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軟件學院 弦歌奮楫二十載 聚焦IT特色育人才
獲評首批“國家創新創業教育實踐基地建設單位”、榮升“國家備案眾創空間”、榮獲首批“全國民辦學校黨建特色項目建設基地”、實現國家社科基金項目“零”的突破、兩度入選“廣東省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示范學校”……
20年奮楫篤行。廣州軟件學院前身是成立于2002年的廣州大學華軟軟件學院,2020年12月,經國家教育部門批準轉設為廣州軟件學院。2022年恰逢建校20周年,自建校以來,廣州軟件學院始終堅定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堅持用高質量黨建引領學校高質量發展,構建了“精準化、規范化、系統化、長效化、項目化、數量化”黨建工作體系,打造了“四家一中心”黨群工作育人陣地,把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融入學校建設全過程。廣州軟件學院堅持立足粵港澳大灣區,持續推進規模、質量、效益、特色的全面協調發展,矢志朝著建設具有品牌特色和競爭優勢的一流應用型本科高校的目標邁進。
20年弦歌不輟。廣州軟件學院扎根南粵大地,瞄準辦學目標,堅持“以人為本、和諧發展、質量立校、特色強校、依法治校”的辦學理念,聚焦IT辦學特色,辦學成效得到社會認可,社會聲譽逐年提升。建校20年來,累計為社會培養了5萬多名創新型、復合型、應用型人才,被譽為IT人才培養的搖籃,畢業生在就業市場廣受歡迎。
聚力特色發展
構筑IT人才高地
對于廣州軟件學院而言,IT人才培養是學校的特色和品牌。20年來,廣州軟件學院注重人才培養與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結合,致力培養適應國家信息產業發展需要的應用型人才,構筑IT人才培養高地。
2021年是廣州軟件學院轉設為獨立建制的應用型本科高校元年。站在轉型發展的新起點,學校搶抓機遇,按下內涵發展“加速鍵”,圍繞“規范達標、品牌提升”雙計劃,以改革創新為動力,以人才隊伍建設為關鍵,以學科專業建設為核心,全面提升人才培養、科學研究、服務社會的水平,推動學校高質量發展。
在學分制總綱下,廣州軟件學院實施“專業+課程模塊修讀”培養模式,立項建設了多個應用型課程群,持續推進教學內容改革和教師實踐指導能力建設。每個特色課程群引入1家知名合作企業共同建設,受到軟件企業的高度關注和認同,與學校聯合開辦了多個特色培養班。前不久,廣州軟件學院入選首批“國家創新創業教育實踐基地建設單位”名單,成為廣東省獲批國家創新創業教育實踐基地建設單位名單的6所高校之一。
“十三五”期間,廣州軟件學院學子在高校主流學科競賽中共獲得國家獎項500余項、省級獎項600余項,廣東省高校“攀登計劃”立項數量及經費近4年在同類院校中名列前茅。在“2016—2020年全國新建本科院校大學生競賽排行榜(前100)”中,學校排名全國第40位、廣東省內新建本科院校(含公辦、民辦高校)第4名。在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公布的“2020全國普通高校大學生競賽排行榜”中,學校位居全國同類院校第6名。
聚焦內涵建設
擦亮IT學科底色
“特色在IT,優勢在軟件。”廣州軟件學院堅持以IT專業為核心的優勢學科群建設為龍頭,持續推進學科結構優化調整,打造優勢特色學科專業,構建IT人才培養體系,擦亮IT學科專業底色。
在廣東省教育部門“創新強校工程”和“民辦高校質量工程”引領下,深入開展教學改革,大力提升內涵建設和育人質量。學校現有2個省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1個省級協同育人中心,1個省級普通高校工程技術中心,1個省級重點培育學科,3個省級一流本科專業,4個省級綜合改革試點專業,5個省級教學團隊,5門省級一流課程,6個省級特色專業,10個省級大學生實踐教學基地。學校積極加強高水平科研平臺建設,助力科研攻關,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實現“零”的突破。
搶抓國家和區域的產業戰略發展機遇,學校瞄準產業轉型升級與區域經濟發展,把握人工智能、數字經濟科技發展的時代機遇,以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重大需求為導向,重點扶持IT類優勢學科專業。目前,廣州軟件學院已經形成了以軟件工程、電子與計算機工程、網絡工程、數字媒體技術、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電子信息工程、物聯網工程、電子商務等專業為核心的優勢學科群,支持各專業面向就業市場建設特色課程群,以質量求生存,以創新求發展。
推動科技創新
服務經濟社會發展
