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网站|欧美福利小视频|国产亚洲一区二区在线|wwwproncom|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一线天视频

東北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部 強化知識產權教育 筑牢創新創造意識

來源:中國教育報 時間:2022-09-14  閱讀:次   |
42.9K

  知識產權是基于知識創新和知識創造的權利,與高等教育息息相關的知識產權包括著作權、專利權等。不斷增強知識產權教育是高校全面確立和培育師生知識產權意識、弘揚和倡導創新文化的有效途徑。東北師范大學作為“雙一流”高校,基于自身辦學特色,全面創新知識產權教育理念,合理配置教學資源,注重知識產權硬件設施配備,不斷加強知識產權師資隊伍建設,以科技競賽等實踐活動提升學生知識產權意識,在“創造的教育”理念指引下培育學生尊重知識、崇尚創新、誠信守法、公平競爭的知識產權文化意識,全方位助推經濟高質量發展,激發經濟發展新動力。

  創新教育理念

  培育知識產權意識

  學校充分考慮自身師范教育辦學特色,提出“創造的教育”理念,在培育學生創新意識、創造能力上狠下功夫,創設教學軟環境激發學生創造激情,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培養更多高質量優秀人才,助推經濟快速、健康、向好發展。

  首先,學校注重培養學生創造的意識。學校鼓勵教師開展“創造的教育”,多角度、多維度創設多種情境,提出不同角度、不同深度的好問題,引發學生積極思考和深入鉆研,培養創新型教育人才,幫助學生在未來的教學生涯和職業發展之中具備創造的意識,并在教育實踐中理解、認同和傳播創造精神。學校定期開展“創造的課堂”本科生教學創新大賽,引導學生潛心治學、開拓創新,切實提高創新精神、創造意識和創新創造能力,并在大賽具體要求中明確參賽課程、設計必須真實、合法,不得侵犯他人知識產權。

  其次,學校注重培養學生創造的能力。教師從傳統教學注重演繹的教育方法轉向更加強調歸納的教育,引導學生通過經歷過的事件,推斷出沒有經歷過的事件走向,由復雜、煩瑣且具有內在邏輯關系的一系列單個、具體的事實,概括出事件背后隱藏的客觀規律,教會學生推理。教師在教學中引導學生通過思維和親身實踐的經驗去感悟和積累,達到會提問、會聯想、會操作的教學目標,教會學生儲備必要的知識、創造的思維,把握更多創造的機遇。

  最后,學校注重培養學生創造的激情。學校注重調動教師講課的情緒,創設教育軟環境,營造尊重創新、保護知識產權的良好校園氛圍,讓每一名學生都能在專業知識學習等方面至少經歷一次完整的創造過程,以實踐體驗增強學生的獲得感和參與感,激發學生探索欲望,鼓舞學生創造激情,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配備硬件設施

  筑牢知識產權教育根基

  知識產權通過賦予智力成果的創造者以排他性使用權和轉讓權的方式,將具備無體性與自由流動性的知識轉變為屬于創造者的財產,以滿足科技發展、社會進步和保護某些特定利益的公共政策的需要。學校注重自身知識產權硬件設施配備,為教師教育教學、學生知識產權發明創造提供優質知識產權信息服務,筑牢知識產權教育根基。

  第一,學校依托圖書館大量館藏電子資源,建立知識產權信息服務中心,在知識產權信息服務方面積極探索與轉型,培養了多名專利代理師、技術經紀人、知識產權專員等專業人才,面向校內科研團隊提供全流程、全方位知識產權信息服務,助力學校科研創新與成果轉化,以科學成果指導經濟發展。如對于處在研究結題階段的科研團隊,信息服務中心提供專利申請、專利挖掘、專利查新、專利布局等方面指導;在轉化運用階段,可提供專利檢索服務,證明其法律性、技術性及有效性,為專利報獎與成果轉化提供依據,規避研發風險。這一知識產權信息服務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學校教師科研的效率,助推了科研進度。此外,知識產權信息服務中心申報“國家中小企業公共服務示范平臺”成功,學校將再接再厲,在現有基礎上,進一步完善服務功能,不斷提高服務能力,創新服務模式,擴大服務范圍,增強服務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在為廣大中小企業提供優質的知識產權信息服務方面,切實發揮智力支持和示范帶動作用。

  第二,學校不斷建設和完善高質量科技創新服務體系,將國家的經濟發展需要作為辦學的選擇。學校利用信息資源和人力資源優勢,發揮內外聯動機制,自我革新、開拓進取,以高校國家知識產權信息服務中心為基地,繼續探索科技成果創造與轉化的新路徑,促進高校產學研融合發展,在創新體制機制、提升服務能力、團隊建設等方面繼續發力,對內服務好師生,支撐“雙一流”建設,對外服務好社會創新主體,積極參與和促進地方經濟發展。中心的信息服務功能為全國高校圖書館知識產權信息服務提供了優秀范例。此外,學校與中國高等師范院校科教融合創新平臺、國家知識產權運營公共服務平臺等單位開展長期合作,收集整理國內企業技術需求信息,組織專業領域科技成果推介會,開展校企對接業務咨詢、洽談、推廣等工作,以技術需求為導向開展技術攻關,促進科技創新與科技成果轉化,尋找新的經濟增長點。

