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网站|欧美福利小视频|国产亚洲一区二区在线|wwwproncom|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一线天视频

堅持“五創”:重基礎、強內涵、創場景 ——成都大學創新創業學院特色強院之路

來源:中國教育報 時間:2022-08-31  閱讀:次   |
42.9K

  成都大學厚植“雙創”沃土,2015年11月成立創新創業學院,成為四川省內乃至全國較早成立獨立設置創新創業學院的高校。學校深耕“雙創”教育改革8年,堅持“五創”,“重基礎”“強內涵”“創場景”,構建“一體三貫通”“雙創”教育模式,出臺《成都大學進一步支持大學生創新創業行動計劃(2022—2025)》,真正將“雙創”教育貫穿人才培養全過程,“雙創”教育成果獲四川省教學成果獎一等獎,學校獲批省級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范高校、省級創新創業教育實踐基地,國家眾創空間入選“中國百家特色空間”,走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地方應用型高校創新創業學院特色強院之路。

  “創自己”——“雙創”學院也是一名“創業者”

  萬丈高樓平地起,“雙創”學院首先學會“創自己”。2015年,“雙創”學院以夯實雙創基礎教育為起點,開啟強院建設之路。從僅有的兩名教師和幾支創業學生團隊起步,以“化緣”來的桌椅、“幫扶”來的資金、“拼湊”來的項目開啟了艱苦的創業路。從簡易園區到2016年獲批國家眾創空間,被萬名創業者票選為“中國百家特色空間”,校內“雙創”空間突破2萬平方米;從全校首批7支學生創業團隊入駐龍潭大學生創業園區到孵化本科生自主創辦企業163家、高新技術企業5家,學生創辦企業和研發項目帶動相關企業產值近10億元,便捷、全流程的創業服務體系全面形成;從全校僅有1門創業必修課、開設33門“雙創”課程到立項百門專創融合課程,“創新創業課程群”獲批省級一流本科課程,“雙創”課程全面納入人才培養方案;成立“雙創”基礎教研室,創立新經濟院士(學部委員)工作站,川內首次引入斯坦福創新創業課程實驗中心,創辦全省乃至全國首個創意經濟輔修專業,全面完成“雙創”教育引領性研究布局;從最初只專注于學生創業團隊培育到在眾創空間內建成省內首個高校“學習強國”學習小站(成都大學“雙創”站),探索黨建引領國家眾創空間發展特色路徑。雙創學院作為學校創業進程中的一員,守初心,擔使命,“當好學生創新創業第一公里筑路人”,學校在中國大學創業競爭力排行榜中從2015年的第468名提升至2019年的第93名。2022年,在學校黨委的堅強領導下,在各部門,學院的大力支持下,“雙創”學院堅守初心,筑路修橋,創新賦能,攜手突圍,在第八屆中國國際“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中,共25個參賽項目晉級省級決賽,晉級總數位列全省參賽高校第六,獲得省級金獎6項、銀獎19項,金銀獎數量位列全省參賽高校排名第六,4個參賽項目被推薦參加全國總決賽,實現國家、省級獲獎數量大幅提升。

  創機制——“雙創”學院要做抓落實的實干者

  “雙創”教育需要精耕細作,“雙創”學院要做抓落實的實干者。“雙創”學院以機制創新,強化內涵建設,按照“統一設計、統一管理、統一運行”的建設原則,2016年建成國家眾創空間,構建起全國少有的“‘雙創’學院+國眾空間”整建制運行機制,“雙創”學院與國眾空間在“空間設置、人員管理、經費投入”上形成“一盤棋”,發揮國眾空間核心樞紐作用,聚集“雙創”教育資源,消除資源性障礙和機制性障礙,統籌校內外各級各類支持系統聯動,凸顯“1+1>2”的資源疊加效應,形成機構、制度、管理、平臺、資源和人才培養一體化的運行機制,徹底解決了“雙創”教育與“雙創”場景嚴重脫節、課堂成果與項目孵化嚴重脫節、“雙創”教師與創投導師嚴重脫節的三大痛點問題,學校“雙創”資源實現高效率統籌,服務區域發展貢獻度顯著提升。

