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网站|欧美福利小视频|国产亚洲一区二区在线|wwwproncom|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一线天视频

南京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以“三度”為基石 培育時代新人

來源:中國教育報 時間:2022-09-03  閱讀:次   |
42.9K

  南京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共青團始終按照“貫徹黨的要求,體現時代特征,滿足青年需求,積極擔當作為”的總體思路,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以切入青年生活朋友圈為根本依托,以融入青年培養共同體為根本價值,使團委工作有使命信念的高度、有關懷學生的溫度、有充滿力量的強度,為時代新人的培育不斷開創新局面、作出新貢獻。

  使命高度——堅定立德樹人使命感,錨定奮斗航標

  通過聚焦主題、問題導向、浸潤融入,學理論、沉理念、融工作,堅定立德樹人使命感,促使先進思想引領工作扎實堅定。通過打造“百年黨史青年說”“百年黨史接力跑”“聚合力·共抗疫”等活動,引領青年實現個人社會價值,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發掘教育契機,讓抗疫成為學生成長的“磨刀石”,引導青年在共克時艱中磨礪成長。

  聚焦主題,理論“學上去”。學院團委突出政治學習,以“青年大學習”為抓手,積極營造“導學、講學、研學、比學、踐學”的良好氛圍,讓理論學習的觸角延伸到基層團組織的“神經末梢”。通過“馬克思主義·青年說”“基層團支部書記大比武”等活動,以青年喜聞樂見的形式傳播科學理論、開展思想引導,形成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生動局面。

  問題導向,理念“沉下去”。學院團委加強對團學工作新時代、新形勢、新任務的研究,把解決思想問題和解決實際問題相結合,將工作思考轉變為工作研究、工作實踐。將思想政治工作的“鹽”同各種時尚化、生活化的“食材”相融合,讓學生“吃得下”、記得住,良久有回味,始覺甘如飴。

  注重浸潤,工作“融進去”。學院團委以“融入青年、代表青年、服務青年、發展青年”為標準,圍繞黨性修養、育人初心、擔當作為、能力素質四個方面,緊扣立德樹人,增強思政教育的針對性,以組織建設、學生骨干培養、榜樣選樹、文化熏陶、創新實踐、志愿服務、“網上共青團”等為突破口,形成“院—班”二級聯動工作格局。

  關懷溫度——切入青年生活朋友圈,催生奮斗動力

  通過聯系青年、服務青年、凝聚青年,切入青年朋友圈,堅持以生為本,讓共青團工作融入理念彰顯溫度。

  聯系青年,做到“身入”。一是通過團代會、學代會、學生會組織等深入學生,通過“三聯系”制度,持續把團的組織、陣地、服務、團干部和影響力推送到學生身邊,從根本上提升團的引領力、組織力、服務力;二是強化“青年講師團”建設,通過深化“青馬工程”“信仰公開課”“我的青春故事報告會”等活動,打造好“青年身邊的思政課堂”,實現“支部全覆蓋、學生受教育、基層有活力”的工作目標,把充滿青春氣息的宣講送到青年身邊。

  服務青年,做到“心至”。一是實施第二課堂“成績單”制度,進一步規范對第二課堂活動的價值引領、過程監督、質量把控,完善評價制度體系,持續推進學生活動提質增效;二是通過“提案大賽”“集策信箱”等平臺建設,切實維護青年權益,持續打造學生“想得到、找得到、靠得住、離不開”的服務型組織;三是整合多方優勢資源,聯合學校后勤等相關部門,創新開展勞動教育,推動勞動實踐與專業學習、社會實踐、創新創業相融合。

  凝聚青年,做到“神會”。推動校園文化多元融合,深入探索校園文化在思想引領、素質提升、情操塑造、氛圍營造等方面的作用,打造“健康、活潑、高雅、時尚”的校園文化氛圍。探索具有時代特征、校園特色和青年特點的美育實踐新模式,把“想講的”變成學生“想聽的”,把學生“想聽的”融進“想講的”。如借助學校青年創業品牌“MY工作室”,利用青年喜歡的方式與載體,創新引入前沿技術和時尚元素,綜合運用動漫、短視頻、H5、VR等手段,制作推出一批兼具思想性藝術性的文化產品,創新性地向青年供給正能量充沛的思想文化宣傳內容。

  力量強度——融入人才培養共同體,增添奮斗活力

  通過組織育人、實踐育人、文化育人等多層次多角度構建青年人才培養共同體,彰顯出時代力量。

  組織育人重力度。從嚴治團,形成“點線面”運行機制,以共青團干部為原點,對接聯系基層組織,延伸深入基層的“線”,影響輻射全院團支部的“面”;緊扣黨團血緣紐帶,抓好發展黨員工作的“育苗”“推優”,以青年馬克思主義培養工程為重點,為黨培養和輸送信念堅、政治強、本領高、作風硬的青年學生骨干;啟動“磐石計劃”“菁英人才計劃”“先鋒骨干計劃”等,細分群體、分類指導,建立動態化人才選拔機制,創新學生骨干培養體系。

  實踐育人拓廣度。引導青年在社會實踐中受教育、長才干、作貢獻。一是策劃開展富有時代特色的社會實踐精品項目,系統推進暑期“三下鄉”實踐活動,將社會實踐工作與“第二課堂成績單”、“挑戰杯”賽事、“百校千企萬崗”就業幫扶等項目深度結合。二是積極開展志愿服務項目。主動承接向“最美逆行者”致敬系列志愿服務工作,常態化開展“七彩假期”“學雷鋒志愿服務月”“暖冬行動”等活動,創新開展大學生志愿服務項目交流展示會,同時依托志愿者打卡器、PU平臺等構建完備的志愿者管理體系,實現志愿服務線上線下融合發展的格局。

  文化育人明態度。緊扣時代脈搏,推動校園文化的多元融合,深入探索校園文化在思想引領、素質提升、情操塑造、氛圍營造等方面的作用,打造向善向上向美的校園文化氛圍。通過開展積極向上、格調高雅的文化藝術節,舉辦各類主題文藝匯演、情景劇大賽、辯論賽、書畫藝術作品展等活動,分層分類引領學生活動,將“一鍋煮”轉化為“烹小鮮”,不斷提升文化活動層次,深化文化育人時效。

  學院團委將堅定不移站在理想信念的制高點,把大學生思想政治引領作為主責主業,充分發揮共青團天然植根于學生中間的優勢,利用其輻射面廣、機動性強的特點,真正將以青年為中心的工作理念落細落實落小,促進共青團工作與青年事業發展深度融合,不斷培育時代新人。

  (李艷艷)


  (正文結束)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