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創新思政評價體系 促進長久實效育人
中國人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積極推進思政評價體系創新,圍繞學生學習發展的各個階段,不斷深化其在思政課程和社會實踐方面的評價主體地位,強化思政工作的育人本質,針對學生個性化發展需求不斷推進思政教育創新,提升學院思政教育長久實效育人成果。
創新專業課程思政評價體系
中國人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開展的思政教育創新,依托于思政教育與專業課教學的融合,通過相互促進、相互推動,不斷深化專業課的育人內涵。創新思政評價體系的建立也有效推動著課程思政的完善與優化,將思政教育評價拓展至專業課思政教育的效果評價層面,帶動思政教育的內容功能創新,提升思政教育和專業課思政育人的效果。
課程思政教學質量評價體系的建立,主要聚焦于課程思政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是否圍繞著專業育人展開。學院圍繞專業思政育人的教學實踐要求,立足專業教學和育人特色,在課程思政評價體系中囊括了診斷性和發展性評價。其中,診斷性評價是對專業課程思政育人內容的總結,注重挖掘課程思政育人的專業化特色;而發展性評價則注重引導思政教師和專業課教師在現有教學資源體系中不斷挖掘新的育人內涵和育人方法,將學生的專業發展與人格發展統一起來。
針對傳統專業課程思政評價中存在的“碎片化”現象,學院改變了以往的評價辦法,著力塑造更加科學、具體的評價手段,不是將專業課程思政視為專業課和思政教育的簡單相加,而是以育人為導向,不斷挖掘兩者之間的結合點和共通之處,一方面以專業課教學質量為重要考核指標,另一方面關注專業課程思政教學對學生專業發展和個人綜合發展的引導價值,積極推動課程思政在內容和方法上的創新。
在具體實踐中,學院充分考慮評價體系對學生綜合發展的作用,不只考查課堂教學質量,更注重以學生主體評價提升課程思政效果。與此同時,學院高度關注專業課程思政的育人特性,杜絕單一的教學質量評價方式,全面衡量專業課思政育人效果,確保教學實效與教學目標相一致,合理量化思政教育在專業課程教學中的發展性和引導性,從而將考查的重點從只關注教學、備課轉換到關注學生知識、能力等各方面的綜合提升。
強化專業課程思政育人特性
中國人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以促進學生學習發展為導向,不斷推進思政教育工作的具體化、學科化發展,著力為畢業生打造“大思政沉浸式課堂”,將思政元素與學生就業工作結合在一起。學院還針對學生的多樣化需求,不斷提升思政課適應性,并積極優化和調整思政評價方案,確保思政教育以學生的學習實踐效果評價為重要參考,不斷拓展思政教育的育人功能,充分滿足學生的學習和發展需要。
學院積極推動新文科背景下思政教育與專業課的交互發展,圍繞這一理念打造的課程思政體系不僅滿足了學生學習需求,同時以學科之間的交叉融合推動教學育人內涵創新,形成了課程思政教學的創新點和評價要素。學院以立德樹人為宗旨,以課程思政教學為基礎,構建特色鮮明的思政評價體系,不斷深化專業課程教學資源的育人特性,引導學生將人格發展與專業學習和實踐結合起來,以學生的專業學習和實踐質量作為重要指標,實現對課程思政教育質量的有效評價。
為了切實考查專業課程思政育人效果,學院整合學科體系、教學體系、專業實踐和思政實踐體系開展綜合評估,及時發現課程思政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據此不斷推進專業學科和思政教育的全方位優化與發展。立足于思政教育立德樹人的宗旨,學院不斷強化課程思政評價的實效性,不僅全面考查專業課教師的綜合能力和課程思政教學水平,還大力指導課程思政教學的具體實踐工作,通過集體備課、培養青年骨干等方式強化課程思政的專業化育人屬性。
這樣的課程思政教學評價體系充分激發了教師的主體責任,引導專業教師在課程思政教學中明確職責,根據各個專業學生的不同特點及學習實踐要求,積極探索課程思政教學內容方法創新,一方面強化了教師的職業道德和職業責任,另一方面也有效強化了學生的課程思政自主學習意識,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積極開展專業化思政理論學習。學院通過創新課程思政教學評價體系,有效推動專業課程和思政課程協同育人,以課程思政教學評價體系推動專業課程思政在育人方面的融合與創新,提升了課程思政體系的育人效果。學院還積極拓展課程思政教學評價體系的多樣化功能,建立常態化評議機制,提升教師課程思政教學質量、學生學習發展質量、學院學科建設質量,不斷完善課程思政育人體系,引領學生實現全面發展。
以育人為導向構建科學化評價體系
中國人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在思政教育中始終堅持實效育人的宗旨,不斷完善思政教育機制,舉全院之力打造具有學院特色和學科特色的思政教育“金課”,和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高精尖創新中心聯合打造全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網絡集體備課平臺,不斷推進思政教育科學化發展。