  同時,學院構建“雙創”教育融入人才培養體系的系統制度,用制度創新為大學生創業保駕護航。出臺并實施《成都大學進一步支持大學生創新創業行動計劃》《成都大學國家眾創空間管理辦法》《成都大學創新創業類學分認定與管理辦法》等30個文件,實現“雙創”教育與人才培養一體化運行“三體現”,即在各學院各部門目標考核、經費分配、資源分配中體現,在教師職稱晉升、績效考核、人才選拔中體現,在學生綜合素質測評、評獎評優、學分置換中體現。

  創場景——“雙創”學院是協同創新的拓業者

  “雙創”資源是“雙創”教育的重要“土壤”與“工具”,“雙創”學院匯聚資源,爭做拓業者。“雙創”學院堅持功能整合設計理念,創新教育場景,打造沉浸式“雙創”教育場景,實現教學場景與“雙創”場景的有效融合,構建起課程開發、項目共孵、師資共享、成果共享、資源共建的“雙創”教育共同體。

  堅持黨建引領,通過“黨建+‘雙創’”探索國家眾創空間黨建創新,讓“學習強國”線上和線下聯動,帶動和引導全校黨員師生在“雙創”場景中開展沉浸式黨史學習教育,構筑起黨史學習教育的多維矩陣和全新場景,為師生提供融思想陣地、美學空間、“雙創”實踐為一體的學習實踐平臺。學生“藝術+精準扶貧”脫貧攻堅特色項目,助力九寨溝縣馬家鄉和天全縣紫石鄉、老場鄉、仁義鄉實現脫貧,輻射群眾超過10萬人,該項目立項國家“根生沃土”重點項目,入選重點扶貧案例。

  “雙創”學院通過自主設計、功能優化、空間拓展完成國眾空間建設,建成“三區兩室一中心”(創意區、創業區、實訓區、創意室、路演室、“雙創”服務中心),配套高品質“雙創”服務,建立版權服務工作站、成果轉化中心等線下服務平臺,引進成都市“科創通”線上服務平臺,將“課”建在“空間”里,實現“雙創”空間與教學空間、現實與虛擬的育人場景聯動,形成連接教學與“孵化”、線上與線下、校內與校外的教學、“孵化”、服務“三位一體”的核心樞紐平臺。同時,發揮國眾空間核心樞紐的資源聚合功能,融通校內外資源,拓展“雙創”空間。以校內國家眾創空間為“一個核心”樞紐,建成校內專創融合第一圈、環校產教融合第二圈、區域校城融合第三圈,形成“一核三圈”“雙創”實踐平臺,構建專業實踐教學與“雙創”教育聯合載體。目前已建成國家眾創空間、四川省新型眾創空間、“成龍谷”專業孵化器等“雙創”實踐平臺,獲各級、各類“雙創”載體授牌16個,與戴爾科技集團、網易成都數字產業基地等共建“雙創”實踐基地10個;與創夢空間、成都經開科技產業孵化園等國家孵化器聯建載體17個;專業實踐教學在“三圈”平臺中完成,行業前沿性技術通過“三圈”平臺引入專業教學,產教研融合“雙創”項目依托“三圈”平臺研發與轉化,課程教學在現實應用場景中實施,將課、訓、賽建在真實場景中,實現現實場景與教育場景互通,“雙創”資源高效統籌,形成良好的“雙創”生態系統。

