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石油大學(華東)推行新時代研究生公共英語教學改革
新時代研究生教育進入高質量內涵式發展的新階段。中國石油大學(華東)外國語學院堅持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初心,服務學校“雙一流”建設,聚焦研究生英語學習需求,適應時代發展變化,不斷推進研究生公共英語課程改革創新,切實提升教育教學質量,助力國際化高層次人才培養。
以立德樹人為根本,培養具有道德修養與家國情懷的研究生
培養道德高尚、心靈美好的社會主義事業接班人是人才建設的初衷和目標。在研究生基礎外語“第一外國語”教學中,團隊教師結合課程內容,把知識傳授、能力培養與理想信念和道德觀念教育有機結合,進行“潤物細無聲”式的課程思政教育。例如,在講授“能源”主題時,結合我國石油工業的發展歷程,講述了“鐵人精神”“石油會戰”等歷史人物和典型事例,生動形象地展現了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等優秀品德,增強學生為國家能源發展貢獻力量的使命感和責任感。團隊教師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探索,挖掘課程思政內涵要素,該課程獲評中國石油大學(華東)首屆研究生課程思政示范課。
以語言應用為驅動,提升研究生的學術素養與學術表達能力
中國石油大學(華東)研究生公共英語教學團隊依托山東省研究生教育質量提升計劃項目,進行學術英語(EnglishforAcademicPurposes,EAP)優質課程建設與內容語言融合學習(ContentandLanguageIntegratedLearning,CLIL)教學模式改革,教改成果兩次獲得山東省高等教育教學成果獎一等獎。
學術英語課程包括初階學術英語、高階學術英語和基于內容的專用學術英語三部分。初階學術英語課程注重訓練學生的通用學術閱讀和寫作能力,幫助學生做好用英語進行專業學術交流的準備。課堂上,通過篇章分析,幫助學生了解學術文體的體裁特征,學習學術語言表達范式,理解其交際功能。通過布置寫作任務,提升學生書面表達能力。
高階學術英語課程包括學術聽說技能和學術英語論文寫作兩類。學術聽說技能課程以提高學生在學術情境中的聽說、出國留學交流等應用能力為主要目標。課堂上教師采用項目式和小組合作式教學方法,通過知識講授、技能訓練、學術情景展示等活動,講練結合,提高學生學術交流的聽說能力。在學術英語論文寫作課上,教師將閱讀與寫作相結合。一方面,通過文獻閱讀,幫助學生熟悉學術論文體裁的基本語步結構和觀點論證邏輯,掌握論文中不同部分常用的語言表達結構;另一方面,通過課程論文寫作任務,鼓勵學生使用課上所學的語言表達,按照學科論文寫作規范,進行觀點論證,最終達到提高學術寫作能力的目標。此外,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整合語言學習資源,錄制課程微課,建設校內SPOC(SmallPrivateOnlineCourse)平臺,打造數字化學習環境。
基于內容的專用學術英語課程指的是體現校本特色的能源英語,側重能源專門用途英語能力提升。課程單元設有學科內容和語言學習兩個層面的學習目標。課堂上教師使用CLIL教學方法,通過講解學科內容、分析文章結構,讓學生在理解掌握學科知識的同時,學會恰當地使用英語進行學科內容的表達,將內容與語言融為一體。此外,教師還將課程內容與人類文明發展史相結合,展開能源與文明話題討論,從人文主義視角探討能源實踐與人類活動的關系,培養學生的國家意識和全球意識。
以第二課堂為平臺,強化研究生的學術交流與學術創新能力
第二課堂活動是全面提升學生綜合素質的有效途徑。中國石油大學(華東)歷來重視研究生第二課堂活動,定期舉行學術英語演講比賽(AcademicEnglishPresentationContest,AEPC)、研究生英語創新實踐空間等活動,為研究生開展學術交流、學術創新搭建平臺。
AEPC以提高研究生學術交流能力為宗旨,鼓勵研究生深入淺出地分享學術成果,尤其強調與不同專業聽眾的交流。該項活動將課堂教學和課外實踐緊密結合,學以致用,有效提升學生的學術交流與創新能力。研究生英語創新實踐空間是提高研究生國際化水平的一個重要平臺,該活動以來自英語國家的外籍教師和本校英語教師合作的方式開展,包括英語口語沙龍和學術英語寫作工作坊兩個板塊。口語沙龍旨在提高學生學術口語能力,教師在觀點陳述、語言表達、語音語調等方面為學生提供指導。學術英語寫作工作坊以服務“雙一流”人才培養為目標,教師采用支架式模式,從句子結構到篇章分析,逐步幫助學生加深對學術語篇的銜接、連貫、轉折的整體理解。
德才兼備的高層次人才培養關系到黨和國家事業的發展。中國石油大學(華東)外國語學院以培養具有家國情懷與全球視野的高水平人才為己任,研究生公共英語教學團隊不斷改進教學理念,持續提升教師教研能力,致力為培養復合型國際化高端人才作出應有的貢獻。
(孫繼平 郭月琴 鄭琳)
(正文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