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网站|欧美福利小视频|国产亚洲一区二区在线|wwwproncom|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一线天视频

福州大學電子信息類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探索實踐

來源:中國教育報 時間:2022-10-18  閱讀:次   |
42.9K

  價值引領 知能相長 研賽促學 ——福州大學電子信息類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探索實踐

  新一代信息技術是國家七個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也是福建省的三大支柱產業之一。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福州大學肩負著培養地方電子信息創新人才的使命,亟須培養適應國家戰略需求、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電子信息類創新實踐人才。

  福州大學物理與信息工程學院依托福州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國家光電信息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國家工程實踐教育中心等國家科教平臺,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使命,把立德樹人貫穿人才培養全過程,堅持創新做好以學生為中心的“三全育人”工作,打造“全員協同、全過程貫通、全方位融合”的“大思政”格局,提出了“價值引領、知能相長、研賽促學”的創新型人才培養理念,重構了電子信息類專業實踐教學體系。主要包括:構建了“基礎訓練、創新融合、綜合實踐”的實踐課程體系,建立了“研究學習、創新訓練、綜合實踐”的實踐訓練方法,打造了“開放式、多樣化、常態化”的科產教平臺,形成了“教師引導、學生自主、分類遞進”訓練機制。該實踐教學新體系打通理論與實踐、教學與科研、課內與課外的圍墻,實現科產教的深度融合,推廣與應用效果顯著。

  “基礎訓練、創新融合、綜合實踐”實踐課程體系

  知能相長。踐行工程教育認證標準和基于成果產出導向(OBE)教育理念,持續優化培養方案,整合理論基礎課程,加大綜合性、創新性和設計性實踐課程占比。為培養學生解決復雜工程問題的能力,增設涵蓋從低年級到高年級的“電子系統設計”系列綜合設計類課程。以“方案設計(構思)+技術設計(設計)+實物制作(實現)”的全生命周期為載體,建立從理論學習、動手實踐再到探究學習的閉環教學鏈條,把創新設計貫穿于實踐教學整個過程,實現理論教學與實踐訓練的交叉螺旋融合。將畢業實習改為生產實習,并加大課程學分,以增強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

  研賽促學。新開設“電子競賽培養與實踐”等特色課程。結合歷年大學生電子競賽題目,要求本專業學生以團隊形式利用所學基礎知識進行系統方案設計、工程設計及實際調試實戰,將理論與實踐有機結合。在教學過程中,著重培養學生靈活運用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強化他們的創新設計能力、實際動手操作能力、工程管理能力和團隊合作能力。這些課程的開設在很大程度上激勵更多學生參加“雙創”訓練計劃、科技創新活動、學科競賽,真正實現了競賽與教學相互促進的作用。加強導師科研課題與綜合實踐環節的關聯,促進科研與教學的深度融合,達到“研賽促學”的顯著效果。

  “研究學習、創新訓練、綜合實踐”的實踐訓練方法

  自學質疑—導學討論法:教師布置課程任務,全程引導學生分組調研、討論和協作,相互質疑,實現翻轉課堂,由“教師教,學生被動學”轉變為“教師導,學生主動學”。

  問題導向—創新訓練法:增加研究型實驗項目,以問題為導向重組實驗教學內容,推動“單純知識點和技能傳授”向“培養學生創新能力”轉變的實驗模式。

  項目牽引—綜合訓練法:結合“電子系統設計”等綜合訓練課程,重新編排實踐教學內容,以項目為牽引,改變傳統直線式、分散的實踐訓練方法,將科研和競賽課題等綜合實踐項目嵌入課程教學,形成鏈條式、系統化綜合訓練法。

  “開放式、多樣化、常態化”的科產教平臺

  開放教學平臺。依托國家光電信息實驗教學示范中心等多個大學生創新創業實踐基地,建設大學生競賽、創新、創業等全方位、全天候開放的實驗平臺;組建電子愛好者學社、機器人協會、科技實踐部等學生社團,積極開展各類科技實踐活動。

  優質科研平臺。將數字電視智能化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福建省光伏行業技術開發基地等多個國家/省級科技創新平臺開放給本科生,學生可以根據興趣參與電子信息、物聯網、人工智能、新能源等相關領域的學習和研究,同時安排高水平、跨專業、德才兼備的具有博導或碩導資格且教學科研成績突出的教師指導學生開展相關綜合性實驗和畢業設計等,以及指導學生參與國家、省級科研項目。

  豐富產教平臺。依托福州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國家福州大學—福建新大陸電腦股份有限公司工程實踐教育中心,以及與星網銳捷、瑞芯微等一批福建知名企業共建的30多個產教融合和校企合作平臺,讓學生就近實習,深入企業研發和生產一線。安排企業導師指導學生熟悉產品的研發生產流程,讓學生參與校企合作項目和前沿工程課題,由企業—校內導師聯合指導,充分鍛煉他們的工程意識、工程思路、產業技術和工程協作協調能力,提高他們的崗位適應性。

  “教師引導、學生自主、分類遞進”訓練機制

  依托多層次、立體化的科產教平臺,建立創新實踐與競賽訓練機制:(1)學生社團和興趣小組由學生自主選拔、培訓和管理。以電子愛好者協會、機器人協會、航模小組、學生會科技實踐部等幾個社團實現學生自主訓練,提供經費支持、實驗場所、學習開發板和自學教程等資源,鼓勵學生參加義務維修、科技節等豐富多彩的科技活動。(2)在教師指導下,學生自主開展綜合性、設計性和研究性開放實驗。由教師確定題目和考查指標,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自主實現實驗目標。實驗時間、方案確定和效果檢驗等步驟由學生自行完成,教師僅負責解答關鍵疑難問題和考查指標驗收。(3)根據研究背景和實踐經驗組建跨專業、模塊化、德才兼備的包括企業導師在內的指導教師團隊,并根據興趣和擅長對學生進行分組、分級管理。(4)通過設置創新學分認定及置換、重大學科競賽保研加分等作為激勵政策,鼓勵學生參加各類學科競賽和創新創業競賽,并安排匹配的導師團隊給予指導。通過前期的分類培訓、中期的遞進式實踐訓練和分階段考核,最后篩選出創新實踐能力強的團隊重點培訓并正式參賽。

  經過近5年實踐,福州大學物理與信息工程學院學生在各類大賽中成績突出,累計獲國家獎項100項,2016年榮獲中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金獎2項,實現了福建省和福州大學該賽事金獎零的突破;學生科技創新團隊榮獲大學生“小平科技創新團隊”稱號;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獲獎總數兩次位居全國高校前列。2018年本學院獲得國家教育部門首批“三全育人”綜合改革試點院(系);2019年電子科學與技術專業通過中國工程教育專業認證,電子科學與技術等5個專業入選國家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微電子科學與工程專業作為國家集成電路人才培養基地和創新實驗區,2016年入選國家示范性微電子學院(全國共28所);新增全國高校實踐育人創新創業基地等3個國家實踐平臺,獲得“固體物理”“虛擬仿真實驗教學”等2門國家一流課程。

  實踐表明,學校“價值引領、知能相長、研賽促學”電子信息類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成效顯著,學生創新創業能力顯著提高,學院辦學實力明顯增強,社會效應持續提升。(程樹英)


  (正文結束)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