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网站|欧美福利小视频|国产亚洲一区二区在线|wwwproncom|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一线天视频

常州信息職業技術學院 聚力“雙高計劃” 貢獻“常信智慧”

來源:中國教育報 時間:2022-09-17  閱讀:次   |
42.9K

  2022年9月,常州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將迎來建校60周年。

  60年砥礪奮進,60年積厚成勢,在60年的發展歷程中,學校堅持改革創新,堅守信息特色,始終秉承“立足信息產業,培育信息人才,服務信息社會”的辦學理念,不斷攀向新的辦學高峰。如今,學校已經發展成為國家示范性高職院校,獲評全國職業教育先進單位、黃炎培職業教育獎優秀學校。2019年,學校憑借出色的辦學成績和人才培養質量成功入選國家“雙高計劃”建設單位,事業發展由此進入加速通道。

  自入選國家“雙高計劃”建設單位以來,學校認真對標“雙高計劃”建設內容,不斷改革創新,專注工業互聯網,主攻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深度融合,在專業群建設、教學團隊培養、教育信息化、產教融合、創新創業教育等方面形成了具有濃郁常信特色的經驗與做法,培養了生產設備數字化、生產車間智能化、生產要素網絡化、企業管理智慧化的“工業四化”應用型人才,為服務江蘇制造業高質量發展、長三角產業協同轉型升級、國家工業互聯網高素質人才需求貢獻“常信智慧”。

  工業互聯引領,深耕軟件技術專業群建設“常信模式”

  作為一所信息類國家示范性高職院校,學校緊緊圍繞新一代信息技術,瞄準新時代信息人才需求,深耕軟件技術專業群建設,充分滿足新時代信息類產業對技術技能人才的需求,依托產教協同,創建人才培養新模式。學校圍繞工業互聯網產業發展、技術應用需求以及學生的認知與成長規律,融入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以工業互聯網崗位工作標準為主線,以“簡單項目、模擬項目、真實項目、企業項目”為載體,深化“項目載體、能力遞進”教學體系,創新“線上線下結合、理論實踐融通、教師學生互動”課程學習方式,創建了“職業情境、項目育人”軟件技術專業群人才培養新模式。

  促進共建共享,培育教學資源新生態。學校對接工業互聯網產業職業標準,組建“政行校企”跨界的專業群課程資源開發團隊,更新完善軟件技術國家專業教學資源庫,建立共建共享的資源認證標準和使用機制,推進落實軟件技術專業群“學分銀行”制度,打造智慧學習平臺,向全國高職院校、行業企業推廣,形成了軟件技術專業群共建共享、平臺開放、課程開放、教學資源優質的共建共享新生態。

  聚焦產業需求,增添服務發展新動能。學校牽頭組建常州工業互聯網產教創新聯盟,共建省級工業大數據與工業智能技術開發中心,組建對接工業互聯網產業培訓學院,指導重點行業、重點企業工業互聯網平臺建設,推動長三角區域中小工業企業“上云”、培育工業APP,實施“1+X”證書制度與行業企業職業技能培訓和認證,開展工業大數據等模塊化、定制化培訓,打造了服務區域發展的新動能。

  師德師能并進,踐行教學創新團隊建設“常信探索”

  師資向來是學校科學發展第一要素,自“雙高計劃”建設以來,學校大力實施“人才強校”戰略,構建有重點、分層次、多形式和多樣化的師資隊伍培養體系,師德師能并進,為學校快速發展夯實基石。

  首重師德,健全特色化師德師風體系。學校健全師德師風建設長效機制,根植常信文化土壤,樹立師德建設品牌,建設一批師德主題陣地,開展一批師德主題活動,創作一批師風美德作品,講好情懷故事,溫潤教師心靈家園,促使廣大教師將學校精神內化為個體行為準則和價值取向,形成兼具師道精神和常信特色的師德師風文化。

  創新模式,探索團隊式隊伍建設體系。學校根據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特點,組建以獨立培養、融合發展為原則,以技能大師工作室、教師教學創新團隊、科技創新團隊為類別,以“校級、省級、國家級別”為階梯,以“專業(群)帶頭人、教學名師、產業教授、技能大師”為引領的團隊式人才培養體系,并通過目標管理與動態管理相結合的方式,不斷增強團隊存在感、責任感、榮譽感和成員的獲得感。

  提升能力,打造遞進式“雙師”培訓體系。學校建立分層分類培訓體系,形成覆蓋各類教師,涵蓋教師下企業實踐、教學競賽、教學能力測評的“立體化、遞進式”“雙師”隊伍培訓體系。建立教師發展大數據體系,建成教師培訓進修、師資診斷改進、教務管理與科技服務等互通互連的一體式大數據平臺,為“雙師”隊伍發展提供精準、科學的支撐。

  智慧生態進階,鍛造智慧校園建設“常信范式”

  近年來,常州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充分發揮信息特色優勢,打造智慧校園,實現信息化辦學示范引領。

