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工業職業技術學院 運用大數據賦能學生綜合素質評價
近年來,重慶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深入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聚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強力推進“雙高”學校建設,堅持以生為本,高度重視學生綜合素質提質培優,有力有序開展基于大數據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工作,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改革取得積極成效,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高位推動精準構建高職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
學校成立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改革領導小組,依托重慶市教委科學技術研究、重慶市教育評價改革試點等科研項目,積極籌備、科學謀劃,努力探索充分運用大數據、智能化等手段,高水平構建高職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一是精準聚焦“五育并舉”育人基點。堅持以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引領育人方式變革為突破口,嚴格按照國家有關政策要求,立足校情、師情、生情等,深度分析、精準梳理學校現有資源、辦學特色、校園文化等稟賦條件,以培養高職學生“必備品格、核心能力”等為適切點,通過問卷分析、專家分析、文獻分析等方法,重點圍繞“思想道德修養、文化知識、創新實踐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和個性彰顯”五大方面,整合構建由德育素質、文化與職業發展素質、身心素質、美育素質、勞動素質五個因子、20余項二級指標評價標準,共測評項目百余個,構建以“五個因子為內容橫軸、三個年級為時間縱軸、綜合素質發展為曲線”的高職學生動態化、發展化、立體化綜合素質評價體系,創設質化和量化協同評價模式,既突出平時表現質量性評價,又突出技能大賽、社會實踐等數量化評價,確保高職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科學性、客觀性、可操作性。二是縱深推進“全過程”學生畫像。秉持“以管促教、以教促升、以升促優”學生管理育人理念,縱深推進學生工作管理系統建設,大力搶抓數字教育發展戰略機遇,以高水平教育信息化引領教育現代化,學校制定人財物專項保障,持續優化完善以學生數據采集為基礎的“學生信息化關愛平臺”,以大數據分析為智能手段,完成大規模標準化測試,構建多維度、全周期的全息畫像,將學生成長學習中的表現,如課程學習狀況、知識技能、實習實訓和社會實踐等情況全面準確地存儲起來,整體上呈現教育教學過程的動態變化,注重學生發展性評價,自動生成評估報告,形成基于能力養成的“綜合素質成績單”。三是有效搭建“評饋一體”循環系統。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系統建立實時動態反饋機制,學生畫像適時反饋學生、教師及管理人員,強化數據結果應用,多方力量幫助學生,依照自體畫像精準分析,針對不足制定改進措施、逐步優化提升,鍛造長處、彌補短處。學生自畫像評價被納入學生評優評先工作,教育引導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真正做到“以評促改、以改培優”,實現過程性評價與結果性評價有機結合。
分階遞進科學規劃學生發展進路
學校創新性按照秩序化、梯度式和個性化的原則,依據高職學生不同年齡心理發展特點,分類分層設計,實施《職業素質教育分年級育人綱要》,把每個階段細分化、細微化,集成每一階段數據,運用大數據分階段刻畫學生發展情況,通過實踐探索出綜合職業素養分階遞推導向性培養模式。一是突出“為人”教育。在大一階段實施揚帆啟航計劃,聚焦習慣養成,開展強身健體、學習生活習慣、勞動實踐、職業規劃、心理健康等特色活動,收集學生運動情況、勞動行為、心理狀況、社團參與等全方位數據,通過數據模型分析,形成為人處世的個性化自體畫像,引導學生積極做人、善于處事的道理與方法,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養成良好行為習慣。二是突出“為事”教育。在大二階段實施星火成長計劃,聚焦核心能力提升,從職業目標、創新創業訓練、專業能力提升、技能特長培育、志愿服務等維度,收集學生的學生干部經歷、勤工儉學、技能學習、入團入黨、評先評優等數據,刻畫出學生在校學習整體面貌,傳授學生干事創業的知識和技能,儲備就業所需的職業素質和職業能力。三是大三突出“成業”教育。聚焦求職擇業創業,從專業知識拓展、技能大賽、求職演講等,收集學生參賽情況、知識準備等數據,刻畫出學生職業發展數據畫像,引導學生就業創業的追求與路徑,提升學生就業和創業的能力。
通過分年級育人,明確階段性目標,以“三突出”推動學生實現進階成長,穩步提升綜合素質,充分運用大數據分階段刻畫學生畫像,有利于學生認識準確自我、合理規劃人生、積極主動發展,有效轉變學校人才培養模式,推動評價方式改革等取得突破。
五大工程優質融合培育時代新人
學校以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為重要育人手段,堅持德技并重、分級分類培養,通過實施“五育并舉”的浸潤式學生綜合素質能力提升工程,協同推進“現代學徒制”和“三位一體”等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為學生搭建專業能力提升、技術技能創新、創業教育服務、綜合素質提高平臺。
學校以落實好社會公德、文明素養、健康心理、勞動習慣等綜合素質評價工作實施要素為重點,將大數據綜合素質評價實施滲透于學校育人的各個環節,使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在評價中得以有效落實。以“思想立德鑄魂、啟智修身、強體固基、潤心美育、勞動實踐育人”五大工程為總牽引,收集學生各方面的全過程數據,既反映學生學習情況,也通過“評價—改進—再評價—再反饋”的循環模式,讓每名學生都得到增值化發展,避免了終結性評價和一次性評價,讓每名學生都能對照自身不足精準優化提升,真正實現全面發展,成長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五大工程聚焦培養能擔當民族復興大任時代新人的必備素質,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加強對學生的思想政治引領,筑牢意識形態主陣地。五大工程的實施推動學校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穩步深入推進,切實提升了學校學生綜合素質評價能力與育人質量。(孫建冬 張昊 袁飛)
(正文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