙高計劃”建設單位、國家示范性高職院校柳州職業技術學院將創新創業教育融入專業教育,立足服務區域企業轉型升級中的“小改小革”,探索形成一套基于企業一線問題庫、校企相長的高職學生實踐創新能力培養解決方案和改革成果。學校成為國家協同創新中心、廣西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廣西“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示范基地、全國高職院校創新創業示范校,連續21年獲評“廣西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突出單位”。

  “課賽訓研”一體化,專創融合

  “你用什么方法?怎么做?”柳州職業技術學院教師梁云在授課時,沒有像以往一樣對學生說“工作要求你這么做”,而是提出了上述思考性問題,以啟發學生的創新思維。梁云結合實訓裝備,分析裝備應用的技術和拓展應用的領域并提出問題讓學生思考,注重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和學習遷移能力。這種滲透創新創業教育的教學方法已經在學校全面普及。

  依托覆蓋全校學生的“就業創業教育”課程,學校開展創新創業教育融入專業核心課程工作十余年,創新形成了“課賽訓研”一體化專創融合育人模式。

  一是將“雙創”教育融入專業課程,改革課程體系與內容。實施“課程雙創”行動計劃,要求每個專業不少于2門課程明確“雙創”教育的目標、內容并結合“雙創”考核。實施“新技術引領”行動計劃,每個專業開設不少于24學分的新技術、新業態課程,共建成課程408門。

  二是將“雙創”教育融入競賽,競賽與“雙創”相互促進。以“雙創”大賽為抓手,帶動專業教學與教學內容和過程設計,通過比賽檢驗專業教學成果。設計實施以產業為導向,與地方名企聯辦“雙創”大賽,從2020年至2022年累計參賽項目13664個、學生4.2萬余人次參賽,參賽項目直接對接企業真實生產問題及需求。2017至2022年,學生參加“雙創”大賽累計64437人次,參賽項目共計17369個,獲國家競賽獎項162項,獲中國國際“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等競賽特等獎、金獎、一等獎15項。

  三是“雙創”教育融入專業實訓教學,提升實訓教學內涵。廣泛實施以行動導向教學為主導的多樣化教學方法,積極開展“翻轉課堂”等混合式教學模式改革,將課程目標落實到考核標準中;借鑒國家、行業標準,提升學生創新能力;開展學生綜合素質測評,形成全方位考核體系。打造有6000余名學生參加的“博奧機械協會”“大學生KAB創業俱樂部”等35個學生社團,形成“恒美公益”等系列品牌“雙創”實踐活動。結合學生專業,實施“一案到底+針對性分析畫布”教學法,實施“興趣培養—商業計劃撰寫—實物制作—產品推廣”的教學模式改革。通過項目體驗、路演、實踐來實現“雙創”項目與教學、創新的緊密結合。

  四是“雙創”教育融入研究項目。鼓勵引導學生開展“雙創”活動,實施與專業結合的“雙創”項目210項,發明專利授權56項。近三年立項大學生項目150項、橫向項目80項。開展技術技能精英“天工班”試點,依托學校工程技術實踐中心、大師工作室、創新創業基地開展教學和訓練。

  “課賽訓研”模式讓校內近4萬名學生受益,實現了教育與產業對接、學校與企業對接、教學與工作對接,助推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同時,反哺學校教學與科研,提高創新型技術技能人才培養質量。學校“就業與創業”課程入選國家精品課程和國家精品資源共享課,《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與就業指導》入選國家規劃教材,“創新創業基礎”入選國家文化產業資金支持媒體融合重大項目;創新創業團隊獲評國家職業教育教師教學創新團隊,團隊負責人許明獲評“全國優秀創新創業導師”;“打造‘三融合’創新創業育人生態圈”入選2021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典型案例;“產創耦合、專創融合,培養具有創業精神的創新型工匠”等4個案例入選2021年機械行業職業教育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典型案例。

  以企業一線問題為導向,產教耦合

  “我們一直都以企業的問題為導向機制、對接企業的需求來解決企業出現的問題,助力企業發展。企業的需求就是我們的需求。”學校機電工程學院副院長王富春說。螺螄粉產線項目就是把企業技術項目所需的創新引入創業的成功案例。柳州螺螄粉產業原來都是手工煮粉,包裝現場多為人工操作。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初期,螺螄粉火爆全網,供不應求,袋裝產品3個月后才能供貨。項目通過自動化生產方式解決產能和效率問題,又以機械化作業解決食品安全問題——教師以企業一線問題為導向開展研究已成常態。