學院在完善的思政教育機制的基礎上構建思政評價體系,保證評價體系的各項指標與思政教學形式、實踐形式相對應,實現完整的思政育人目標。以課程思政為基礎,學院注重深化課程思政評價體系的復合型特征,讓評價指標充分覆蓋專業課程和思政教育的各個層面,既考查學生的專業理論水平,也考查課程思政育人實效,確保專業教學和思政教學效果的提升,以綜合育人評價為導向深化育人內涵,不斷強化學生在課程思政中的核心地位。
課程思政是當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以構建全員、全程、全課程育人格局的形式,推動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從這樣的理念出發,學院立足學生德育發展狀況開展課程思政評價,實現專業課與思政教學育人目標高度統一。課程思政評價體系在內容考查方面,高度重視學生專業能力培養與價值觀塑造的全面性和一致性,細化考核準則,圍繞學生成長的各個方面確立具體標準,帶動學生全面發展。評價體系以專業教學內容為主線,將思政教育的價值觀貫穿其中,各個模塊的設計重點突出、有的放矢,通過專業綜合素養的提升帶動人格發展,產生了良好的育人效果。
為了實現課程思政評價實施方法中結果測評與過程評價的統一,學院不過度關注教學效果,而是更重視課程思政育人的過程,通過正確的評價引導學生在課程思政教學中實現逐步發展。實現專業課教學與思政教育的統一,是學院開展課程思政的重要目標,既要提升專業課教學質量和學生學習質量,同時也要重視學生的綜合發展質量。為此,學院在課程思政評價中引入了過程性引導要素,科學評價學生的動態發展過程,關注學習效果的實時變動情況,用測評數據幫助學生實現過程性發展,讓專業和思政理論在潛移默化中產生積極影響。
學院還通過構建科學合理的評價組織,進一步完善思政評價體系,強化對學生學習、思政教學過程和課程體系的綜合考量,將學生的學習和參與效果評價融入其中,同時聚焦教師知識傳授和價值引導方面的過程評價,通過“雙主體”的路徑優化思政教育育人體系。在構建專業課程思政評價體系的過程中,學院積極借鑒先進經驗,多方研討、反復打磨,設置可行的評價指標,從評價數據中體現思政教育的實效,從思政教學中體現育人過程,確保每一個評價指標真實客觀反映育人實效。學院定期組織專家與優秀教師代表深入研討,圍繞專業特色不斷優化評價方法,讓評價體系充分匹配學院的思政建設體系和思政教育目標,以科學化的思政評價指標有效提升了育人效果,實現對專業課程思政的綜合考查和綜合指導,讓每一名學生都能通過思政教育實現可持續發展。
聚焦學生主體地位優化評價體系
中國人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以推動學生全面發展為出發點,積極推動思政教學和思政實踐創新,為學生的人格發展和就業發展創造有利條件。學院打造的思政教育“金課”高度重視學生的主動參與和反饋,不僅讓學生“聽進去”,也鼓勵學生“講出來”,通過思政課程微視頻展評等形式多樣的活動實現思政教育機制創新,提升思政育人效果,踐行思政教育立德樹人的目標。
思政評價的主體直接體現了思政教育的育人目標,也是構建高校思政評價體系的基本前提。傳統思政評價體系往往將教師和行政部門作為評價主體,檢查、管理和監督思政教育教學和實踐效果,而學院將學生的學習和發展作為開展專業課程思政評價的重要標準,不斷強化學生在思政教育及評價體系中的主體地位,結合學習需求、學習目標、參與度、反饋度等多樣化指標開展專業課程思政評價。將學生作為思政評價的主體,還體現在學院對學生主體感受和學習實踐效果進行全面考查,用直觀的評價指標考查思政教育落實情況。
針對專業課程思政中可能存在的問題,學院也以學生主體地位為出發點,依托學習需求和發展目標,逐一考查學院領導、專業教師、行政人員在具體思政教育工作落實中的表現,以課程思政體系為立足點,形成對課程思政體系、組織和保障措施等各環節有針對性的反饋評價。在明確以學生為主體的思路指導下,學院構建的專業課程思政評價體系不僅能夠及時發現并彌補硬件教學設施和軟件資源配置方面的不足,還能夠根據各個階段學生發展需求進行卓有成效的調整優化,切實推動了學院學科建設、師資隊伍建設和行政管理的科學化發展。
中國人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深入剖析思政教育教學實踐中學生知識、能力、思想、情感等方面的發展情況,依據各方面發展要求實現思政教育全過程綜合考查評價,將學生的主觀體驗與評價體系的客觀量化效果相結合,以動態化、過程化評價體系推動思政教育創新,進一步深化專業課程與思政教育優勢互補,建立起具有特色的思政教育模式。學院立足于專業課程思政評價體系,努力將思想價值引領貫穿于課程設置、教材選編、課程反饋等方面,加強對學生專業課知識水平、綜合能力、綜合素養的考查,充分考慮評價指標的可操作性和適用性,搭建開放多元的評價系統,引導學生在科學的育人實踐中積累智慧、增長才干、實現全面發展,成長為可堪大任的優秀人才。
(白翔宇)
(正文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