  線上線下虛實交互,打造智慧教學標桿。學校積極構建資源開發和應用機制,推動形成優質數字化資源的集聚效應。創建“智慧教室、虛擬仿真、網絡教學”三位一體的混合式教學模式,豐富教學手段、增強教學互動、協助教學反思,實現新形態教學形式,以學生為中心實現落實課堂革命,促進差異化、個性化的泛在學習。

  數據賦能精準服務,打造智慧管理標桿。學校重構線上服務,梳理辦公、教學、科研、學工、人事等業務流程,實現線上一站式辦理。基于數據中心,實現業務系統數據的匯聚和共享,在教學改革、科研管理、人事管理等方面提供輔助決策。升級智慧環境,借助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引入生物特征識別等智能方式,打造無感接入的智慧校園環境。

  完善架構制定標準,打造智慧校園標桿。學校建設云計算模塊化機房,打造“一數一源、同源共享”的數據中心架構,構建信息安全體系,形成“一站(融合門戶站點),六平臺(陽光院務、網絡學習、平安校園、節能校園、和諧校園、診改系統),三中心(教師發展、學生成長、數據中心)”的“智慧常信”范式,引領完成“蘇錫常智慧校園建設規范”等特色成果。

  政行校企協同,貢獻工業互聯網產教融合“常信方案”

  合作發展,是常州信息職業技術學院的核心戰略。無論是教育教學資源建設,還是人才培養,乃至職業精神塑造,常州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始終堅持并進一步深化校企合作,深化產教融合、政行校企協同,走合作發展道路。

  補核心技術漏點,團隊混編自主攻克難關。學校利用重點工業互聯網企業的優勢技術資源和團隊,結合學校科研骨干,組成高水平關鍵技術研發團隊,集中精力攻克核心項目難關。同時,依托常州科教城等政府部門、行業的政策資源,向科技界、教育界廣發“招賢榜”,鼓勵科技工作者、高職院校及制造業企業,與研究院項目團隊共同開發相關技術,進一步拓展延伸科研成果運用。

  通技術落地堵點,校企協同加速轉化應用。學校在產品開發上下功夫,組建應用技術自主研發團隊和校外合作團隊,針對技術成果的工程化和產業化,開發具有產業價值的實用性技術與產品。學校在教師培養上下功夫,吸收學校大量青年教師共同參與應用技術的學習、研發與轉化,在解決青年教師實踐能力不夠問題的同時釋放教師群體的科研潛能,加速核心技術的落地轉化。

  解專業建設難點,以研促教助力人才培養。推動科研融入教學,支持科研團隊與青年教師共同開發基于項目成果的專業課程和通識課程,形成緊貼生產一線的新形態教材和教學做一體化講義。推動專業集群建設,優化整合現有專業和課程體系,完善工業互聯網專業集群架構。推動社會培訓開拓,發揮項目團隊的資源和人才優勢,廣泛開展面向社會的技術培養與實訓合作,畫好職業教育服務社會的同心圓。

  “三雙三化三訓”,提供高素質“雙創”人才培養“常信樣本”

  如何突破傳統信息類人才培養體系的局限,給學生提供更多更好的職業技能訓練,全面培養具有創新能力的高素質高技能人才?常州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堅持深入開展教育教學改革,構建“三雙三化三訓”“雙創”人才培養模式,為信息產業培養優秀人才。

  聚焦專創融合,實施“三雙”課內改革。學校明確“雙創素質+專業知識”雙元目標,將創新創業能力培養和專業知識掌握列入專業課程目標,確保“雙創”能力培養和專業知識學習相互融合。打造“通識課+專創融合課”雙元課程,立項建設一批傳授創新創業基本知識和方法的優質創新創業通識課程。完成“知識學習+項目訓練”雙元任務,培養學生既完成專業知識學習任務,又完成一系列創新創業項目訓練任務。

  圍繞實踐育人,搭建“三化”課外平臺。學校做精“創響常信”活動品牌,通過主題活動、“雙創”論壇和專題報告等常態化的“雙創”活動,激發全體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擦亮“創贏常信”賽事招牌,構建“二級學院—學校—市級—省級—國家”五級層次化賽事體系,實現“以賽促學”全覆蓋。做強“創在常信”孵化載體,整合多方資源,搭建類別化創新創業孵化平臺,為不同特點的學生提供按其所需、各盡其才的實戰平臺。

  注重教學相長,落地“三訓”師培機制。學校實施理實一體的培訓機制,為教師開展通識培訓、結合專業的專項培訓及圍繞賽項的實操培訓。落地內外聯動的實訓機制,支持專業教師定期走進校內實訓室和校外企業,促進教師在成果轉化、技術服務中提升創新創業指導能力。優化發展導向的獎訓機制,在專業技術職務評聘、績效考核、科研與教改課題申報等過程中,加強對創新創業教育績效的認定和獎勵。

  一項項因地制宜的改革創新,映現出常州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在“雙高計劃”建設中的不懈追求。

  60年風雨砥礪,60年改革創新,60年春華秋實。站在催人奮進的起點上,今天的常州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科學指引下,堅持改革堅守特色,懷揣著爭做中國信息類高職院校領跑者的夢想,意氣風發地踏上了新的征程,相信常州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必將譜寫新的輝煌。

  (趙佩華 朱敏)


  (正文結束)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