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環境工程學院“雙師雙能型”教師隊伍建設探索
打造應用型本科教育的中堅力量 ——河北環境工程學院“雙師雙能型”教師隊伍建設探索
河北環境工程學院55歲的石老師是河北省教學名師,始終堅持利用業余時間到環保企業一線學習實踐,在課堂教學和實踐教學環節同樣成為青年教師的榜樣。
46歲的博士鄭老師,于2021年入職河北環境工程學院,受益于學校“大力引進具有行業企業工作經歷的高層次人才”的政策。2022年成為秦皇島市“水質專家服務團隊”的成員。
2006年入職的申老師,是河北環境工程學院認定的首批“雙師雙能型”教師,從教16年,始終堅持在旅游行業一線,是國際出境領隊、旅游咨詢師師資培訓師,2021年受聘成為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賽時幫扶工作服務保障人員集中培訓授課專家。
青年博士方老師,在入職河北環境工程學院4年后主動申請脫產到企業進行實踐鍛煉,2021年由學校派往秦皇島一家環保能源公司頂崗實踐學習6個月。
…………
他們年齡不同,經歷不同,處在不同的教師職業生涯節點,但卻在教師這一崗位向著同一個方向——“雙師雙能型教師”努力。2020年至今,河北環境工程學院緊緊圍繞應用型本科的辦學定位,堅定轉型發展建設之路,在“雙師雙能型”教師隊伍建設上不斷探索、持續發力,交出了一份成效顯著的“特色答卷”。
明實情:研判實際,定準方向
河北環境工程學院前身是中國環境管理干部學院,建校于1981年,2016年轉制為以環境教育為鮮明特色的全日制應用型本科大學。作為一所新建地方本科大學,學校黨委立足國家新發展格局,研判學校特色和實際,提出要搶抓機遇、借勢借力、主動轉型、特色發展,要深化產教融合,加快推進應用型本科建設,實現跨越發展。2020年12月,河北環境工程學院成為河北省轉型發展建設第二批試點高校,制定出臺了《轉型發展實施方案》,提出了“12333”建設目標。“雙師雙能型”教師隊伍建設工程是其中三項重點支撐工程之一。
出實招:破解難題,精準施策
要實現轉型發展,首先應構建起產教融合的人才培養機制,大力培養產業行業發展需要的應用型人才。要實現這樣的人才培養目標,教師是關鍵,建設一支“雙師雙能型”教師隊伍是關鍵。但在建設過程中,學校面臨著教師數量、質量和培養結構的突出矛盾,即教師數量不足、質量不高,培養結構不優,隊伍建設內涵不足、意識不強,培養機制不健全等問題。為此,學校從宏觀、中觀、微觀三個層面著手,從理念、制度、平臺三個方面發力,明確了“內培外引,量質雙增;制度保障,理實同升”的“雙師雙能型”教師隊伍建設思路,構建了具有學校特色的建設體系。
宏觀層面,加強師資轉型的理念轉變與目標引領。通過加強有效領導、強化教師意識轉變、制定人才引進計劃和培養計劃等方式,努力形成引進與培養相支撐、理論提升與實踐能力提升相結合的“雙師雙能型”教師隊伍建設機制。
中觀層面,構建師資轉型的政策制度體系。一是構建合適的人才引進模式,引進高學歷高職稱人才的同時,更加注重人才在行業、企業實踐工作的經歷以及所具備的實踐工作能力;另外,學校還嘗試人才“硬引進”和“軟引進”相結合,采用兼職聘用、合作研究、校企合作等多種方式吸納實踐經驗豐富的專業技術人才承擔部分人才培養工作。二是重構促進教師成長的專業發展制度。結合學校辦學目標和師資隊伍建設實際,優化完善崗位管理、職稱評審、分級聘用、教師培訓等制度,引導教師逐步成長為出色的“雙師雙能型”教師。
微觀層面,建立“雙師雙能型”教師培養長效機制。一是搭建提升教師實踐能力的發展平臺,校內加強“雙師雙能型”教師認定,校外搭建致力于師資培養的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平臺,鼓勵教師定期到行業企業一線實踐頂崗鍛煉,馳而不息促進教師“轉型”。二是豐富“雙師雙能型”教師培養的形式。例如,有計劃地安排教師到行業企業事業單位和科研院所進行實踐鍛煉或頂崗鍛煉;建立校企雙方合作培訓基地;鼓勵專業教師主動承擔實踐教學任務,參加各級勞動部門組織的專業技能培訓班并獲得職業資格證書;等等。
見實效:多點推進,成效顯著
歷經兩年的實踐探索,學校“雙師雙能型”教師占專任教師總數的比例達46.2%,比2020年增長了11.15%。學校出臺10余項師資隊伍建設制度,包括《雙師雙能型教師隊伍建設與管理辦法》等4項專項制度,初步形成了一個相對完整的邏輯體系。2021年,學校共完成了430人次的教師培訓,其中參加實踐能力提升培訓的教師40余人次,比2020年增長了60%。
在實際工作的推進中,學校“雙師雙能型”教師隊伍建設呈現出快速、優質的趨勢。特別是與轉型前的教師隊伍建設相比,呈現出了數量顯著增加、教師積極性顯著提升、政策支持更加有力的特點。
未來,學校將不斷豐富、深化“雙師雙能型”教師隊伍建設模式,通過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培養體系,解決教師數量不足問題;結合“雙創”工作,切實提高教師實踐能力,解決教師質量不高問題;依托企業,進一步細化校企合作,解決培養路徑問題。切實以教師隊伍建設推動學校實現高效轉型發展,為服務國家發展戰略、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作出貢獻。
(呂健偉)
(正文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