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网站|欧美福利小视频|国产亚洲一区二区在线|wwwproncom|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一线天视频

貴州商學院建設地方性應用型高水平商科院校

來源:中國教育報 時間:2022-11-01  閱讀:次   |
42.9K

  創新發展理念 改革新商科人才培養模式 ——貴州商學院建設地方性應用型高水平商科院校

  貴州商學院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根本任務,始終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初心使命,貫徹落實貴州省圍繞“四新”主攻“四化”和做大省屬高校的發展戰略,堅持“與區域經濟發展共進、與行業企業發展共贏”的辦學理念,深刻把握新商科特征,以“雙一流”建設為引領,全面推進新商科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著力辦好讓人民滿意的大學,力求在新時代呈現新氣象、開啟新征程,奮力書寫高校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新篇章。

  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作為一所新型商科院校,學校黨委始終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根本任務,著力解決好“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引導師生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深刻理解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等重大問題,堅持“五育并舉”,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牢牢把握社會主義辦學方向。

  堅持改革創新,不斷豐富和完善學校“以學生為中心,強化思想和價值兩個引領,推進隊伍建設、實踐育人、文化育人三大工程,筑牢課堂、社團、主流輿論、公寓四個陣地,堅持管、教、引、服、助五措并舉”的“12345”思想政治工作體系。構建思想政治理論課與綜合素養課程、專業課程“三位一體”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體系,實現教育與教學的有機統一,在知識傳授中融入“潤物細無聲”的理想信念層面的精神指引。將貴州紅色資源有效融入課程思政建設,注重文化浸潤,構建“紅色文化貴州印跡環湖步道”、校史館和紅色文化藝術作品工作室等現場教學場所,傳承紅色基因,培植學生人文底蘊,做到課程思政與思政課程有機融合、同向同行。持續加強馬克思主義學院建設,把馬克思主義學院建設成進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理論教學、研究、宣傳和人才培養的堅強陣地。

  推進產學研深度融合

  學校堅持以產教融合為抓手,加大校、企、地三方融合深度,加快融入區域經濟社會發展。一是以解決生產生活的實際問題為導向,努力抓住新產業、新業態和新技術發展機遇,加強科技成果轉化,將學校的科研成果轉變為現實生產力,促進教育鏈、人才鏈與產業鏈、創新鏈的有機銜接。二是與政府部門共建合作發展平臺,牢牢把握推動貴州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機遇,依托地方資源和行業優勢,充分利用學校現有辦學條件和研究優勢,聯合建立以“貴州省內陸開放型經濟研究院”為核心的科研平臺,建立“商業數字化產業學院”“數字經濟產業學院”等,深入推進政產學研一體化建設,搭建校地校企合作橋梁,推動行業企業資源和高校人力資源進一步整合,打造西南電子商務新樞紐,打造貴州“黔貨出山”的新高地,在產業、通道、平臺、環境、人才五個方面實現大突破。與貴陽市白云區開展深度合作,建立資源共享、智力支持及產教融合三大合作機制,深入開展全方位、高質量的合作,促進學校學科建設、人才培養、科技創新、產教融合與白云區在產業、項目、資源上深度融合,實現雙方高質量發展“同頻共振”,打造校地合作典范。三是全面加強與高水平經貿工商財經理工大學的合作力度,遵循“資源共享、互惠雙贏、共同發展”原則,建立長期合作關系,在師資隊伍建設、人才培養、學科專業建設、科學研究、資源共享等領域開展緊密的合作。四是推動體制機制創新,實施“雙師雙能型教師培養工程”。柔性引進陳鯨院士等人才,建立院士工作室,依托行業企業建設“雙師雙能型師資隊伍”,從企業一線引進具有實踐能力的高水平兼職教師,加強與校內教師的溝通交流,互相學習、互相借鑒,促進教師隊伍結構優化和實踐教學能力優化。建立一支專兼結合、數量充足、結構合理、素質優良的“雙師型”教師隊伍。

  面向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實際,將創新創業教育融入應用型人才培養全過程。著力構建“以生為本、多維融合”的沉浸式創新創業教育新生態,遵循成果導向教育理念,構建與專業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和勞動教育深度融合的創新創業教育課程體系,大力推進合同、項目、實體、過程、助辦等多種形式的合作育人,建立“創業集市”,培養學生的市場意識和商業頭腦;開設“雙創”實踐班,建好用好“黔青夢工場”眾創空間平臺,開創多方協同育人、開放辦學的新局面。

  深化專業和課程體系改革

  學校將專業和課程群建設作為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建設區域高水平新型商科院校的基礎,瞄準貴州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及時進行專業結構調整和課程群建設。