  大學“雙創”生態如何與區域經濟互融互通?“雙創”學院面向區域發展需求,主動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以產業帶動創業,與首批“全國青年創業示范園區”武侯青創園簽署共建協議;在新基建、教育領域布局“雙創”增長點,與戴爾科技集團合作建設新基建前沿信息技術實訓中心,搶抓“雙減”政策,建立青少年創客教育中心。面向新職業,與錦江新興傳媒功能區建設直播人才培養實踐基地,開設相關輔修專業,形成電商直播人才培養方案,與博拉青聚數創(成都)科技有限公司籌建大數據數字營銷研究院。與麥可思數據(北京)有限公司、用友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建“創新創業人才特質評估與精準培養實驗室”,實施個性化的“雙創”課程匹配計劃。同時,發揮區域優勢,與多個省(區、市)建立跨區域合作協同育人平臺,成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創新創業聯盟副理事長單位,與上海高校“雙創”實踐聯盟共建滬蓉“雙創”教育研究中心,建立成都市海峽兩岸大學生創業基地、中關村人才特區創業就業實踐基地,共同探索校城“雙創”教育資源共建共享、協同發展新機制,共同研發“雙創”課程,共享“雙創”資源,共建產業項目孵化載體與孵化器,提高學校服務區域貢獻度。實施全球協同鏈接,牽頭成立國際友城高校聯盟,聚集城市全球合作資源,構建融“雙創”課程設計、實踐活動、師資隊伍建設、“雙創”園區設計、項目孵化與研究、國際大賽等為一體的國際化“雙創”平臺,聚集國際“雙創”資源,拓展學生“雙創”全球視野,提升學校“雙創”教育國際化能力。

  創成效——“雙創”學院是引領示范的推動者

  “雙創”彰顯時代特色,推進創新發展,“雙創”學院做“雙創”引領示范的推動者。學院以打造“雙創”品牌活動作為“雙創”教育的重要抓手,將其貫穿人才培養全過程,承辦成都市“創業天府·菁蓉匯”青年文創專場活動、“蓉城創響”創新創業大講堂12場,舉辦“CC創客校園行”系列活動等,超千萬人次在線參與。舉辦成都海峽兩岸大學生創新創意大賽、成都國際友城高校聯盟大學生創新創意大賽、國際青年創意40小時創意訓練營,16所海內外高校參加。品牌活動營造了濃厚的“雙創”文化氛圍,激發了師生參與創新創業的熱情。

  “雙創”教育的落腳點應在推進人的全面發展上,“雙創”學院始終堅持以學生為中心,與學工部、教務處、研究生處、科技處、校友會、各學院等多部門、單位形成“雙創”合力,助力學校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近5年,學生“雙創”能力顯著提升,獲得國家級別獎項1206項、省級獎項2575項,其中獲得中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省級以上獎項103項。學校連續5年獲得四川省“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優秀組織單位表彰。學生獲知識產權1768項、專利1310項,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省級及以上立項816項。近5年,學校畢業生平均就業率超過95%,高出全省高校平均就業率,在蓉就業率達到70%,畢業生入職騰訊、字節跳動、國家電網等世界500強企業。3人被評為全國大學生就業創業典型,2人入選全國大學生創業英雄百強。孵化創業團隊服務區域產業發展,學生吳柏強創辦成都海逸機電設備有限公司,為殲20定制開發旋轉動力系統,為中國中車集團定制開發空軌巡檢系統;學生創意團隊承擔大運會獎牌綬帶設計,創新運用蜀錦工藝,向世界展現巴蜀華彩。

  創未來——“雙創”學院做好與時俱進的守業者

  回顧過往,“雙創”學院努力做好一名與時俱進的守業者,面向未來,不懼困難,在建設特色鮮明、國內一流的應用型城市大學的新征程中勇于擔當、主動作為,堅持“思創融合、專創融合、科創融合、產創融合”,與“四新”建設深度結合,加強省級“雙創”教育實踐基地建設,實施“四創融合”創新創業專項建設,完善創新創業人才特質評估與精準培養實驗室建設,優化“雙創”人才特質評估體系,著力建成高層次“雙創”支撐服務平臺、高質量產教融合協同創新中心,推進“雙創”教育與思政教育、專業教育與實踐教育有機融合,構建起校城融合的關鍵性“雙創”樞紐平臺,“雙創”賦能城市發展,積極服務區域建設,實現“雙創”學院高質量內涵式發展,為學校高水平建設高質量發展貢獻“雙創”力量。

  (陳烈 劉巧玲 白濤濤 熊姝聞)


  (正文結束)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