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必須堅持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廣州是改革開放的前沿地,是粵港澳大灣區的科技創新核心城市。廣州軟件學院主動服務國家發展戰略,結合粵港澳大灣區軟件及信息技術應用創新產業的需求,開展了多種專創融合和產教融合導向的人才培養實踐。
2020年,廣州軟件學院榮升“國家備案眾創空間”,時隔兩年,廣州軟件學院再次入選“國家創新創業教育實踐基地建設單位”。廣州軟件學院創新創業教育實踐基地依托學校IT學科專業特色優勢,把創新創業教育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構建創新創業實踐教育與生產勞動和社會實踐相結合的“兩融四合”創新創業課程體系。近年來,學校培養孵化的創新創業團隊整體吸引投資近2億元,涌現出一大批優秀大學生創業者群體,“超級課程表”“口袋兼職”“采優園”等創業項目廣受關注。廣州軟件學院還被評為“廣東省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典型經驗集體”。
學校積極探索產教融合、校企協同育人的機制和模式,實踐“企業課程嵌入式培養、訂單式委托培養、協同生產式培養和協同研究性培養”四種校企協同育人模式。先后與微軟、IBM、華為、京東、奇安信等國內外知名公司開展合作,目前,與華為聯合開辦“華為云計算創新實驗班”“華為人工智能實驗班”,與京東物流合作開設“京苗班”,與奇安信共建網絡安全專業和網絡安全產業學院,探索產教融合“微專業”人才培養新模式,賦能區域經濟社會發展。
在建的“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科技園”是廣州市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試驗區的地方實踐項目,獲得中央引導地方科技發展資金100萬元支持。“十三五”期間,廣州軟件學院共獲得發明專利、實用新型和軟件著作權460項,實現科技成果轉化1200萬元。
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打造美麗校園
在20年的辦學歷程中,學校的發展得到各級政府部門及社會各界的關心和支持。廣州軟件學院董事長梁冠軍為美國著名僑領、華裔知名實業家,歷來抱有家國情懷,致力國內公益辦學,在愛國統一戰線、公益募捐、救災及災后重建、維護華僑華人權益、傳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中美交流合作上,傾注了大量心血。他心系祖國的家國情懷和關愛師生、關注學校發展的教育情懷已經深深融入學校發展和人才培養理念中。
廣州軟件學院校園景色秀美、書香濃郁,校園文化藝術節、科技學術節、絲木棉節、湖邊講壇、IT論壇、同舟小屋、僑史廊橋等作為校園形成博雅、博學文化氣息的重要陣地,也是學校文化素質教育的標志性成果和校園文化活動的特色品牌。“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絲木棉節”已連續舉辦10年,成為廣州軟件學院重要的校園文化品牌之一,絲木棉以其絢麗壯美吸引全國各地游客觀賞,廣州市政府部門、市旅游部門官方微博以及新浪旅游廣東站等媒體紛紛力推廣州軟件學院絲木棉為廣東省集中的絲木棉賞花點。2019年,人民日報微博熱搜以“北京下雪廣東開花”(以“故宮的雪”和“廣州軟件學院的花”組圖作為對比)為熱點話題傳播。學校已經成為冬季來廣州市從化區旅游不可錯過的去處。
賡續軟件學院“IT基因”
爭創國內一流
站在“十四五”規劃新的起點,國家和區域的產業戰略為廣州軟件學院提供了極大的發展空間。廣州軟件學院將主動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立足粵港澳大灣區,進一步推動學校黨的建設與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文化傳承與創新、國際交流與合作等深度融合發展,以建校20周年為契機,賡續軟件學院“IT基因”,通過實施“智慧校園建設”等五大工程,縱深推進學校“規范達標”“雙百計劃”等四項計劃,為把學校打造成創新型、復合型、應用型IT人才培養高地提檔升級、提質增效,賦能廣東科技創新強省和廣州市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試驗區發展“新引擎”。
大道如砥,大勢如潮。未來,廣州軟件學院將朝著“百年名校、國內一流”的目標奮楫爭先。廿載啟新程,廣州軟件學院再出發。站在新起點上,廣軟人滿懷豪情,將立足“兩個大局”、心懷“國之大者”,全面肩負起時代重任,準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努力推動學校高質量發展,持續為國家發展大局和粵港澳大灣區經濟社會發展服務,為培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厚積薄發,書寫嶄新育人篇章。(胡爭 林延軍)
(正文結束)
