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理工學院推進面向文化創意產業的中文專業復合型人才培養
面向產出 守正創新 ——湖南理工學院推進面向文化創意產業的中文專業復合型人才培養
國家文化戰略與教育強國的新形勢對我國高等院校在辦學定位、人才培養目標、教學內容、資源組織和教學方式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中文專業應在中國式現代化的時代使命中彰顯新擔當、展現新作為,強化價值引領,增強文化自信,不斷自我更新,培養致力于文化傳承和文化創新的社會主義事業接班人,凸顯中文專業的現代活力。2014年以來,湖南理工學院中文學院依托漢語言文學國家特色專業,聚焦創意寫作能力,立足學科專業特點和社會需要,整合校內外資源,開啟了面向文化創意產業的中文專業復合型人才培養改革實踐,逐漸形成自我特色與經驗模式,取得了顯著成效,為當下高校中文專業人才培養現代化提供了一定的啟示。
特色與創新
建構了服務文化創意產業的中文專業復合型人才培養模式
明確人才培養目標,將“三創”能力定位為中文復合型人才的核心競爭力。“三創”是指創意寫作、創意策劃和創意表現能力。在培養目標的統率下形成“一核兩翼三基四維”的人才培養模式。“一核”指學生的核心能力,即創意寫作能力;“兩翼”指支撐創意寫作能力的創意策劃與創意表現能力;“三基”指以文化養成為基礎、以課程開發為基礎、以校企合作為基礎的人才培養路徑;“四維”指以學生為中心,教師、企業精英和文化產業管理者共同參與的四維互動機制。
形成了中文專業人才培養和文化創意產業協同發展的長效機制
學校與文化創意企業形成平臺共創、項目共建、資源共享的長效機制。搭建了各類實踐教學基地、研學研修基地、創意文化推廣應用基地等共創共建平臺;策劃完成了文化創意產業項目,促進了文化企業發展,積累了以項目為依托的人才培養經驗;在學生培養與員工培訓、科學研究與成果轉化、實踐教學與項目策劃實施等方面進行資源整合,實現資源共享。
打破學科專業壁壘,構建了“中文+”人才培養新格局
中文專業復合型人才培養模式“中文+”,有別于以往中文處于從屬地位的“X+中文”,突出中文在專業交叉融合中的主體地位,深度發掘在文化創意產業中的專業優勢,推進專業轉型,帶動師資、課程、教學方式等系列改革,建立一套跨學科融合機制,形成了人才培養新格局。
舉措與方法
以課程建設促進復合型師資隊伍建設
圍繞“一核兩翼”復合型人才培養目標,構建“核心+特色+創意”融合型課程體系,即以中文為核心,以文史哲為基礎,以文旅產業、文化傳播、文化管理、藝術傳達等學科專業為拓展的課程體系。“核心”指文史哲等基礎類課程;“特色”指地域文化類課程,如“屈原與湖湘文化”等;“創意”指創意寫作、創意策劃、創意表現等實踐類課程。通過課程建設,實現教師向復合型知識能力結構轉化,打造一支在傳統人文學科、新興交叉學科、文化創意產業領域各有優長的復合型師資隊伍。
以平臺項目促進人才培養與文化產業融合
創建校際創意聯盟,夯實校地合作平臺、校外實踐基地,打造開放式實踐訓練模式,實現創意人才培養與社會需求無縫對接。一是創建校內創意實踐平臺,主要有文化創意工坊、文化符號采集與分析中心等省文科實驗室、省文化創意孵化基地等。二是拓展企業文化創意基地,主要有深圳文旅創新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廣州領秀文旅集團、湖南泰格林紙集團、岳陽文旅投資集團、汨羅屈子文化園等。三是對接地方文化創意項目,主要有汨羅江國際詩歌藝術周、栗山國際詩會、汨羅江國際龍舟節、全國“愛故鄉”文化推廣論壇等。
以活動賽事促進學科專業協同
發揮學科優勢,立足地方資源,策劃實施一系列語言文學與文化創意交流推廣活動,形成以創意能力培養為旨歸、以中文專業為引領的多學科多專業互動的學生創意實踐活動體系和學生賽事的跨學科團隊參賽模式。主要創意實踐有“本土詩人原創詩歌朗誦分享會”、“南湖語韻”語言藝術節、“屈原文化季”等。主要學科賽事有“挑戰杯”、“互聯網+”創新創業大賽、省大學生寫作演講競賽、省微視頻電影大賽等。
成效與影響
提升學生能力,促進學生就業
成果受益面輻射校內中文專業學生3000余人、文化創意產業相關專業學生5000余人。在各類文化創意競賽中,中文專業學生獲省級以上獎勵100余項、市校級獎勵300余項。近年來,100余家文化創意企事業單位來校舉辦創意人才專場招聘會300余場次。畢業生就業面更廣,就業率更高,涌現出一批在文化創意產業中嶄露頭角的專業人才。
帶動專業建設,擴大辦學影響
以文化創意人才培養為導向,帶動了課程體系改革與專業建設,擴大了專業辦學影響。在中文專業課程中,1門課程獲評國家一流本科課程,5門課程獲評湖南省一流本科課程。2016年獲批湖南省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2019年獲批湖南省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2021年獲批國家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和湖南省首批新文科改革與實踐研究項目,極大推動了學校人文社科專業建設。《中國青年報》、《中國社會科學報》、《湖南日報》、湖南衛視等國內有影響的媒體對此進行了專題報道。
實現校地合作與產教融合,成果輻射廣社會反響大
該專業一批教師成為省市級政府部門、行業團體、企事業單位的文化智庫專家。師生共同參與策劃文化創意活動,如汨羅江國際詩歌藝術周、栗山國際詩會等,產生較大國際國內影響;參加湖南省“策游瀟湘,‘營’出花YOUNG”文旅推廣活動獲二等獎;助力汨羅江文化生態公園獲批湖南省文化生態公園并列入“長江國家文化公園”建設項目;臨湘聶市青磚茶成功申報湖南省非遺。
成果已推廣到省內外多所高校,中文專業負責人在全國首屆創意寫作大會及國際國內各種創意寫作高端論壇作典型發言,組織多所高校撰寫國內首部創意寫作理論教材《創意寫作教程》和首部創意寫作實訓教材《大學創意寫作實訓教程》,形成系列創意人才培養研究項目和理論成果,促進了全國各地創意人才培養改革,在地方高校中文專業創意人才培養中發揮引領作用,產生較大的社會反響。
(周愛勇 楊厚均 曾煒 肖峰)
(正文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