  一是建立動態專業設置與調整機制。持續深化專業供給側改革,建立健全專業動態調整機制。堅持需求導向,按照“有放有管、有進有出”的思路,支持新增社會急需、戰略新興且契合學校優勢特色的專業,淘汰不符合學校辦學定位、缺乏優勢特色專業群支撐的專業和不適應產業發展需求、就業質量低的專業。完善專業建設管理機制、運行機制和投入機制,建立專業間的競爭機制、年度建設成效與建設投入掛鉤機制和專業突破獎勵機制。

  二是塑造特色優勢專業。深刻把握“理論新、內涵新、思維新、類型新、課程新、資源新、手段新”的新商科特征,在主流商科八大類專業基礎上,構建“8+信息技術+統計+法學+藝術”的新商科專業體系。持續加大投入,實施特色優勢專業培育計劃,穩步推進專業建設的分層管理、梯隊發展,集中力量打造優勢專業,力爭建設一批貴州領先、全國有影響的“一流專業”,形成與貴州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和社會需求相適應的學科專業結構。

  三是圍繞“商”做文章,逐步打造應用型專業群。按照國家賦予貴州“四區一高地”戰略定位和貴州省加快戰略性通道建設、鞏固提升在西部陸海新通道中地位的定位,大力發展數字貿易、海外倉等外貿新業態新模式建設,強化創新驅動的工作部署,打造緊貼商務服務業、商貿流通業、生活服務業、商業信息化和大數據應用需求的一流專業群,打造與一流專業相銜接的線上、線下、線上線下混合式、虛擬仿真實驗教學和社會實踐一流課程群。

  四是按照“價值塑造、能力培養、知識傳授”“三位一體”的原則,構建“通識課程+專業課程+實踐課程”的課程體系,在通識必修課程中增設法商融合、技術支撐等課程模塊,突出應用與實踐能力培養。探索“三三培養、立德樹人,學科交叉、致用立人,產教融合、協同育人”的人才培養路徑,強化開放、法治、計算、創新思維培養。

  五是積極推進新商科實踐教學改革。持續加強新商科實踐中心、文化與藝術教育中心、校外實踐教學平臺建設,構建大學生勞動教育課程體系,以“1+X”證書認證為手段,強化應用能力培養,調整優化理論與實踐學分比例,加大實踐育人學分占比,制定實踐教學標準。確保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相融合、教學過程與商業實踐相融合、專業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相融合。

  鑄就守正創新的貴商品牌

  學校將貴商文化建設作為基礎性工作,堅持將貴商文脈代代相傳,形成了融入師生骨髓的貴商血脈。一是培育紅色貴商專業人才。強化政治引領,弘揚主旋律,突出專業性,打造一支“傳承紅色基因,服務地方經濟,融入行業企業”的人才大軍。通過大力推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紅色文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宣傳和教育,不斷弘揚民族文化與新時代貴州精神,把專業課程、實踐教學、思政課程和課程思政融入人才培養和學生成長成才的全過程。二是打造誠信貴商文化品牌。以“尚信塑品、致用立身”校訓為引領,全方位植入新商科教育理念。深入打造“一院一精品、一院一特色”誠信貴商文化品牌,鼓勵打造與學院文化相得益彰的二級學院誠信文化品牌形象。三是傳承致用貴商軍魂品牌。持續推進“三早兩晚一分享”,推進“五育并舉”,堅持與武警消防部隊合作共建,發揮校史、校訓、校風、校歌的育人功能,推進素質教育,強化全面發展。四是涵養廉潔貴商規矩意識。傳播廉政知識,弘揚廉政精神,培育和建設廉政文化。打造“紅色文化藝術作品工作室”“貴商智庫講壇”“鑄商魂”等有影響、有特色的校園文化品牌。五是浸潤人文貴商協同育人。結合新校區建設打造標志性文化成果,推進校園文化與社區文化融合,深入推進文明校園創建工作,統籌校園文化設施、人文景觀、文化活動場館等公共文化服務建設,豐富以和諧典雅為內核的校園物質文化,強化圖書館功能和內涵,建設清朗的網絡文化空間,讓貴商文化在校園中情境交融、潤澤師生。辦好貴商智庫大講壇,推進易班、“兩微一端”等新媒體發展,構建從班級到學院、從專業知識到跨領域實踐、從單一部門組織到多部門協同的創新文化建設工作機制,營造良好的校風、教風和學風。

  時代在召喚,機遇與挑戰并存。學校將堅持扎根貴州大地辦教育,進一步彰顯“與區域經濟發展共進、與行業企業發展共贏”的辦學特色,進一步解放思想、凝聚共識,凝練專業特色,打造新商科教育教學體系,持續在建設高水平新型商科院校的路徑上進行有益探索,努力為開創多彩貴州新未來培養更多高素質新型商科應用型人才,為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出應有的貢獻。

  (貴州商學院黨委書記呂國富)


  (正文結束)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