  第三,學校為有效解決科技成果準確價值認定與精準對接兩大難題,注重以校企合作方式進行科技成果轉化,助推經濟發展。如學校與國家綜合性產權交易平臺廣州產權交易所達成合作協議,共同簽署《知識產權交易與運營合作協議》,帶動學校科技成果轉化。學校按照吉林省部署要求,開展2022年“吉林省企業家日”活動,與科學家、企業家互動、交流,積極組織各學院征集科技成果產業化項目信息,征集范圍涉及新能源、新裝備、新材料、新農業、新旅游、新電商“六新產業”,還涉及食品、消費品、醫藥健康、人工智能、電子信息等產業。征集活動帶動了科技成果產業化。此外,學校積極遞交全國專利文獻服務網點的相關材料,已通過審核批準,未來將繼續為校內師生、社會群體更好地提供信息咨詢、文獻與專利查詢等信息服務,體現公益信息服務職能。

  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全面普及知識產權教育

  學校深諳教師在知識產權教育中的中流砥柱作用,注重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全面普及知識產權教育,創設交流互動的平臺,邀請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專家、學者到校舉辦系列講座。

  第一,學校以教育培訓更新教師知識產權知識儲備,開闊教師眼界和知識產權教育格局。如特邀來自知名高校、國家知識產權部門、知識產權出版社等單位的業界翹楚、專家學者到校,舉辦高校知識產權信息服務培訓班,闡明高校圖書館知識產權信息服務發展現狀及問題,圍繞高校知識產權信息服務中心建設辦法等內容展開深入交流與學習探討。講座內容將知識產權新理念呈現在教師面前,有利于高校貫徹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和國家知識產權戰略,增強高校培養知識產權信息服務人才教育能力。

  第二,學校依托科學技術處定期舉辦教師科技培訓班,增強教師知識創造科研能力水平,提升教師綜合素質與教育教學能力。如學校科技處舉辦了理科青年教師科技培訓班,邀請校長助理兼科學技術處處長馮江介紹學校及全國高校科研的整體情況,吉林省科技計劃項目總體情況,科研項目的申報渠道、程序、時間安排及各級各類獎勵的申報程序、專利申請、科技成果登記、知識產權保護等情況,幫助青年教師進一步了解了國家和吉林省科技攻關項目的種類及申報渠道,熟悉科研項目申報、科研成果登記、科技獎勵評審工作的流程,實現盡快盡早提升。

  第三,學校定期邀請國家知識產權相關工作人員到校座談,解答教師專利申請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和難題,給予專業、科學、高效的指導。如邀請國家知識產權部門專利審查員進校交流座談,分別以“專利審查質量管理簡介”“規范專利申請行為、促進專利申請質量工作情況介紹”“專利申請文件的撰寫”“專利申請與審查的具體要求和主要流程”“PCT概述及國際申請的程序”為主題進行講解,貼近教師工作實際,針對性強,為一線教師和碩博研究生科研工作指明了方向。

  創新實踐教育活動

  磨煉知識產權技藝

  學校以資金和政策鼓勵和支持開展發明創造、文藝創作等競賽活動,承辦和主辦國家、省級、校級大學生知識產權相關知識競賽,通過組織開展新聞發布、培訓宣講、案例宣介等創新實踐教育活動,磨煉學生知識產權技藝。

  第一,學校秉承“科技興則民族興,科技強則國家強”的教學理念,以科普實踐教育活動的形式,鼓勵學生參加科技競賽。一方面,學校以首屆吉林省知識產權競賽為切入點和教育抓手,直接面向在校學生開展版權保護教育,學校多名學生在競賽中獲獎。另一方面,學校積極舉辦科技周系列教育實踐活動,如以紫外光為主題的科普大賽活動,充分調動本科生、研究生、指導教師的積極性,緊密圍繞“什么是紫外光、身邊的紫外光、如何獲得紫外光、紫外光的大用途”等方面征集作品、組建創作團隊,產生了以“紫外光固化”“紫外光與防曬霜的相愛相殺”“準分子紫外光眼科手術”等為代表的優秀科普視頻作品,為學生了解科學知識提供了便捷通道。此類活動激發了師生投身知識產權及科普教育的極大熱情,有利于學生將所學應用于社會實踐全過程。

  第二,學校借力“4·26世界知識產權日”等文化紀念日,面向師生普及知識產權知識,開展“知識產權與青年:銳意創新,建設未來”主題活動,提升學校師生創造、管理、保護和運用知識產權的能力。如承辦知識產權高校巡回講座(吉林)巡講,介紹了我國知識產權發展現狀以及國家對知識產權人才的需求缺口,明確知識產權是科技創新能力和水平的集中體現,高校作為科技創新的中堅力量,更應重視和關注知識產權保護。巡講會引導在校學生認真學習知識產權知識,以便更好、更快適應職場需要,幫助學生鑄牢知識產權意識。此次巡講活動在師生心中埋下了知識產權保護的種子,知識產權文化建設思想觀念在師生心中快速生根發芽。

  推動學校知識產權文化建設邁向新的臺階。此外,學校還邀請王瑜教授作了題為“用利益之油燃燒創新的激情——大學及大學生如何運用知識產權”的精彩報告,圍繞知識產權的基本概念、內涵及獲取知識產權的方式、知識產權的合理運用等方面進行了詳細生動的講解,并鼓勵學生充分發揮聰明才智,通過對知識產權的取得和運用贏得未來事業的成功。

  第三,學校注重推進知識產權網絡化進程。學校借助知識產權遠程教育平臺,鼓勵師生把握時代脈搏,充分運用互聯網信息技術學習知識產權相關知識,確立知識產權邊界意識,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技術逐步實現對知識產權侵權行為的識別和判定,以真實案例引導學生加深對知識產權的理解和思考,全面構建師生知識產權文化理念。

  (倪海軍 竭長光)


  (正文結束)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