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网站|欧美福利小视频|国产亚洲一区二区在线|wwwproncom|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一线天视频

長春市城建工程學校 創新“厚德、精技、多元、樂群”培育模式

來源:中國教育報 時間:2022-09-16  閱讀:次   |
42.9K

  長春市城建工程學校始建于1979年,43年來,城建人風雨兼程、砥礪奮進,積淀了深厚底蘊,實現了可持續、高品質發展,成為國家重點中等職業學校和吉林省“雙特”學校。進入新時代,深化立德樹人、德技并修,創新實施“厚德、精技、多元、樂群”培育模式,在培養多樣化人才、傳承技術技能、促進就業創業方面走出了一條新路,擘畫了學生“人生出彩”、教師“專業出彩”、學校“發展出彩”的辦學格局,為長春現代化都市圈建設輸送了萬余名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

  堅持立德樹人,厚植文化基因,構建“厚德”文化體系

  學校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創建了“和合黨建”文化品牌,圍繞“和合領航”“和合鑄魂”“和合堡壘”“和合風氣”四項工程,充分發揮黨組織政治堡壘、黨員教師骨干示范作用,匯聚培育學生家國情懷的磅礴力量,大力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引導學生明美丑辨是非,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開發百節融媒體“思政課堂”,開展“紅色觀影”“樂融團建”等系列活動,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紅色基因傳承等融入育人全過程。以培根鑄魂為核心,構建了“匠心教育”文化品牌,以“三風一訓”“城建學子文明公約”等匠心成長制度文化為保障,精益求精,匠心營造,對學生開展底色教育;以物質文化為基石,圍繞行業文化熏陶、職業道德養成、工匠精神培育和民族文化交融,挖掘“石之形、鐵之藝、木之紋、砼之色”的建筑藝術文化基因,探尋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和民族文化教育的根脈,打造“梁、承、筑、軒”為統領的專業文化墻,構建集紅色文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專業文化為一體的文化長廊,建設匠心亭、琢玉泉、工匠門、魯班像等文化景觀,將匠人精神、師者精神、工匠精神化虛為實,融入學習與生活。

  堅持德技并修,深化產教融合,打造“精技”教學體系

  德是學生健全發展的基石,技是學生勝任工作的硬核本領。學校實施“1344”工匠之師培育工程,以師德為主線,注重提升“三能”——教學能力、實踐能力、思政教育能力,常態學習“四新”——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堅持“四有”好老師標準,持續打造德技雙優的教師隊伍,創新以學生德技成長為基點的考核評價機制,深化“三教”改革,推動課堂革命,促進思想政治教育與技術技能培養融合統一。創新辦學機制,與12所合作高校和50余家企業密切聯系,共建專業聯盟,形成優勢互補、資源共享、互利互惠的發展格局。打造了一支素質精良、結構合理、精干高效、充滿生機與活力的“雙師型”教師隊伍,現有省市“雙師型”教師57人,省市骨干教師、專業帶頭人25人,教師主持國家、省市級科研項目45個,發表國家、省市級論文80余篇,編寫各類教材20余本。學校是吉林省建筑工程類專業的領軍學校之一,連續多年承辦省市級建筑工程類賽事,2019年成功承辦了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建筑智能化系統安裝與調試賽項,辦學能力和實訓體系得到參賽團隊及專家好評。依托企業案例、合作項目開發課程、更新教學內容,聘請能工巧匠、長白山名師、行業技能名師,全面實施中國特色學徒制,開展項目教學、情境教學、模塊化教學,促進教育鏈、人才鏈與產業鏈、創新鏈緊密銜接。深化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把職業技能等級證書標準融入人才培養方案、寫進教學標準、納入教學實踐,實施“四精”技能成長工程,即以行業和崗位標準“精”專業技能、以專門化課程“精”通用技能、以職業技能大賽“精”實戰技能、以技能等級證書“精”就業技能,為學生高質量就業創業和職業成長夯實基礎,近年來,學生在國家、省、市級專業賽項中共獲得榮譽205項,升學就業率達98%以上。

  堅持三全育人,培育核心素養,探索“多元”成長體系

  學校堅持以“三全育人”為導向,以“體驗式”活動為工作載體,探索形成了“體驗式”育人模式。實施“管理、課程、活動、文化、情感”五大體驗課程,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以“身”體之、以“心”驗之,引導學生在親身實踐中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化于心、外化于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以“全程化指導課程”為支撐,進一步完善職業生涯指導、心理健康指導、專業素養指導、安全責任指導、行為養成指導等課程,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教育全過程。以“全員育人”為保障,開設“家校融通”微課堂,開展城建大講堂、志愿者活動、社會實踐等多種活動,調動家長和社會資源積極參與育人活動。經過幾年的探索實踐,師生時刻謹記“厚德修身、敬業樂群”校訓,“三全育人”落地生根,“體驗式”育人模式成果彰顯,學生核心素養明顯提升,在各級各類比賽中取得優異成績。

  堅持面向人人,促進民族交融,營造“樂群”成長氛圍

  作為西藏內地職業教育基地,2018年,學校承辦了內地西藏中職班,服務西藏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在學前保育、建筑施工和建筑裝飾三個專業領域開展技術技能人才培養。根據藏族學生成長需求,探索形成了內地西藏中職班“三融三構四強”育人模式,堅持學生生活上同吃同住、學習上同行同向,增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時事新聞、研學體驗等教學內容,培養選拔優秀漢藏學生創新打造“小先生課堂”,開展民族傳統節日分享、研學體驗等活動,帶領學生走進社會、走進企業,營造了“全方位互嵌式”學習生活環境,促進各民族學生共同生活、共同學習、共同成長。強化政治引領,促進民族交融,豐富文化生活載體,種植漢藏民族融合成長林,建設民族之家、民族文化墻,舉辦民族文化節、體育節,引導全體師生堅定“五個認同”,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幾年來,內職班教育教學成效得到了學生和家長的認可,在西藏自治區教育部門組織的關于“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爭做民族團結忠實踐行者”主題征文中榮獲優秀組織單位稱號,內地西藏中職班成為吉林省職業教育一張獨具特色的名片。

  立足新階段,學校聚焦高質量發展,深化德技并修、產教融合,大力推動教育鏈、人才鏈和產業鏈、創新鏈有機銜接,打造建筑工程、幼兒教育、機電信息三個特色高水平專業群,健全中專學歷教育、中高職貫通培養、技術技能培訓“縱向貫通、橫向融通”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在培育更多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國工匠的職業教育實踐中大展作為,為社會主義現代化新長春建設提供有力的人才和技能支撐。

  (肖振東 孫靖 王福勝 皮艷秋)


  (正文結束)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