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网站|欧美福利小视频|国产亚洲一区二区在线|wwwproncom|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一线天视频

山東工程職業技術大學 “三節點 螺旋式”建設職教本科教師隊伍

來源:中國教育報 時間:2022-10-18  閱讀:次   |
42.9K

  升本后,面對教師教學、科研、工程技術實踐三大核心能力尚不能適應本科層次職業教育教學需要的問題,山東工程職業技術大學智能制造學院在學校統一安排部署下,構建實施了高標準引領、高水平項目驅動、發展性評價激勵、持續改進不斷提升的“三節點螺旋式”教師隊伍培養提升模式,有力提高了學院師資隊伍專業能力,取得了豐碩的教育教學成果。

  高標準引領教師專業能力提升

  山東工程職業技術大學對標《本科層次職業教育專業設置管理辦法(試行)》等文件要求,分層次分類型研究制定《職業教育本科層次專任教師專業能力標準》《專業能力評價標準》,探索從職業專科到職業本科專任教師專業能力提升要求,完善包括技能大師、博士研究生在內的六類職業本科教師引入標準。智能制造學院以標準為引領,先后引進專兼職博士15人,省教學名師、專業帶頭人5人,省首席技師2人,行業企業高級工程師28人,有效提升教師隊伍整體教學科研能力。

  高水平項目驅動教師專業能力提升

  《職業教育本科層次專任教師專業能力標準》與《專業能力評價標準》將專任教師分為“四層次,兩類型”,細化教師在教學、科研、工程實踐方面能力提升具體要求。智能制造學院瞄準要求,立足高端,與行業、企業、研究機構合作,選擇高水平項目與指導專家。通過教師自我診斷、自主選擇參與、專家指導,形成了明確的滿足教師個性化需要的基礎學力、教學科研、工程實踐能力的專業能力提升路徑體系。

  智能制造學院組織3名教師赴德國學習,110余人次參加國家、省級教育部門組織的骨干教師培訓活動,35人次參加企業實踐鍛煉。通過學習,教師掌握了職教先進理念,熟悉了數字化設計、MES管理、工業機器人應用現場等智能制造崗位操作流程,提高了基礎學力。

  智能制造學院以山東省名師工作室為依托,建設教學創新團隊,深入開展產教合作育人工作。三個本科人才培養方案進一步優化,培養目標對接裝備制造業新興產業更明確,專業知識體系對接崗位能力需求更完善,專業技術能力對接現場工程師新要求更精準。全面開展“崗課賽證”綜合育人模式改革、項目化課程改革、創新創業大賽籌備、項目式教材編寫等工作。試探性開展科教育人工作,將工程技術研發、工程科學研究成果納入課程,提升教師科研成果向教學轉化的能力。

  智能制造學院以山東省高等學校工程技術研發中心、山東省高等學校成果轉化和技術轉移基地為依托,面向山東省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圍繞智能制造產業技術創新,開展智能制造與控制技術、增材制造與數字設計技術、智能制造產品數字化運營技術等方面的應用研發,先后與濟南奧邁電子設備有限公司、濱州市正道機械制造有限公司等企業合作,完成包含“鹽芯自動生產線”“全自動血液微量元素分析儀”在內的技術服務31項,提升教師工程技術研究與應用能力。除此之外,智能制造學院還與山東大學相關團隊合作,聯合開展科學研究,提高教師工程科學研究能力。

  發展性評價激勵教師專業能力提升

  山東工程職業技術大學重視教師發展性評價工作,制定系列考核評價規章制度,將教師發展的內驅力與外驅力相結合,激勵教師發展。智能制造學院按照學校工作安排部署,積極鼓勵教師參加專業(學科)帶頭人、教學(技能)名師等評選工作。制定學院《專任教師自我診斷方案》《崗位聘期任務與考核的指導意見》《教職工個人年度考核管理辦法》,將教師自評與他評,日常考核、年度考核與聘期考核相結合。智能制造學院在學校統一領導與宏觀調控、職能部門協同配合與監督考核下,落實學校建立“部門+個人、崗位目標承諾+崗位目標考核、固定績效+增量提升”的管理機制,積極引導教師將自身發展目標與學校發展目標相結合,將教師考核結果與職稱晉升、崗位評優、績效分配相結合,充分發揮教師獎懲機制作用。

  目前,智能制造學院獲省級教學團隊2個、黃大年式教師團隊1個,山東省教學名師、山東省技能名師、中國博士后創新人才等稱號10人次。在全國大學生“挑戰杯”等賽事中共獲得328項獎項,其中國家一等獎3項,全國“挑戰杯”大賽、機械創新設計大賽各獲一等獎1項。

  智能制造學院先后為濟南奧邁電子有限公司等完成技術服務31項;獲批專利65項,發表智能控制、增材制造技術等領域核心期刊論文6篇、SCI檢索論文9篇、EI檢索3篇,其他省級以上期刊論文89篇。獲國家科技成果二等獎1項、山東省科學技術獎等11項、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

  (吳夢軍 劉欣)


  (正文結束)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