  以企業一線問題為導向、產教耦合的高職學生實踐創新能力培養改革探索實現了“三個創新”。一是理念創新。創新性提出“小問題,大志向”高職學生實踐創新能力培養的新理念。二是方法創新。創新企業一線問題庫政校企“五步”共建法。政府部門搭臺,校企聯手,將企業問題與問題解決方案相結合,實現問題收集、篩選、入庫、跟蹤、解決全流程的信息化管理。企業問題源于生產管理一線,成果也服務于一線,在發現、研究、解決問題的循環中形成各類形式的知識成果固化,校企建設主體同提高共成長。三是模式創新。創新了基于企業一線問題庫的“課賽訓研”一體化高職學生實踐創新能力培養模式。頂層設計創新能力培養體系,組建大師引領的校企混編團隊,構建素養、專業、管理、創新“四體系”課程體系,企業一線問題進課程、進競賽、進實訓、進項目,將創新能力培養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

  創新創業教育與地方產業深度融合

  2016年,學校與柳州市柳東新區管委會共建集技術創新、技術成果轉化、創新創業孵化等功能于一體的多方協同技術技能創新服務平臺“協同創新研究院”,它將“雙創”教育融入產業發展,以區域產業需求為導向,圍繞人才培養、技術提升和社會服務,探索形成了人才、技術和文化融合,設備、平臺、成果和利益共享的“三融合四共享”協同創新機制。

  該院近年開展科技攻關項目逾400項,為企業提供技術服務800余項,引進(孵化)30余支“雙創”團隊,獲發明專利67項,科技成果轉化63項。學校科研水平大幅提升,獲市廳級以上科技項目206項,專利授權377項,助力逾三成柳州中小微企業高質量發展。先后入選自治區級技術轉移示范機構、國家協同創新中心、廣西“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示范基地;建成國家生產性實訓基地2個、國家示范實訓基地10個。工作案例入選2021年國家教育部門產教融合典型案例及機械行業職業教育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優秀案例。

  “高性能輕合金研發應用中心”是“協同創新研究院”眾多科技平臺里的一個。負責人樓華山博士率領的創新團隊與柳州市一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作開展科技攻關,以提升汽車輪轂材料的性能為企業助力。“一只輪轂節省了10元成本,2021年公司年產180萬只輪轂,節省下1800萬元,減掉的重量都變成了利潤!”一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辦公室主任龍先生說。這是學校“雙創”教育與地方產業深度融合發展眾多例子中的一個。

  2020年,校企共建“智能制造產業學院”“柳州螺螄粉產業學院”等7個產業學院,為服務地方產業轉型升級和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全新的產教融合平臺,取得顯著成效。作為飲食界產學研深度融合的典型,柳州螺螄粉產業學院以輔修班、訂單班等形式送教上門,為螺螄粉產業發展育訓賦能;參與柳州螺螄粉產業相關領域柳州市地方標準的制定工作,“預包裝螺螄粉辣椒油配料包制作工藝規范”等4個申報項目均獲立項;在兩屆中國國際“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中,螺螄粉項目獲得一銀一銅的好成績;2021年申報的“高職院校特色學院實踐探索——以柳州螺螄粉產業學院為例”獲柳州市教學成果獎一等獎。

  創新創業教育助推人才培養質量大幅提升

  十余年創新創業教育的實踐探索,使學校畢業生中涌現出大批柳州支柱產業轉型升級急需的具有創新意識與創新能力的優秀人才。其中,有一專多能、“全身是刀把把利”的丘柳濱;有國家技能大師工作室主持人、全國優秀教師甘達淅;有為鄉村振興創造2000余個就業崗位獲新華網報道、香蕉種植項目獲第七屆中國國際“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銀獎的文連軍;有潛心攻堅克難,擁有國家專利21項、軟著8項,自主開發工業機器人夾具設計專家系統1套,創業項目獲第六屆中國國際“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全國總決賽銀獎的黃浩;有2021年在第七屆中國國際“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中獲銀獎的在校生關意帆……

  學校畢業生中有12人獲全國、廣西五一勞動獎章,1人入選全國“大學生創業英雄”10強,5人入選全國“大學生創業英雄”百強,成立國家技能大師工作室3個。近5年,畢業生平均就業率逾90%,用人單位對畢業生就業工作滿意度達96%;畢業生創業353人,創造經濟效益4.89億元,累計帶動就業超2000人,為區域產業升級轉型發展提供了強大的人才支撐。

  創新創業教育,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重要途徑,是落實以創業帶動就業、促進高校畢業生充分就業的重要舉措。未來,學校將進一步深入貫徹“雙創”教育理念,鼓勵大學生自主創業,在服務創新型國家建設中作出更大的貢獻。

  (石玉丹 鞠紅霞 羅世華)


  (正文結束)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